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百上千的青少年朋友和往常一样,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到位于顺城街的市青少年宫参加特长培训。令他们惊奇的是,青少年宫内面貌焕然一新:大楼临街墙面上,“成都市青少年宫”7个红色大字非常醒目,立面是蓝色的玻璃幕墙。宫内正面的挂墙上,跃动的音乐五线谱、动感十足的运动员图、优美的舞蹈动作……浓郁的青少年宫特色让人过目不忘。
变化不止是这些,还有宫内的硬件设施,如水电线路改造、厕所设备更换、门窗改造等。据悉,为给全市青少年朋友提供一个漂亮、舒适的学习环境,市青少年宫的此次改造工程凝聚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心血。
市青少年宫始建于1958年,当时叫“成都市少年之家”。1983年3月正式更名为“青少年宫”,开展艺术、体育、科技、能力等60多个项目的培训和活动,常年参加各种项目学习和培训的孩子达4万人次,参加活动人员20余万人次。为国际国内各级各类比赛输送和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今年上半年,市政府召开会议对青少年宫的改造等有关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决定政府出资350万元,结合顺城街风貌整治工程,对青少年宫实施改造,主要包括外墙立面、水电线路、厕所等。
“这个变化真是翻天覆地了。”新旧对比,市青少年宫副主任张敏感慨万千,“过去的下水道管网是铸铁管,有的都锈穿了,经常堵塞,三天两头都喊物管人员来疏浚;电线严重老化,跳闸是常有的事。”此次改造,管网全部换了,20多年的钢窗也换为推拉铝塑窗了。“青少年宫特色更加鲜明,环境更加优美。”前来学习的孩子们昨日楼上楼下地参观,久久不愿离去。
本报记者 徐莉丽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