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多地政府披露了关于2015年保障性住房的审计结果。多地审计结果暴露了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三大问题:十几万套建成的保障性住房“空置”,数以百亿元建设资金被闲置,数以万计的人员骗取保障房资格。本是作为安居工程的“民心房”,却乱象频出,既浪费了资源又寒了民心。说到底,还是某些地方政府把安居工程当作政绩工程来做,只顾着完成指标与数量,却忽视了质量与实际需求。要先保证住房建设的合理性及住房分配的廉洁性,才能把保障房建设落到实处。保障房到底是成空置房还是成为安居房?只能拭目以待。
2016年8月第1期
日前,审计署公告了2015年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结果。近日,全国多地政府也披露了关于2015年保障性住房的审计结果。多地审计结果暴露了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三大问题:十几万套建成的保障性住房“空置”,数以百亿元建设资金被闲置,数以万计的人员骗取保障房资格。
另外,审计署的审计发现,至2015年底,全国有748个市县结存结转安居工程专项资金603.55亿元,相当于当年总投入的3%,其中478.6亿元闲置超过1年。据报道,有的地方以财政困难为由,向上级要来了钱却没办事。广东1个市收到上级财政补助的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6.41亿元,却闲置超过1年。一些地方则把“借来的钱”闲置。
国家审计署和各省的审计报告里的一组组数据让人揪心:住不起房的人对保障房望眼欲穿,却有19万套保障房被空置浪费;骗房、骗补盛行,5.89万户不符合条件的城镇家庭违规享受保障房3.77万套,补贴超过6000万元;通过各种途径找来的“安居钱”,却有478.6亿元躺在账上睡了一年大觉;地方上套取挪用安居专项资金,货币化安置数据不实,虚报抵顶任务量的案例比比皆是。
实际上,保障性住房大量空置早已见怪不怪,从此前全国一些省份的审计结果来看,“有房无人”的保障房闲置问题已非常普遍。其中,情况最为严重的是贵阳市,该市不仅空置的套数高达30855套,占了所有被通报省份中的一多半,而且这些保障房全都没有分配。
多年来,保障房建设一直是中央政府力推的重点。但是近年来,保障房频频露出各种问题,本是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的保障房屡遭尴尬,“民心房”为何伤了民心?
保障房保障了谁?多年来坊间追问不休。
如今,保障房现状十分尴尬:一是,一些地方的保障房建得过于偏远,加之配套设施不全,导致无人愿意入住,于是只能空置;二是保障房位置绝佳,配套齐全,但却被鸠占鹊巢,以至于出现开宝马住保障房等怪状。无论哪种情况,都背离了保障房制度的设计初衷。
为什么一项看上去深得民心的政府工程,会出现这种尴尬局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保障房的建造和分配由行政部门直接从事,在行政命令之下,它可以通过划拨的途径得到土地,也可以在财政的帮助下保证建造资金,但是由于政府与市场存在的天然隔膜,保障房很难与当地的需求恰当吻合。
在一些沿海发达地区,住房困难户的情况并不是很突出,而在行政命令之下,这些发达地区也必须建造一定数量的保障房,使得这些地方的保障房建成以后找不到适格的入住者,不得不一再放宽分配标准,导致一些居住并不很困难的居民也分到了保障房,房屋到手后则违规销售、出租。
保障房闲置,更普遍的情况是保障房选址偏远,配套设施残缺,有的甚至无法投入使用。由行政部门包办的保障房建造,在选址上太过偏远,而周围环境又十分不便利,使很多无房可住的人为了工作与生活的便利反而放弃了保障房。建了保障房,却不见完善的配套设施,又或者住房出现各种质量问题,使人无法居住。这明显是为了政绩工程而草草地追求指标的恶性结果。
大量保障房闲置,毕竟是一种资源浪费。因此,各地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做好善后,配套设施残缺的要尽快完善,缺乏适格困难家庭的可以考虑改为廉租房,向外地打工者开放。至于保障房建设资金闲置,如果现有保障房已基本能够满足要求,可以考虑将其返还财政。对涉嫌骗房骗补的人,则应在查实以后收回房屋并收缴其非法收入,情况严重的还应移交法律处理,以此维护社会公平。
如果说国内的保障房建设过于急功近利而导致漏洞百出,那么国外的一些国家的保障性住房早已积累了相当宝贵的经验,值得思考与借鉴。
在国外,很多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人口密度大、都市集中的地区,保障房早已成为了基本的社会福利。大约85%的新加坡居民居住在组屋中;荷兰的主要大城市,如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等,公共住房占住房比例的一半左右。就连地广人稀的澳大利亚,也有约1/20的住房为公共住房。
研究一下发达国家的经验就知道,保障性住房和市场经济及经济竞争力不仅并行不悖,而且相辅相成。
第一,在人口密集的地区,保障性住房鼓励小户型的集约居住模式,节省能源,保护环境。小户型占城市住房的主流,就自然加大城市的人口密度,使得公共交通更有效率。
第二,“贫富混居”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保障性住房的大趋势。像荷兰这种治安相当不错的社会,公共住房和商品房不仅在一个区里,而且混合在一个建筑中,连邻居之间互相都不知道谁住的是公共住房,谁住的是商品房。不同阶层的人自然而然地互相沟通,增加了社会的凝聚力。
第三,保障性住房覆盖的人口比例要大一些。新加坡、荷兰等国,都提供了良好的范例。在土地资源紧张的地区,通过保障性住房为中低收入阶层提供了基本的居住条件,降低了生活成本,抑制了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反而会提高经济竞争力。
当然,所有这些经验,要有效借鉴,基本的前提还是在于保证保障性住房分配的廉正性。面对屡禁不止的欺诈违规,政府不仅要加大清查力度,而且有施以严刑峻法之必要。总之,保障性住房是中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基石。保障性住房若管理不好,政府恐难辞其咎。
保障房建设本是一件利民的“暖心”工程,而建了又不能住的保障房实在是寒了人们的心。真正需要廉价房的居民被挡在门槛外,而那些开着宝马车的人却能安安心心的住上保障房,这实在是个极大的讽刺。要么是十几万套房空置,要么是数以百亿元建设资金被闲置,要么是数以万计的人员骗取保障房资格。这保障房到底是保障了谁的权益?权责不透明、监管力度不够、权力滥用都来自于某些政府不作为的懒政行为,懒政也是一种腐败,那就要看政府愿下多大的决心与定力整治乱作为了。愿所有的住房困难户早一天实现安居梦!
Copyright © 2012 www.cbda.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南四环西路128号院诺德中心3号楼1508-1510 邮编:100070
联系电话:010-88114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