认识乡村
【孙华锋】:在CIID2013(哈尔滨)年会上,您的演讲非常精彩,有很多的设计师因为不太了解乡村建设而错过了您的演讲,都感觉很遗憾,那么请您先谈谈“美丽乡村”的概念?
【孙君】:“美丽乡村”之所以美,就是因为乡村美的“真”,真才有善,善致美也。乡村的一切之美是一种简单的生活与生产之美,包括人们现在说的乡愁。乡愁是什么?说乡愁的人大多数是城市人,是城市的白领与公务员,而不会是农民。说乡愁的人往往是不愿回到乡村的人,乡愁不是奢华,乡愁不是时尚,乡愁是一种简约的记忆。
很多人把乡愁与度假混为一体,今天我们常说的“度假”也是城市白领与公务员的生活方式,农民与普通人很少度假。度假的意思是什么?是一种短暂的、很短期的过程,告诉你这不是真实的生活,是一种假的生活,这就是度与假的意思。这也是乡村与城市、真与假的区别。
【孙华锋】:您在演讲中说中国的乡村是目前“精”和“神”结合得最完美的地方,您能阐述一下吗?
【孙君】:“精”是粮食(财富),“神”是文化(信仰),目前的中国城市人的发展更加趋向于“精”的发展,财富与金钱是人们唯一的追求,人们缺少的是“神”,“神”是文化,也是一种信仰。今天城市文化有的是低俗的文化、表演性的文化、无知型的文化。什么是文化?我们今天说的文化指的是毕业证书,是财富,是权利,但这些不是文化。文化的重要特点是具有道德,具有真实,具有仁爱。乡村的文化中具有文化的核心,乡村虽然贫穷,可是在这种贫穷中我们还是能品味到其中有价值的文化,一种典型的中国文化中的经典。“精”更加具有动物的本能,“神”更加具有宗教的层面。只有“精”与“神”完美的结合,这才是人的世界。
认识乡村建设(现状与困难)
【孙华锋】:过去的中国农村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耕作到居住都特色鲜明的,但现在全国大同,住房不是贴瓷片就是俗得不能再俗的所谓欧式,您认为是什么导致这种现状?如果要改变会是一种什么状态?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才能改变?
【孙君】:整个中国人的文化审美观是倒退的,建设与设计是一种杂种文化,艺术家思维紊乱,设计师只会抄袭,只会追求表面的奢华。今天我们找不到古人,又没有学会西方人学习的方法,还自称自己是大师、专家。今天的中国人严重缺少创新,抄袭是全球第一。为什么会这样?文化的自信是一种重要的品质。中国的文化在哪?今天自然不在城市,而在乡村。
很多人不同意我的观点。要想改变今天千遍一律的乡村与城市,还是要从文化学习开始。中国乡村追求的文化是真实与个性,在真实与个性中包含品德。为什么艺术家与旅行家总想往乡村跑,为什么我们已经拥有了财富又渴望乡愁?就是我们想找到多样性的文化,看到真实的生活、品味有道德的人际关系。这些是文化的源头,也是解决乡村建设与城市建筑中思想与观念问题的办法,这是最本质的问题。
【孙华锋】:众所周知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在向工业化发展的进程中,尤其是加速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您认为这给中国当下的农业及农村建设带来了什么样的变革和问题?
【孙君】:所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要面临这种过程,只是每个国家的制度与情况有很大的区别,中国与很多国家有质的区别。中国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大国,所以中国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保护好农耕文明中的文明,守护好农民手中的土壤,尤其是守护好中国文明之根的乡村,让农民能安家,这是前提。
当下我们并没有做好这些工作,而是恰恰相反,所以我们应该要及时调整,包括目前大家都在说的乡村土地流转上市等,这是非常错误的。这是目前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错误之根。无论哪一种发展,不论年轻人、老人、大学生都要吃饱穿暖才能工作,而吃饱穿暖来自哪里,绝对不是来自城市与计算机,而是来自土壤与农民。这是发展之本,这是文明之根。而结果是目前我们正走向“工业很难超越发达国家,农耕文明也可能没落”的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