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中国,设计还处在萌芽和新兴的时期,尤其是室内设计领域,很多理念、设计手法都要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与地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王志军走进了中央工艺美院学习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积累了一定的美术功底,从此开始了自己的设计历程。不久,王志军走进了拥有香港背景的北京国伟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其经历恰到好处地为其设计工作注入了充沛、新鲜的能量和养分。在这里,从系统方案的诞生到效果图的制作、深化设计,再到现场技术的协调、施工,全面接触了几个比较知名的项目后,王志军掌握了很多新的理念和好的技巧。“几个项目的工期差不多都在一年左右,从头到尾跟下来,要考虑的东西很多。怎样落地?怎样与经济挂钩?运营维护会发生什么问题?总结了不少的经验,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如今,王志军逐渐开始独立操作项目,并带领和管理设计团队。从美术到设计,一步步走过来,有上升也有瓶颈,甚至在从设计到工程管理这样角色转换的过程中,王志军还曾想过逃离。”
-
很多甲方的约束,工期的限制,资金的限制,材料的技术等问题都与艺术的差距太大,年轻时那个美好的理想,受到了众多的限制,产生了很大的压力。
“现在转过头来想,那种状态下的放弃,就是一种逃避。矛盾也好,瓶颈也好,只是与设计相互了解的一个过渡阶段。做设计就是一步一步摸索过来的,无论什么经历都是必要的。其实很多知名的设计师,都是在艺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上做得很好的人。如果你不懂工程,设计的基础就不稳固,做的东西也只是一些表面的东西。毕竟,设计师就是艺术家和工程师的一个结合,你要懂艺术,还要懂工程和技术。只有结合好了,才能真正与设计行业挂钩。”这是王志军彷徨和摸索后坚持下来的总结。
-
成为创意团队的负责人,王志军对空间的创意来源也有着自己的理解。“从我的经历来看,所有的设计企业, 都离不开‘创意’这两个字。设计行业要发展就必须创新,围绕其下属很多版块,包括材料,施工等,都需要创新 。当然,设计的创意也是在创新,只不过设计的创意是多元化的,是个性化的。而且,围绕不同需求的甲方,围绕 社会大环境的发展,不同的案例也存在着不同的创意。所以我理解的创意就是,在突出设计师个性之外,一定要结 合项目的本质进行合理的畅想。”
对于每一个项目,王志军的创意初衷都是在“大同”中寻找突破,并争取将其做到最新,希望能够在艺术上追求到更加完美的“意外”,更重要的还是其概念怎样与施工工艺和技术实现完美结合?这种创意概念怎样与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挂钩?怎样与甲方的经济指标对接?经过一系列的思考,最终完成的一定是多元化的创意作品。
对于创意团队,王志军强调大胆的放开思路的畅想,毕竟,每个设计师都有自己的想法,而且设计行业的创新和创意更是永无止境的,是永远不会画上句号的。可以借鉴一些好的东西,一些世界领先的东西,但在做实际项目的时候一定要围绕项目本身的主题,更实际地将其创作出来。只有这样完成的作品才能永远有新鲜感,才能永远随着发展而有所改变。这应该是设计师追求的一个目标,是设计领域永远做不完的事儿,需要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当然,创意的过程是困难的,如何克服困难,并做出令人满意的作品,的确需要研究。在王志军看来,创意团队的行为应该有明确且不同的分工,有方案,有扩初,有施工图,有现场支持。其实每个项目,不论大小,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困难,而且从理想到最后成为现实的过程,也是非常辛苦的。“现在我们正在做的北京将台路的颐堤港项目,就是与国外的设计团队合作,并进行深化设计的项目。在这里,与很多国外的理念和材料对接以及中间环节的众多问题,都需要我们创意团队去解决,去与甲方各个环节协调,最后达成设计师的意图,把图纸实实在在地体现出来,不能跑偏。即使过程非常复杂,但我们也还是在不断地总结,并把所有的材料图纸进行汇总,寻找问题所在,争取在下一个环节,找到突破点。这个项目只是其中一个颇具代表性的项目。这个项目尚且需要如此处理,针对一些专业性更强的项目,比如机场、大型酒店等,更应该把新的工艺和创新的技术进行汇总和沉淀,从而找到新的创意突破口。”王志军说。
-
时间总是创意的天敌。受时间的限制,创意的过程总是显得非常局促。那么,如何在满足创意的情况下,实现各方的利益,达到最佳效果?尤其是针对一些房地产项目和大体量项目的设计,王志军总结道:“我们正在做一些菜单式的整合,把以前好的设计以菜单的方式将其呈现。我们将积累的项目设计风格分成中式、欧式、现代、新古典等很多种形式,做成菜单式的方案分类。面对不同业主的要求,给出相对应的风格选项,让业主很快地进行选择,一旦选择完之后,后续成熟的技术力量便会给以强大的支撑,毕竟这些菜单中的模式,我们已经有了多年的积累,这样效率就会非常快,然后再融入自主创新,从而实现完美的作品。”
除了在设计上给以把关,王志军更重要的工作还在团队的管理上。如何管理好设计师的团队也是王志军一直在研究的课题。“设计师是最难管理的,每一个体都是个性化的,而且都带有点艺术家的气息。只有建立一种合理的机制,创造一个良性发展的平台,才能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并给以足够的发展空间,提供大型项目的机会。但也不能放任自流,既然在一起做事儿,就要有一定的规矩,吸取其他公司的经验,寻找一些好的方式方法。正因为知道设计师不好管理,所以更应该创建一些实用的制度体系,来更好地把效益体现出来。所以在大的方向上,我们采用的还是多元化的管理机制,灵活机动。让设计师能够充分融入到团队中来,释放出自己的能量,有合适的项目,双向选择,从而来丰富专业的团队。只有专业更加丰富,对接面才能更加广泛。”
说到针对设计团队的管理理念,王志军还是觉得应该吸取各家所长。在这个行业里,还是应该充分给设计师以平台,采取多元化的管理方式,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所长,把专业技术与好的想法能够充分结合并表达出来。作为管理者的挖掘工作,是实现优秀作品最直接、有效的手法。在管理上,还要想办法吸收、引进不同专业的设计人才,为企业做事,而且还要让他们愿意为企业做事,就必须基于方方面面都为设计师顾及到。“企业要做大,就会带来很多实际的问题,怎样去控制,怎样去管理,我也处在摸索总结和学习实践的阶段,不断与设计师交流,围绕效率把设计做好,围绕设计把平台做大,打好基础。”这是目前王志军在设计管理工作上的一些体会。
-
创意设计一直在追求一种新鲜感,是彰显个性还是带给人以视觉冲击?王志军看来,有很多甲方想要最新的最有个性的东西,其实这与社会发展是一样的,很多流行的东西转瞬即逝,真正有生命力的还是那些包含文化底蕴的东西。文化背景很重要,创新是离不开文化的。比如现在的室内设计中流行欧式风格,要是对传统不了解的话,将欧式风格拿到中国来,就没办法演变,只是简单的照搬照抄。这也对设计师提出来要求,设计师要有很好的文化背景,即对传统的东西要非常熟悉,而且学习得非常透彻,否则做出来的东西很快就会过时,然后经过一系列的演变,才能将各种风格进行整合,才会出现新古典,新中式,新欧式等适应中国市场的风格模式。目前,中国有些城市的领导想很快地把城市做得漂亮,就会请一些国外的设计师来做,他们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做出来的东西也没有突出地域文化,这的确很让人痛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