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如果室内设计要弥补建筑的不足,一定要融入传统文化。设计师要在国际化的前提下,发挥中国的独特个性和魅力。形成建筑史上的中国建筑创造,这是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
“一个设计的优秀与否,与建筑空间的好坏密不可分,所以建筑设计师和室内设计师不应该是两个人,餐饮、酒店等类型的项目也不例外。只是说这种类型的项目更容易发挥室内设计师的创造力与文化底蕴。”刘道华说。
记者:专注于高端的餐饮、办公、会所等的室内设计,你一直会坚持吗?
刘道华:会坚持下去。在餐饮等室内的设计方面,我们一直做的是高端的产品,也想一直坚持走这条路线。
记者:做高端的餐饮、办公、会所等的室内设计,如果一定有个核心的东西,那它是什么?
刘道华:熟悉文化。比如目前我们正在谈的一个新疆的项目,首先必须了解新疆的地域文化。在这个项目上,我们无法复制大董烤鸭店的作法,也不能复制。新疆就是新疆,和北京、郑州截然不同,尽管业主是考察了大董烤鸭店后邀请我们来设计的。一个在一线的设计师,一定要了解项目的当地文化,同时融入当地的文化,并通过项目有能力把当地文化进行升华。
记者:高端精品设计和一般的设计上有何区别?
刘道华:我有一个概念:高端的,也许是5%,在金字塔的顶端,要精品设计,要有创新,剩下的95%就可以产业化生产了,当然也不是说剩下95%就完全不需要创意。
记者:你是一定要做那5%吗?
刘道华:同时我也做95%这些类型的。
记者:你如何定位室内设计的精品化?也就是那些5%。
刘道华:我认为精品设计应该是走在最前端的,引导大家来欣赏,引导大家来临摹,引导大家来参考。只有有了追随者或者欣赏者,你才能去推广这个精品所代表的类型。当精品被推广后,第二个、第三个相似的就会出现,甚至更多。这样就可能引导出一个产业化的思路。
现在的设计事务所也有一个产业化的过程。设计的手法,有其事务所的特征,一看就是他们的产品,这就是已经产业化了的表现。如果走的是设计的高端路线,事情发展到最后,可能就有很多设计师去参考他的手法、材质或者空间等等。这就是一个高端设计的价值。
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性,审美需求的多样性。创意行业在发展史上一定是走在最前面的领头羊。
现在,我们国家提倡创意中国,设计一定是首当其冲的。创新、创意、创造这些词语对任何一名从事设计的人而言,都非易事。做高端、做精品,难。其实产业化了后仍然还是要做高端、做精品。我们永远不能停留,停留就意味着没有发展。我认为设计未来一定是一个精品引领产业化的趋势。
记者:精品从哪里来?
刘道华:一定从当地历史文化中来,但有一个前提是,设计者要有国际化的眼光。国际化和地域化其实并不矛盾。
记者:高端后的模仿,如此产业化了,会不会对设计师形成限制?
刘道华:我认为不会,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如果说产业化在某种程度限制了设计师的创作,但在很大程度上不会完全限制。跟服装行业一样,服装设计为什么先要走T台?因为设计师要引导一个潮流,如果没有引导,服装行业就永远不会产业化,设计师的作品也永远走不到寻常百姓家里去。服装在产业化,建筑也在产业化,也一定要产业化。标志性的建筑要有,它们代表潮流、新技术、高水平;普通的建筑要有,它们代表标志性建筑各项指标的普遍性。设计的价值体现在5%的精品上,也要体现在95%的平常上 。
室内设计也是这样的,国内的作品也好,国内的设计师也好,95%可以归为商业的类型,主要服从功能,做一些装饰、装修、设计,起到弥补建筑缺陷的作用。5%的设计可以拿来做一些探索,以此带动行业的产业化。
产业化不但不会形成掣肘,相反会促进设计的不断探索和摸索。
(转自《中华建筑报》)
链接:http://news.idoican.com.cn/zhjzb/html/2011-06/21/content_2349282.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