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乡村:天人合一,田人合一
【《设计家》】:能否简单说说您所理想的农村是什么样的?
【孙君】:对于乡村建设,如何把农村建设成为农民喜欢、社会认可的新农村,我的看法是:以自然为本,天一合一;以农为本,田人合一。
所谓“天人合一”,是指“天地以生物为心,人以天地生物之心为心。”强调人与自然是有机整体不可分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我们;合,就是互相理解。人类只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个部分,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因此,追求“天人合一”,既是中国先民崇尚自然的最高境界,也是对生态平衡的一种朴素的认识,“绿十字”所倡导的环保主义教育,可谓异曲同工。
所谓“田人合一”,是指农民要与土地息息相关,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失去土地就不能称之为农民。一大批失地农民,是发展的产物,也是矛盾的焦点。乡村规划中,提倡城市要分散,农村要集中。要农民进城上楼,在农村也建设整齐划一的新社区,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也不便于生产生活。若干年后,上楼的农民还会下楼,进城的还会还乡。时间会证明,现阶段的做法是个错误。
【《设计家》】:能简单谈谈您在乡村建设中遵循的“孙九条”吗?您提出“孙九条”的目的是什么?
【孙君】:今天成功的人都有一定的原则,不成功的也一定有自己的不足。在孙九条中,“我的项目不要开专家评审会,因为现在多数专家没有原则,是看领导的脸色的;设计图纸不能改,因为那是艺术创作;项目如果收益人群不是农民,我不做;开价不还价,还来还去就是豆腐渣工程”,等等。
我之所以有这样的要求,目的就是希望能做出好作品,对甲方负责。做项目中有一个基本概念,就是专家和政府领导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以专家意见为准;专家和村民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以村干部意见为准;专家和居民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以社区代表意见为准;意见都不一致的时候,以我意见为准。
在新农村建设中,提倡先生活后生产。这是一个特别朴实的价值观,中国自古就有一个说法叫安居乐业,安居才能乐业。目前农村项目往往轻视生活方面的配置,更多的是注重产业,注重硬件。我说的生活不仅仅是吃饭,它是民俗、文化、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它包括人的感情、道德等生活的全部。先生活后生产这个概念一旦脱离了,过多的强调产业、招商、发展,另一部分跟不上,就会失衡,这是一个正常的做事的方法。就像两个人结婚,生孩子一定是两个人的事,一个人生不了。生活和生产只要不统一,这个社会就不安宁。现阶段坚持先生活后生产,是对以往先生产后生活理念的矫正,更符合中国人安居乐业的价值观。
【《设计家》】:作为一名中国的乡村建设规划师,需要注意些什么?
【孙君】:在乡村规划过程中,一定要找到一个基本方法,就是还权于村“两委”。既然做农村项目,一定是村民参与为项目主体,并且他们成为第一受益者,不能是政府成为第一受益者,也不能是商人成为最大的收益者。
30年后,农村将成为宜居乐土
【《设计家》】:谈到今日中国乡村的现状,无法回避户籍、土地等政策的影响。1949年之后,中国城乡户籍呈二元对立状态,城乡差距日益加剧,造成了农村人口的自卑与自弃,人们以跳出农门离开故土为荣;优秀人才从农村到城市单向流动,造成了乡村的失血与贫血。您认为,在无法改变相关政策的情况下,仅仅凭借优秀的乡村建设规划,今日中国乡村的面貌有可能得到根本改变吗?
【孙君】:我写了一篇文章,叫【《预言30年后的中国新农村文明》。
1、空心村为中国乡村带来希望。
中国乡村逐步变成空心村,30年后,再回到乡村土地上的主人不是曾经走出去的农民,而是从城市奔向农村的大学生和工人。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不再像今天分得如此清楚,“农民”这个名词会逐步被人们淡忘,“三农问题”不复存在。城镇化在不到20年时间内,会促成乡村20%的耕地转化,空心村会转移,都市有钱人住进了乡村,城市核心区将会成为“空心城”,交通、污染、地质灾难、人的物欲会让人们失去理智失去道德,30年后“空心城”将取代“空心村”。
2、农村会变成新的人类家园。
30年后,30万人以下的城市会变成首选之地,3-5万人的小城镇将是人们最向往的地方。中国完全进入老龄化时代。随着高速、地铁、交通、互联网、物流网的异军突起,传统生活方式将逐步消失。农民进入城市,变成工人,富人住在乡村,成为农民,城市是警察与小偷共存的地方,农村是家园,是生活和享受的地方。
富裕起来的城市人一经跨入乡村,他们会发展人与自然,人与人,道德与自治之间的关系。人类文明的源泉是土壤,社会的价值观在乡村发生重大转变,人只有身临乡村才会与农民一样,用心与情来体会自然的价值。30年来,城市用科学与技术掩盖了常识,城市现代化技术越强,其脆弱性越大。30年后城市进入老年期,城市功能面临严重受损,维修成本过高。中国有一半以上的城市逐步不适合人居,水、电、气是关键问题。城市用金钱取代了污染,用法律取代了道德,用西方300年文明取代了5000年中华文明。蓦然回首,中国到了30年后,才清楚西方的文化养不了中国人。
3、村长比市长更有荣誉感。
30年后,乡村不再是5000到8000亩地的范围,村依然在,可能有很多改为庄园与农场,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60%。庄园的面积可能在5公顷到15公顷之间,村里居住的绝大多数是有文化有钱的市民,他们都在村干部领导下。农村户口可能会用10—30万元才能买到,村里有土地、户口、河流、林地等珍贵资源。城市就业岗位不够,环境进一步恶化,社会二元结构问题重新提上议事日程,中国正式步入“农民问题”转入“城市问题”的时代。
4、中国传统建筑全面取代欧式建筑。
中国元素开始蔓延西方。从2006年到2036年农民房子还要经过2.5次重建,可是一次比一次建得更能恢复本土文化。只要农民觉悟,富裕了,这就是中国步入强大的开始。村里的庙与寺会比今天多很多,祠堂与传统仪式和传统建筑同步成长。
5、消失的农耕文明。
30年后,是中国5000年文明史以来最重要的历史时期,农业进入生态与科技、自然与工业化融为一体的时期,传统的农耕用具在20年中就基本用不上了。农耕文明的消灭由科学技术来决定,工业化生产方式与百分之百的商品化生活方式,让绝大多数农村开始迅速进入到乡村城市状态。中国政府的新农村建设更是依照城市化的理念推进,严格的说,新农村建设是对中国农耕文明的一次破坏,这场破坏从本质上改变了中国农民,也会改变中国。
6、宗教信仰将逐渐取代马克思主义。
30年后的乡村,宗教会远远盛行于城市,宗教行为远比城市人们的祈祷更纯粹。30年后农村的建房中,几乎每一户都有家祠、家庙、神龛,原本以道德与宗教统治的乡村,百年之后又重现农村。宗教是盛世的表现,中国也只有农民有尊严的时刻,盛世才会来临。
7、女人将退出半边天。
安居乐业、相夫教子、男耕女织这是中国的儒教文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男主外女主内,这本身就不是什么看不起妇女,而是重新认定女人的价值,女人在这个世界的位置。
【《设计家》】:从您开始进入乡建领域到今天,中国的乡村改建有什么变化?您对未来有怎样的展望?
【孙君】:近10年的乡村建设,政府明显不停地在调整自己的思路与方向,也明显能看到乡村正在向一个良性的方向发展。中央政府也不停地加大乡村投资。这期间乡村在执行过程中还是遇到了很多不尽人意的事,比如古村在大量的消失,乡村民主选举的不合理性,城市大量资本进入乡村,大量农民以各种名义骗过中央政府,成为不再种田的农民。这些问题渐渐地在将中央政府的目标与意义大打折扣。
中国正处在一个文化复兴的时代,农耕文明的复兴首当其中,我们在发展经济的时期也感觉到文化与价值观的重要性,乡村正赶上了这个好时代。我们想未来15到20年,中国的文化与经济会再次从乡村起步。
【《设计家》】:您在推进农村建设规划理念时,遇到的主要困难有哪些?您是如何应对的?
【孙君】:做规划最难的事是要得到政府的认同。在中国做什么,政府的主要领导认同,项目就算通过了。作为规划与设计单位,面对政府(企业)有三种可能性。一是以政府意识为主体的;二是双方商议达成共识;三是以规划设计师为主体的。
近30年,城市与乡村90%以上的规划与建设基本不是“中国”,这里的主要原因是政府与企业作为规划与设计主体,设计师丧失原则,唯利是图,而这些设计与规划单位95%以上是甲级或乙级资质。这种规划与设计的项目有共同的特点,受害的是本地人民与地区的文化,受益的是政府(税收)与开发商,还有规划设计院,15年之后就是建筑与规划垃圾。
规划的第二种是甲方与乙方商议的项目,这种占规划与设计的7%。这种项目的特点是商业性强,成功率高。外国设计师收费利润高,这些流行与时尚的建筑作品,主要取决于文化、材料,有其表而无其魂。20年后还是垃圾。
第三种就是以设计师为核心,与政府官员观念与方向一致的作品。这样的项目实在可怜,最多占3%的比例,这就是中国规划与设计的“盛况”。在中国这类项目因为少才会经典,因为是真正在做规划与设计才会变得有价值。
我有孙九条,这九条不仅是指规划,而且是适用于项目落地与实施。
【《设计家》】:您刚说农耕文明在30年后将走向消失,与此同时,您又提倡农耕文明的复兴,请问农耕文明到底是会消失还是复兴呢?
【孙君】:会逐步削减,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