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度:张老师,在您众多的作品中我们看到很多浓厚的鲜明的地域色彩,比如重庆国泰艺术中心、大同博物馆、 青藏铁路拉萨站等等,您是如何将地域元素融入到设计中去的?
张晔:我们的项目中,确实以政府投资的文化建筑重点建筑居多,这些建筑归属于地域,是各地的重点项目,有代表性,它必然需要反映当地的地域和文化特点。
我们承接的项目有的时候建筑设计本身的地域特色就很鲜明。比如青藏铁路拉萨站,建筑设计对当地的典型色彩、形制、构造、材质就有强烈并且精炼的表达,外观采用两种颜色,白色、红色,材质肌理上也是仿当地的一种边玛草做的外墙,窗上面的木构造是(仿照)西藏当地民居的窗做法方式的简化。我们做室内设计的时候就是把建筑设计的色彩系统和构造系统在室内做一定的渗透,比如它的构造系统我们在室内做精致的发挥,利用色彩系统把室内空间界面进行分类整合,材质尽量采用当地传统材料,当传统材料施工工艺不能满足大规模高速的现代施工要求而需要用现代材料替代的时侯,材质的质感也追求还原传统材料的味道。拉萨站当时色彩系统的变化还挺有意思,在业主的要求下,经过几轮方案的调整,最初的浓郁、神秘、有强烈民族情节的深红色主调,逐渐蜕变成高调、明亮、强调现代交通效率的白色主调,代表民族性的红色的面积一点一点缩小隐退,代表现代性的白色的面积一点一点放大铺展,最后终于找到了平衡点,形成了如今这个无论是色彩和形体都还明晰样子。那时候,在改变颜色比例的同时,如何保持形体穿插的逻辑合理性上,我们着实花了不少功夫。
维度:提到越来越多的项目是与文化主题的空间设计有关,您做了这么多的文化中心、博物馆、剧院、图书馆,您怎么理解这种文化与设计的关系?您是如何在设计的手法上把文化融入设计?
张晔:我觉着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行为,或者说设计出来的建筑、产品就是文化的物质表现形态,所以其实只要存在设计,一定带有文化的特点,比如时代的、地域的、或者设计师本身的文化修养。比如说,商业建筑可能反映商业文化,办公建筑体现企业文化,建筑空间里面总是包含不同层面的文化。而文化建筑是以收藏、展示、传播、交流文化为功能的建筑,是特定的功能建筑,所以说它的设计过程中会更注重文化主题的塑造,事实上文化内涵的打造往往是文化建筑设计的重点。
第二个问题呢,建筑空间里面的文化主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表达,有很多表现因素,首先是整体空间的形态,比如威克多制衣中心,大堂空间被剪裁折叠成对称不等边的六边形,突出空间的棱角、界面的流畅翻折、但强调严谨的对称,主要是为了反映气质硬朗、追求创新但治业严谨的男装企业文化。当然还包含材质,色彩,比如说首都博物馆;在材质上选用老北京常用的灰砖、老榆木 、青铜,这三个材料采用十分朴实的工艺,希望(通过原生态、生活化的符号)能够让人联想到老北京的文化记忆。还有细部工法和陈设家具,采用特定历史时期、地域地方特别典型的构造工法、家具、艺术品来熏染环境里的文化味道也是常用的手段。
有时候我们并不喜欢刻意地把文化用符号性的东西展示出来,比如山西大同博物馆,我们只是把开敞的空间用连续的材质,铺展成大地或者长卷的样子,在长卷上面撕开一些裂缝,让人感觉内部博物馆藏品的神秘气息,从裂缝中通过光透出来,没有刻意地在界面上加壁画一类的装饰,只是想通过连续纯美的建筑空间给人带来震撼,并且为历史宝物提供扎实的背景,同时也是精彩前的序幕。
我觉得光也是一种表现文化的手段,比如光和材质界面的结合,能够起到突出、强调的效果。比如在山东广电大厦的设计中,我们做了很多有文化内容的插入点,这些插入点都不同程度的利用了光。一是天书,多幅王羲之的帖子连续设置在大厅的顶部,横贯建筑的东西,通过发光灯箱的做法强调它的轻盈;二是泰山的经石峪的拓片,设在首层和负一层之间,有叠水在上面冲刷,反映文化的传承,大厅顶部专门为它设置了投射光;三是多功能音乐厅入口隐喻礼乐的铜管装置,铜管和灯结合,形成了一个有装饰层次又有照明效果和功用的装置艺术品;另外,由于山东广播电视中心是一个媒体公司,为了反映当代传媒的实时传放特征,我们在大厅做了一个超大的组合显示屏,实时播放地方台的节目片段,形成了媒体文化和地域文化在空间里的融合和混搭。
维度:让我们继续关于光的话题,您对于光与设计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张晔:最基本的是没有光就看不到空间。光能够显示空间,光突出空间、渲染材质或者营造情调、气氛,另外就是改变空间的表情,所以说空间设计离不开光,光是空间设计里的基本要素之一,照明设计由于它的高技术高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专业,照明设计师需要和建筑师或室内设计师团队精诚合作,才能实现光和空间、技术和艺术高度的融合、相得益彰。
维度:在项目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您是如何思考光、运用光? 在刚才您说的项目中,光是如何通过长卷的缝隙透出来?
张晔:在与专业的照明设计公司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学到不少。我们希望光怎么营造空间、突出界面或者忽略界面,形成什么样的明暗对比,渲染什么样的调调,会有一个最初的基本需求,而后与照明公司探讨。刚刚(谈到的)那个山东广电,照明设计是和王东宁合作的。实际上每个项目在室内设计的阶段,也是照明设计该进入的阶段,那个阶段是我们合作最紧密的时候。山东广电的项目开始阶段我们和照明公司有一个概念的交流,首先希望在空间里面纯净的展现建筑体量,用光去塑造界面,并且把建筑设计里面悬空漂浮的体量通过光的方式漂浮起来。再者就是突出空间里面的几个文化重点,比如说经石峪的叠水,怎么既不产生水面上的眩光,又能够体现经石峪水下的凹凸;音乐厅的入口做了代表礼乐的管状的装置,我们和照明设计团队探讨如何用光突出装置的层次和美感,同时要起到照明的作用,怎么形成大堂温暖的生动的光的点,光从哪个角度扫下来,可以更好的突出入口。照明设计团队给了我们很多好的启发,为了把大体量的石材盒子用光托起来,他们建议从地面向上照,通过灯具的选择、放的位置和人行道设置的关系,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眩光。实事证明,这个方式效果不错。
在不断接触光的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也在自己摸索、学习。我记得听过关永权先生讲到人工光的设计,先不去思考怎么让它亮上去,而是应该先考虑怎么让它暗下来,只有暗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能形成光的层次和对比。这与我们室内设计常用的对比统一的方式还是很有共鸣的,觉着一下子有心有灵犀的感觉。
维度:光如何营造空间氛围或者气氛?
张晔:可以通过光的明暗对比和光色营造或者改变空间气氛。比如在昆山艺术中心的设计里面,剧院的设计概念是一朵盛开的花,从顶部开散的花朵一直蔓延到墙壁,整个的空间非常纯净,基本上是白色,灯光在里面起到的就是渲染气氛、改变表情的作用。通过灯光的渲染,有时候是迷人的玫瑰色,有的时候是热烈的红色,有时候是高贵的金色。这样的方法我们还常用在多功能厅,通过灯光的光色、位置、方向、明暗的改变而适应多功能厅的多功能性。比如说开会的时候,使用相对正常,显色性比较好的光,各种活动的时候,出现不同的色彩,和多种场景变化。
采访手记:通过一个下午的采访,张晔带我们走入了她的设计与她的内心世界。没有夸夸其谈,她谈的全都是实实在在的体会。她的“为用而设计”让我们不仅体会到一个设计师内心的笃定,不为所动的是永远的坚持。而在光与空间的思考上,通过她的不同风格作品之间的流连,让我们看到她感性与细腻的理解;同时光作为与其他的设计手法一起最终形成了空间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