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受周禅,仍以开封为东京,累朝建设于此,故日增月异,极称繁华。”——没错,这是一家餐厅的主题,一家以烤鸭为主打菜的餐厅,而这个主题是设计师寻找很久后的蓦然回首。
“以前住房子的标准是有个地方住就可以,不存在设计装修情况;以前吃饭是为了吃饱,也不在乎菜的品质。现在完全不同,不是把饭吃饱,吃饱饭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吃文化’。现在的餐饮十分讲究文化,全聚德也好,大董也罢,包括1949年(一家餐厅),最后都已经上升到了一个层面——‘吃文化’。”大董烤鸭店的室内设计师刘道华谈到。
这里提及的郑州大董海参烤鸭店位于郑州市的一个开发区。有意思的倒不是餐饮本身,而是建筑开发商希望通过大董餐饮品牌的入住,能给楼盘带来生气与活力。与此同时,对于北京已在经营的两家同品牌店面来说,要把吃字做出文化来,也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业主潜意识里有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崇尚,其餐饮品牌有对文化、时尚、健康的追求欲望。设计师初步构想:寻求中原文化与大董餐饮文化的契合点,达到商业运作与文化艺术的双赢。
那么,暂且让我们进入北宋盛世。
博物馆的空间塑造与展陈的方式能够给餐厅营造出别样的艺术盛宴氛围:绮丽多变的钧瓷、高洁古雅的官瓷、雨过天晴般淡蓝色的汝瓷,在灯光的投射下交相辉映,生出无限曼妙的意境。宋词、绘画极尽古典的意味,而这样的意味通过现代的手段诠释,在这里中国的传统诗画艺术肆虐地充斥。而中国古典造型家具,或作为陈设,或作为休憩座椅。突然,丹麦设计师Arne Jacobsen(阿耐·雅各布森)的蛋形椅似乎唐突地介入,细品之却也为弥漫着东方韵味的空间陡然增添些许国际范的时尚。
吃饭,需要一定的意境。因此,设计师把吃饭的空间做得梦境了些。建筑的表皮采用透气的穿孔金属板,婆娑竹影,醒目的大董印章跃然画卷之上,简笔淡墨,烟云溟濛,整个建筑空间与喧闹浮华的城市生活在这个时刻隔绝了。
在方案设计之初,设计师意图通过简洁、纯净、黑白灰的就餐空间,以极少的要素表达尽可能最多的信息:文化、文人、山水,清雅、闲逸、含蓄、脱俗。
设计师往往不是都有意地来安排空间中每一个角落的处理方式,而是欲让空间“发自内心”的表现,并在情感上对装饰的喜爱和理性上对空间的构架之间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契合点。
“自然衣、现代骨、中国魂。我们追求的目标不仅仅是一个高端餐饮空间的简单阐述,更是要给予不同层面的顾客以深刻文化内涵。中国人惯于寄情山水,以此用于室内外空间,且连续、完整。而运用现代材料和技术,比如声、光、电,使得材料被合理、艺术地运用,抽象和隐喻地表现自然空间的境界,自然、场景戏剧般地再现,以此淡化城市的冷漠与喧嚣。”刘道华说。
但是设计师的给予是否是一厢情愿呢?当时的事实是,在进入施工阶段之后,出于对商业运作的考虑,业主仍犹豫于不同地域文化和消费之间可能产生的差异。方案多次修改,最终配饰设计在原有黑、白、灰的空间里加入了一定的色彩。
局部中国红深化了空间的构图,这叫低调的奢华。三层与五层高级会所地面采用当地黑白纹理清晰的亮光面大理石材料,取代了方案阶段的黑色水洗面中国黑石材。黑、白、红形成强烈的对比,多了份庄严与尊贵。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后期家具及陈设也作了相应的调整。
如果你认为这些元素尚停留在空间范畴,那你绝对错了。刘道华和记者讲到了意境菜。
“吃饭菜品最关键,餐厅菜品决定了客户的口碑。国内讲究意境菜,摆盘、材质的选择、口味,均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做文化。”据刘道华介绍,现如今,高端餐厅的室内设计和装饰已上升到一个文化层面。当时的大董海参郑州店室内设计的手法跟菜品是一脉相承、高度统一。难能可贵的是,设计师当时的概念是:菜品很好,因此尽量弱化装饰。
实际上的做法很简单:墙面、天花涂料漆,地面使用很便宜的黑石材。“把菜品往桌上一摆,感觉像进了博物馆,因为把菜品体现出来了,它们像博物馆里面的艺术品,在素颜的空间里得到了升华。”
(转自《中华建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