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宋·辛弃疾
从打工者到设计师事务所的掌舵者,一路走来不容易。一路上与甲方斗,与自己斗,不断地碰壁妥协,才明白那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含义。
业主给我上了难忘的一课
十几年前刚毕业的时候,我怀揣壮志雄心进入装饰设计行业,进入一家大型的装饰设计公司,那时候年少轻狂,觉得自己的设计一定是最好的。
我入行做的第一套家装项目顺风顺水,工作上升职最快。我刚刚升职为“主案设计师”时,遇到中泰世纪花城一个客户,他给我上了难忘的一课,对我影响至今。
给客户做完方案时,他们全家都很满意,我对自己的“得意之作”也信心满满。但男主人评价我的作品“很美,但是不适合我家”,而且他提出要求特别让人费解——换一个40岁左右的设计师重新做方案,并且要求设计师结过婚,生过孩子。
我当时在业内小有名气,加上年轻气盛,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将业主请到了办公室,询问情况。结果,那位男业主的话让我哑口无言:“设计的效果我们全家都很满意,但是我们是居家过日子,不是样板房,你还没结婚,也一定没孩子吧?!不会做饭吧?!哈,你们年轻人以后的路还长的很,过日子是要实实在在的……”
这个单子最终没有给我做,让我深受打击。但我留意客户最终选择的设计方案,并拿自己的设计方案去做对比。直到我结了婚有了孩子,才真正体会到客户当时为什么要那样说。家装空间是用来生活的,不是用来展示的。做家装项目,侧重点是甲方的需求,而不是设计师自身的喜好。设计方案美不美对客户并不是最重要的,他们注重的是空间的实用性。
家装设计师切勿“用小瓶装一缸水”
设计方案不被客户采纳认可是一方面,设计师经常遇到甲方对设计方案大刀阔斧地修改,最终方案被修改得面目全非,让追求设计理想的设计师苦恼纠结不已。其实,设计师互换位置,站在对方角度考虑,心态渐渐放平后,反而轻松上阵了。
对于公装或者公共空间设计而言,是以公众为服务对象。你不喜欢,大不了下次不来了,可谁能对家里空间不喜欢就不回家了呢?家装项目(样板房除外)是个体项目,每个人的喜好,兴趣,审美都不完全相同,因此,判断家装项目的好坏的标准就是甲方是否满意,项目是重精神还是重功能,完全决定权是在甲方的内心需求上,从精神层面、感官系统、实际使用三点上让甲方愉悦。家装项目中最终的使用者是业主方,设计师不可能完全凌驾于甲方之上。
我非常赞同上海著名设计师叶铮老师在《家装类与公共类设计师真正的区别在哪里?》一文的观点:“公共类设计需面对社会责任,承担历史使命。即便现实中与业主在一些观念上发生分歧,设计师也有坚守立场的道义责任。而如此使命是家装领域无需承载的,对于家装类设计师而言,无疑更倾向管家或保姆角色。这类设计师的使命就是业主的满意度。如果将更多的设计追求植入家庭,对业主则过于奢侈,且不厚道,尤其对于那些仍处生活较穷困的家庭更是如此。某些对设计的过分追求则多少构成了对于他(她)们的伤害。所以,设计最好不要跃层服务。用小瓶装一缸水是设计的心态出了问题。”
因此,真正意义上好的家装项目不一定是获奖作品或是印在书上的“作品”,只有实际使用者说好,才是真的好。于是,“实用合理,雅致,功能至上”,这十个字成了我做家装设计奉行的准绳。
家装是有生命周期的,延长设计的寿命是对设计师的功底的考验。就家装来说,任何一套房子,一定要给客户留有5%的可变空间。作为设计人员,要预判客户家庭的变化,不能把空间做满、做死,不论是在家具还是陈设上,实用才是王道,家庭生活中,其储物、收纳性要更强。
我们做设计的时候首先要做平面布局,平面布局通过了然后再考虑其他内容,在平面不成立的情况下,其他都是枉然,我们基本上都是这样在做。去看别人做的家装项目的时候,我也会注重看他(她)在空间布局上的调整,接下来才是选材和色彩。所以,要延长设计的寿命,你在设计中一定要站在客户的立场考虑实用和美观的问题,而且实用一定是第一位的。
十几年来,每次设计完作品之后,我时常会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觉得很可惜,这个当时为什么不这样做?为什么当时没有说服客户把这个软装饰品配上?
作为一名设计师,每一套作品做完,那就是你的昨天了,你得从昨天的作品中发现问题,然后在问题中总结出经验来。做好今天,还要想想明天怎样做得更好,几乎天天这样自我折磨,自己跟自己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