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弘
高级工程师、中国建筑师室内设计协会会员、美国IFDA协会会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艺术家协会专业艺术家
1992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研究设计所室内设计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92年至今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研究所先后任主任设计师、设计部主任、总设计师职务。主持设计了多项全国重点工程,其中文化建筑、剧场剧院作为其特色项目多次获奖,有丰富的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经验,并在业界受到广泛好评。
【作品】
●北京中山音乐堂室内设计 总设计师
●北京奥林匹克国家会议中心及酒店室内设计 中方总设计师
●内蒙古鄂尔多斯民族音乐厅及剧场室内设计 总设计师
●内蒙古呼和浩特乌兰恰特大剧院室内设计 总设计师
●北京电视台多功能剧场室内设计 中方总设计师
●中国人寿总部办公楼室内设计 中方总设计师
●北京国宾花园酒店室内设计 中方总设计师
●成都欢乐谷凯撒宫 总设计师
●神华创意产业园会议中心及酒店 中方总设计师
●王府井百货改造 中方总设计师 【获奖】
●1998年第二届全国室内设计大展,所主持设计的中山音乐堂获设计金奖
●2006年北京电视中心多功能演播中心,被评为中国室内设计艺术观摩展十大最具观摩展示奖
●2008年北京电视中心多功能演播中心,被评为中国室内设计艺术观摩展银奖
●获中国室内设计学会授予的全国百名优秀室内建筑师称号
●获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授予的全国杰出中青年室内建筑师称号
●获中国室内装饰协会授予的全国室内装饰行业优秀室内设计师称号
在合作北京电视台多功能演播剧场室内设计的时候,著名的国际声学专家、澳大利亚的马歇尔教授给王弘留了一个课题:既然你已经理解了我的侧向反射声学理论,那么请你做出一个符合这一体系的剧场方案来。第二天王弘如期交出了草图:多角度的非标准菱形声学单元,从台口开始由密而疏地扩散开来直至观众厅整个侧墙。充满激情与力度的造型体块,既符合声学原理,又似雕塑般彰显着抽象美感。马歇尔对王弘说:“我很喜欢它。”
2004年,在完成新北京电视台剧场设计后,王弘和他的团队又陆续参与了国内7个大型剧场室内设计。而在此期间,中国的文化设施建设也真正进入了它的高峰时期。
记者:既然中国已经进入了文化建设高峰时期,作为文化设施重要代表的剧场类设计,现在发展状况如何?
王弘:从设计的角度来说,我觉得还不尽人意。总体上说,目前国内剧场设计的思路、理念,还是在延续传统模式,剧场的类型、风格及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具有创新及相关理论结构的专业设计人员,许多国内设计师包括建筑师,没有接触过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剧场设计;同时可供学习和参考的资料案例并没有更新换代,思维模式仍被定位在简单的传统几何形式上,无法从现代剧场的功能及技术发展方面理解声学、舞台灯光及工艺。基于对空间、体量、材质所赋予的创作的空间和限度,我们现在对此的设计几乎没有同当代表演艺术及音乐发展与时俱进,没有进入新的时代。
记者:因为它的特性,剧场设计是从内往外的设计结果吗?
王弘:对,它是基于功能而衍生出来的形态,包括对平面形式、立面造型,空间体量的推理塑造,这才是剧场设计的出发点。为什么有的剧场很多人喜欢,感觉非常有意思?因为那种空间给予人的想象力和发挥联想的余地特别大,而其本质就是声学的基本原理。
古希腊的剧场多为圆形和半圆形。之所以呈此形状,就是源于希腊人一个特别形象化的声学理解——一滴雨水滴落在水面,随着水面的涟漪,它的声音也由内而外地漫射扩散开去,这就是由二维声学模式衍生出的建筑的形态。声学理论在后续的发展中,逐渐发展出不同的流派,侧重点各异,创造出不同的观众视听模式;伴随着音乐类型与流行风格的不同,借助于舞台工艺、灯光技术进步的推波助澜,衍生出类型和风格完全不同的传统几何形体的现代演艺空间。
记者:声学设计侧重点不同的依据是什么?
王弘:依据来自声学计算方式和对声音传播模式的理解。例如有家我们曾合作过的法国声学设计公司,认为声音不以二维的方式放射出去,它将声场定义为能量球,声源就像悬浮于空间中的一个原点,声音如同光芒四射的球体将声能扩散开来,这样传播的方向就不是单一的,而是立体的,因此设计中界面对声音的反射就呈现空间三维形态。
而马歇尔教授的声学理论特别注重侧墙反射。他所设计的侧墙造型很奇特,总体上说是在水平向和竖向上以角度不同的声学反射体阵列组合而成。代表作品有香港文化中心、洛杉矶桔郡表演艺术中心。后者完全是一个总平面以若干扇形平面叠加组合而成的多边形体,复杂的体形导致侧墙、吊顶变化多端、宏伟壮丽,十分复杂。
举例来说,北京电视台多功能剧场,侧墙由不同的声学反射单元组合而成,它使用的是一种叫QRD的专用木质反射扩散体。有深浅不同的凹槽,各单体间具有水平与竖向的不同倾斜角,从而反射不同频率的声音及方向。单体陈列组合后用计算机建立模型做最后调整以达到科学与工艺的精确,这种全新的理论带来了侧墙生动的韵律和富于视觉冲击力的形象。
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剧场设计从声学设计的概念到建筑体型关系的演变,应该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是一种理性与感性的交流。
[page]
记者:剧场设计与声学怎样才能完美结合?
王弘:在做北京电视台演播厅墙体设计的时候,声学概念做了5组声学反射单元,每个单元都是各有不同水平垂直角度的一个标准件,在声学分析中根据不同倾角计算出它所覆盖的观众区域,由此转化成立面CAD及三维模型,最后由特殊专用声学软件计算出整个区域声压强度。设计中每一个元素与造型都有其功能和意义。
与其相反,有的设计师强调后墙反射,同样是基于声学反射原理。柏林音乐厅的室内设计是环绕中心的观众席组合方式,专业术语叫“葡萄园式”,是个特别复杂的工程。这种形式说得形象一点,观众席就像在台地上,在不同的层级高度上叠错起伏。不同的体块组合在一起,有交叉、有升降,侧墙和背墙都形成声学反射的重要构成元素。声音的反射、漫射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的声场,环绕也由此而产生了丰富的空间变化与特殊的几何体形关系。
成熟的剧场室内设计的出发点往往是以建筑声学为基础,它的前提是不用扩音设备,以自然声传播而获得到良好音质。因此几何体态与空间体积在剧场设计中最为关键。
大型文化中心通常由功能单一的几个空间组合而成,不考虑功能的综合使用,这样的剧场室内做起来相对容易(例如国家大剧院)。而北京电视台演播厅要复杂得多,因为它是为电视拍摄而做的,要求综合功能。电声有要求,摄像有要求,灯光有要求……除此之外,声学上还要求在一个空间里能满足会议、舞台表演、音乐会演出等较复杂的需求。这就要有一些特殊的技术手段来解决问题——从声学理论上讲这是传统剧场设计所无法承受的,必须突破传统剧场概念并加以创新。
在这里,马歇尔教授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可变体积,这个概念的实践在国外已经有先例,而在国内尚属首次。可变体积的提出,也同样是和声学设计相关联的。为什么在欧洲中世纪的教堂里能听到管风琴神秘的乐音,余音缥缈,原因在于哥特风格教堂狭长高耸的空间契合了宗教音乐的声学特质,空间的体积和声音回响的时间长短相互关联,体积小,回响音就短,体积大,回响音就长。
要满足多功能空间的使用需求,既要体积适中,又不能大而无度。比如会议和音乐会在同一个空间举行,对声学设计的要求就是矛盾的。这个时候,提出可变体积的概念就很好地化解了这个矛盾,在人工控制和机械条件下通过改变吊顶的高低度,即吊顶可升降活动,使得空间的体积变化满足不同功能需求。
这种变化改变了建筑设计的初始条件,吊顶的荷载从静荷载改为动荷载。面光桥在剧场演出的时候可以叠级落下来,不仅将空间体积压缩,同时满足了追光、面光的使用,舞台两侧的组反射板开启就提供了剧场耳光的投射角度,也容纳了空间尺度。而在音乐会演出之时,面光桥和反射板收起关闭,使空间变为封闭的“方盒子”。
可变体积的声学概念设计和工艺带来许多新的课题,而北京电视台多功能演播剧场的成功使其成为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现代剧场的范例,是建筑室内设计与声学设计的完美体现。
记者:成功的剧场室内设计,一定以声学为唯一标准吗?
王弘:不完全是,并不是说室内设计师或者建筑师要完全根据声学的计算而套用某一固定的形式,这是个误区。有时候我们会看到这种情况:一个由声学专用软件计算推演出的空间模式,往往是一个特别难看和机械的形状,因为它仅仅是一个没有感情色彩和生命的物体,并不是被艺术性地创造出来的。也就是说,剧场这种特殊的空间类型的设计,应该是以对声学原理的理解,加上对功能、设备、视线等要求的领会,以及发挥空间想象力、创造力而塑造出的形式。
以台口的处理方式为例。由于它要为观众区提供反射,即把舞台上的声音扩散到观众区去,它的边框的设计倾斜也好,还是做其它处理也好,它的角度和扩散的面积到哪个地方截止,或者扩散到哪个位置最好,声学设计都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室内设计师在此的发挥用审美和造型加以实现。
记者:剧场的设计还要牵扯到专业的灯光设计,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对吧?
王弘:是的,专业的照明要参与其间。专业灯光在吊顶有面光,而面光还要求有第一道面光、第二道面光,以此打亮不同的区域;也有投射角度的要求,追光在很多专业演出中有需要;耳光和侧光也必不可少。所有以上功能无疑都将影响造型的处理。
记者:剧场的室内设计,更多的在于技术方面?
王弘:对,技术性很强,设计师得对舞台工艺有深刻的理解,在声学、灯光设备等方面有相应的研究概念,也就是说设计师拥有了这些经验后,才有可能来做这种文化设施。
最后我想说一个技术上的例子,由于建筑师不懂剧场工艺,只在剧场上空做了简单的桁架,完全没有考虑荷载,最后又得重新设计,造成浪费,因为这样的顶根本承载不了吊顶和设备的重量。我们现在这样的高速建设和发展,建筑师似乎是万金油,什么设计都能做,实际上并不专业。没有这种专业化的背景怎么能胜任这种复杂的文化设施的设计,更无法奢望有完美的作品问世。
[page]
北京电视台多功能剧场设计
A-A剖面 方案(一)
观众厅平面吊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