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商业巨头万达集团传出消息,要在全国范围内关闭数十家严重亏损的门店,并压缩另外一部分门店的经营面积,引起业界广泛讨论。从去年开始的大规模关店潮,在今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除百货、超市、服装等零售业出现关店潮外,KTV、房产中介等娱乐与服务行业的关店现象也时有发生。
有人说,如今是互联网时代,电商大行其道,门店这种属于传统商业渠道的业态已无存在的必要。然而,事实真的就是如此吗?互联网时代,门店还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吗?
2015年8月第4期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传统商业模式遭到巨大冲击,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等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颠覆正在愈演愈烈,传统商业模式的变革,不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显得迫在眉睫。
传统零售业关店之声此起彼伏
今年以来,百货业关店之声此起彼伏。在北京,继接连关掉劲松店、望京店、北苑店和西直门店4家门店后,华堂右安门店也正式停止营业;在成都,天虹百货红牌楼店于6月25日停止对外停业;6月2日,尚泰百货成都万象城店公告称也将于8月31日起正式停止营业。连国内最大的连锁百货商店万达百货也在近日传出了要关闭国内40多家店的消息,占到万达百货所有门店量的近一半。
这轮起于2012年的实体百货店关闭潮,到今年则更加来势汹汹。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中国主要零售企业(含百货、超市)在国内共计关闭121家,其中,百货业态关闭25家,已超过了去年全年的23家关店数量。
零售百货店的寒冷气息日益浓厚,北京东五环奥特莱斯有些品牌店店员甚至比顾客还多。
“今年以来明显感觉到消费人流减少”,一位在青年汇从事服装零售的张女士告诉说,如今销售业绩大不如前,一个月最高十一二万,最低只有七八万,平摊下来每天三千多,而租金成本就是每天每平米30多元。
短短几十年光景,百货行业由盛转衰,曾经的零售业老大哥百货行业进入“后百货时代”。
“由于前些年百货行业生意好做,大幅扩张背后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并未凸显,但经济增速放缓、电商等新兴业态冲击以及自身经营成本上升等因素叠加,百货行业进入了调整期。”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副秘书长夏琳说,有些门店关闭是经营困难所致,也有些是出于自身主动转型需要。
“近几年百货零售业成本上升很明显,主要体现在人力、物业方面,近几年人力成本年均增幅都在10%-30%左右”,夏琳说。
商务部已注意到实体百货零售店关闭的现象,并对此做了一些观察和分析。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近几年,由于经营模式落后,成本持续上涨,新兴业态替代、网络购物冲击等多因素的影响,百货、超市等传统零售企业,关店止损在所难免。
房产中介关店潮开启
2014年,楼市低迷,受伤的除了炒房客、开发商,还有房产中介公司。伴随着买卖双方交投“地量”,依赖佣金存活的房产中介关店潮起。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互联网电商的冲击下,传统房产中介运作模式还面临着被颠覆的危机。去年以来,无论是万科全民经纪人模式、Q房网独立经纪人制度,还是平安好房网提出的“去中介化”口号,都打算争抢传统房产中介的地盘。
尽管今年以来楼市回暖,但受中介电商等因素影响,一些中介实体店仍然遭遇生存难。“去年一年市场都不景气,再加上电商的冲击,不少中介门店的日子都不好过,当然受影响最大的就是郊区,像南沙这边,不少中介在3月以前可以说连续几个月都是零交易。”广州朝勃地产董事长韦永才坦言,感觉像南沙区中介实体店已经没有生存的必要。“因为连续亏损,我们南沙四家门店已先后关闭”。
其实,我国的房地产经纪市场并不稳定,每一次楼市调整,总会伴随大批房地产中介关门。上海永庆房屋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史翎称,房地产市场几乎是三年一个周期。每一次市场井喷之后,第二年必然是一波大调整。
但是,大部分中介在牛市拼命开店,以争夺市场份额。等到了楼市“冬天”,往往因为积蓄不足而不能“御寒”,导致整个行业出现关店潮。而在眼下的楼市调整期,市场不仅让房屋中介生存压力巨大,来自互联网和开发商的侵蚀,进一步挤压了中介行业的生存空间。
“身边很多家小中介的门店关得差不多了。”业内一名资深经纪人表示,房产中介行业的波动一直较大,都是市场好了扩张,市场差了关店裁员,而一些根基不牢、人员不稳的小中介关店更是常事。不过,对于小的中介机构而言,市场好的时候扩张,市场走低时关店也许是一种有效规避风险的策略。
门店倒闭潮袭击各个行业,零售行业怨声窄道,在大众脑中,好像这一切的祸根都来至于电子商务,但传统行业真的是败在互联网的手下吗?与其说互联网影响力大,不如说传统行业“空子”太多。
不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百货“关店潮”主要是百货公司希望关闭经营不佳的百货商店以降低亏损,又或者像万达集团回应“关店潮”的:调整事关公司整体战略转型。
降低亏损和调整转型,是百货关店的两个重要原因。
据报道,同为国内龙头企业的王府井百货,今年上半年也关闭了5家店,王府井方面表示,4万平方米以下的独立百货门店经营以及大规模装修改造投入均难以取得很好的投资回报。同时,王府井方面发展战略转向购物中心以及奥特莱斯业态,不再开百货门店。
业内人士分析,百货“关店潮”的原因大致有5点:1、商品同质化和经营模式雷同,百货间“价格战”常态化;2、租金和人力成本上涨;3、网络电商围剿,消费者消费习惯改变;4、政策影响。5、部分外资企业遭遇水土不服的情况。
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约200家百货商店关闭,包括141家外资店和60家本土店。今年1-8月约关店73家,而这次百货“关店潮”似乎还没结束,仍不时传来百货关店的消息。
与2014年关店仅发生在一线城市、沿海城市不同,今年的百货“关店潮”一路向西,长驱直入二三线城市,西南片区的“商城”成都正经历着多个百货关店的窘境。
业内人士认为,电商的出现并不是实体店的倒闭潮发生的最主要原因。2014年间,大批实体店盲目追崇互联网的热潮,似乎一夜之间,都将实体店销售业绩增长不佳归咎于网络冲击,对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则视而不见,也缺乏深刻检讨,却寄希望于上网开店。其实,这是个误区。
在我国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形势下,卖方市场已演变为买方市场,任何不谋求创新,塑造优秀品牌,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体验满意度的企业,都将遭遇困境。零售、中介的关店潮,已为各行业敲响了警钟。
虽然关店潮有加剧的趋势,但仍然有一些力量在反抗这种趋势。比如阿里,阿里近期宣布,全面进军商超业,并拿出10亿元贴补消费者。就在8月10日,阿里宣布投资苏宁后,业内又传出苏宁将接手万达百货店的消息。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传统零售业如今也演起了“围城”戏,就像歌词说的“有人挣脱,有人去捡”。
城里、城外的人,当然是两种心态。在如今的经济大环境下,传统零售业成本上涨、利润空间压缩已不需多说。关键是在过去的一年里,困在城里的人,几乎都患上了“互联网”焦虑症。据数据统计,当下互联网行业的销售增长可以达到100%,前两年甚至达到200%。如果是线上零售业,销售增长也可达到40%,但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只有10%,也就是说,线下零售的增长比这个数还要低。
传统商业的大佬们是真的灰了心,失了意。曾经在资本市场纵横捭阖的银泰帝国“掌门人”沈国军,今年初在公开场合就表达了对零售业的不看好,称“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感觉特别不爽,这么辛苦,这么多人才挣这么一点钱”。果然没多久,他就先是辞去银泰商业执行董事和董事会主席兼战略发展委员会主席职位,随后又将持有的银泰商业股权全部转让出去。
而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今年6月“万达的转型与挑战”演讲中提到,去年万达商业地产净利润是248亿,股票价值2500亿。万达院线净利润只有8亿,但市值已经1000多亿了。所以连万达内部的人都不理解,为什么万达院线净利润只是商业地产的尾数,但市值却可以是它的一半。王健林坦言“这就是未来,资本的喜好就代表了未来”。那么资本喜好什么?首推当然是IT行业,比如在线旅游,几乎全行业都在巨损,但依然像吸金石一样,总有资本愿意投入。果然,在这场讲话后不久,万达宣布投资同程旅游。就算目前都不赢利,至少在线旅游比百货店有未来。
那么传统商业真的没有出路了吗?未必,以阿里为代表的“城外人”,进城的积极性正烧得火热。7月23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全面进军商超领域,首站选定北京,将向北京地区消费者补贴10亿元。随后推广行动将在上海地区展开,之后也会扩展到国内更多城市。
此外,实体百货自救的努力也一直没有停止。在推出网上销售、移动支付后,又开始尝试跨境电商,且来势凶猛。半年时间,仅广州地区的百货业就开出了7家跨境电商线下体验店。
虽然全国来看,整个传统零售业涌动着关店潮,但也有百货店逆市扩张。例如,8月9目,广州传统零售业龙头天河城百货在佛山开出了其第8家门店。这是继去年8月开新店后的又一拓展之举,可见其对百货业仍然看好。
在房产中介行业,尽管以“去门店、低佣金、互联网化”等为标签的新兴互联网房产中介来势汹涌,比如爱屋及乌,但链家地产却格外重视门店的价值。以上海为例,德佑链家在合并完成后的3个月时间里,门店数量以每月100多家的速度扩张,截至6月已开店600多家。
链家董事长左晖说,门店的存在,对公司成本结构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占比仅在8%左右。据链家测算,链家在北京的门店成本分摊到每个经纪人的身上是每月1500块钱,如果没有门店,每个经纪人分摊的成本是每月1000块钱,差距仅为500元。门店价值远远大于成本。
数据显示,链家已覆盖全国17个城市和地区,设有3500多家门店,拥有5万余名经纪人。易居智库研究总监严跃进对此表示,链家大扩张并购门 店,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房源、门店和经纪人等资源。模式并不复杂,但不失为行业竞争中的一种新手段,将有效抵御来自互联网中介公司的各类竞争压力。
在传统零售业深度调整的格局下,百货业需要顺应市场需求,加速转型创新。已经意识到风光不再的百货业自身也在尝试转型,试水电商便是途径之一。
针对百货行业的萧条境况,沈丹阳表示,出路主要还是靠实体零售企业自身在市场竞争中去探索求变,作为商务主管部门,商务部近期亦准备从三个方面加大力度,推动实体零售企业转型创新。
一个是推动经营模式的转变,支持开展品牌商品联合采购,引导零售企业提高自营比重,发展自有品牌,从“二房东”的联营模式向联营、自营、自有品牌混合发展的模式转变。
二是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引导传统零售企业主动拥抱互联网,发挥实体店网点和物流的优势,发展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线下体验、线上下单、在线支付等融合发展模式。
三是引导多业态协同发展。引导百货店、购物中心完善业态布局,丰富餐饮、教育、休闲、娱乐等服务功能,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而就企业本身来说,在网购大潮的冲击下,面对房租、人工等费用的持续上涨以及经营管理体制落后等诸多不利因素,传统百货业被迫站在了转型的十字路口。大多数百货企业的转型走的是同样一条路径——在“去百货化”的同时,积极拥抱电商,创新经营,探索O2O模式等新商业模式。
8月1日,在通州万达广场活动现场,万达自己打造的飞凡电商APP推出了一系列线上闪购促销,通州万达广场近200个品牌参与其中,1元抢美食、1元看大片等多种形式的优惠吸引了消费者踊跃参与。当天,万达广场也因为这场闪购活动变得热闹非凡。
O2O似乎成了百货、购物中心转型的万能药。今年,王府井与京东金融达成战略合作,推出“白条”业务,而华联股份早已和阿里巴巴签署合作框架协议,阿里巴巴为华联及下属公司提供企业O2O业务,目前逐步与华联在流量、营销、会员、数据、支付等层面探讨新的合作模式。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副秘书长夏琳表示,全渠道O2O是每个正在转型中的百货商店正在做的事情,不仅可以打通线上线下,还可以获得大数据,而一些百货商店对用户资料的搜集已经细化到行走路径,“大悦城通过各种方式给顾客贴标签,然后针对顾客的背景和消费喜好有针对性推送。”
对零售商来说,O2O似乎成了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O2O未必能带来转型的成功,但不做O2O似乎只能等死。
当然除了创新经营模式外,在互联网+时代,企业自身的转型才是最为关键的,将体验式购物做到极致才能存活。
业内人士指出,互联网零售是零售行业转型的重要方向,对传统零售商而言,做好自身才能提升竞争力。对百货业而言,正在从过去的只卖商品转变为贩卖服务和生活方式,过去傻大黑粗的促销也渐渐被精细营销所取代。对于房产中介而言,不论是否开设门店,提升客户体验满意度才是最重要的。
“不是电商太强,而是百货业本身太弱”,夏琳指出,中国大多百货公司连本业的服务细节都没做好,这也是值得反省的,过去的高增长使得传统百货业忽略了自身的完善,在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上,中国的零售业者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相比之下,日本、韩国的百货业之所以经久不衰正是得益于其注重细节、尊重人性的服务体验上。这些话用在房产中介身上依然适用。“消费者的需求仍在,一切转型围绕消费者需求来进行才能看得到未来。”
不管是传统商业模式,还是新兴商业形态,所有的商业行为都必将围绕消费者的需求进行。门店并不仅仅是属于传统商业渠道的内容,在当下,它也属于电商经济的一部分。门店关闭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固守残缺,不思进取。只有紧跟时代潮流,创新经营,畅通线上与线下,并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门店才能获得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