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文中提出绿色、创新、高端、智能等成为今后制造业重要发展方向。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中国将掀起一股制造业转型潮,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引导下,建材制造业也必然面临机遇和调整。建材企业该如何顺势而为?为此中装新网特别策划——《中国制造2025》建材制造业如何站上风口?特邀国内外知名建材制造企业在线研讨,共同探讨中国建材制造业未来十年发展之路。
曾几何时,“世界工厂”曾是无数国人的骄傲,世界各地无处不在的“Made in China”告诉了人们中国制造的伟大。但不知何时起,这一切悄悄发生了改变,“世界工厂”的桂冠似乎正在离开中国的头顶。“Made in China”不知何时起变成了低质、廉价的代名词,中国制造生产的产品品质被国人质疑,人们宁可跑到日本买马桶盖(哪怕该品牌马桶盖为中国代工)、电饭煲,也不愿多看几眼中国品牌。中国制造到底怎么了?
当前,我国制造业成本上升明显,不仅高于东南亚、东欧等地区,达到了美国制造业成本的90%,珠三角、长三角更是达到美国制造业成本的95%,甚至有个别企业家到美国办纺织厂,因为美国成本比在国内还低。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一是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五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六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七是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八是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九是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中国制造2025》明确,通过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项重大工程,实现长期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为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健全组织实施机制等8个方面的战略支撑和保障。
“一”,就是一个目标,我们要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去转变,最终要实现我们制造业强国的一个目标。
“二”,就是通过两化融合发展来实现这个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来引领和带动整个制造业的发展,这也是我们制造业所要占据的一个制高点。
“三”,就是要通过“三步走”的一个战略,大体上每一步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来实现我们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目标。
“四”,就是我们确定了四项原则。第一项原则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第二项原则是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第三项原则是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第四项原则是自主发展和合作共赢。
“五五”是有两个五,第一就是有五条方针,即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和人才为本。还有一个五就是实行五大工程。第一个就是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工程;第二个就是强化基础的工程,我们叫强基工程;第三个是智能制造工程;第四个是绿色制造工程;第五个是高端装备创新工程。
最后就是十个领域,作为重点的领域,在技术上、在产业化上寻求突破。比如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比如说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比如说航天航空这个领域,比如说新能源汽车领域等等,选择了十个重点领域进行突破,这就是整个中国制造业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内容。
乌维·史威尔
海福乐(中国)总裁兼CEO
品牌建设需要沉淀积累
《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对贵公司会有何影响?
乌维·史威尔:我们很清楚地意识到,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的这种重大变化已经影响到整个生产和制造行业了。并且早在一年前,我们就开始注意到中国的这种的推动和布署是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以及整体的经济需求,特别是在建筑和五金业务方面。过去,大多数五金供应商可以用廉价的劳动力、低的投资成本以及简单的工艺流程生产所需的产品。并且这些产品足够满足广大的海外出口市场。加上人民币所处的弱势地位让中国成为了世界的生产加工中心。
然而,这些情况在过去的几年里发生了显著改变,原因可归结于以下几点:在过去两年中,人民币对欧元升幅超30%;过去几年的一般通货膨胀成本平均涨幅在5%左右;在过去十年中,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平均上升了约8%;伴随材料、人工及其它成本的提高,加大了中国进出口的费用;国内消费增长率上升缓慢。由于需求的减少和不同市场因素的共同作用,制造业需经过一定的调整及重塑来对此作出相应的应对策略。目前,许多五金供应商都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压力从而迫使他们根据自己的输出能力不断降低价格来留住他们的顾客。这是制造业的一种新形态,他们不得不提高他们的流程工艺,加快生产效率以及降低成本。以往的制造过程仅仅是基于简单操作和批量生产的模式。
现在,整个行业在中国乃至海外的发展必须更具竞争力。而这只能通过战略的彻底改变来实现真正的“中国制造2025”。这意味着整个行业必须提升自己的生产工艺,购置新的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此外,他们还得遵循在空气、水、废物处理方面颁布的新规定。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很多企业不具备必要的知识,经验和资源。为了实现这一既定的宏伟目标,政府的政策和法规支持,银行业给予的经济上的帮助,以及业主和公司的意愿和决心都将比以往更加迫切。我们也发现一些大型的生产企业如海尔已经率先采用新的“行业3.0”,但大多数中国制造商仍然停留在“行业2.0”上。从长远发展来看,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推进的新的技术和工业革命“行业4.0”将是驱动整个行业整体升级的引擎。
在中国,我们作为一个客户兼市场参与者,我们目睹我们的供应商和生产合作伙伴正在经历这些艰难的时刻。对于我们来说,这也意味着通过自身的不断改变来适应新的市场要求。然而,它也意味着我们这个行业的整体品质,运作流程,生产率将得到更大提高,并且比以往更专业。过去低标准的厂房和设施在未来都将得到升级使其更具竞争力。对于我们来说,这也将是一次积极的挑战,无论是在有利于消费者还是提高行业内的整体专业水平。我们一直以来的质量意识也需要这种改变和发展。
作为国际知名品牌,贵公司在产品制造和品牌建设方面有哪些经验分享?
乌维·史威尔:中国曾经一直为发达国家的公司和品牌代加工,是世界的制造中心。这主要是因为缺少营销和建立自身品牌的经验。然而在过去几年中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技术优势,现在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代加工工厂。中国的公司已经开始成功建立自己的品牌,并在国内外都获得了很大的知名度(比如海尔、联想,阿里巴巴等)。
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品牌需要非常多的时间、精力、资金和资源,而最后只有屈指可数的少数品牌可以真正获得成功。一个品牌给消费者带来的是对产品的认知和信任。品牌还可以给消费者带来身份和优越感。消费者根据品牌作出了判断,通过品牌表达了对某些产品的购买能力,是成功的象征。品牌的发展道路是非常漫长和曲折的,公司需要建立终端消费者对其的信任,需要展示出产品的可靠性,保证产品始终符合市场的需求(保证产品的时尚和创新);品牌的建立还需要公司保证产品的竞争力,使产品成为社会决策者的选择。这些对于中国品牌(华为,腾讯,万科等)和外国品牌(宝马、苹果、耐克等)都是如此。要达成这些目标是没有捷径的,这些认知需要经过时间的考验。我们也看到在中国很多公司正在非常努力地去建设自己的品牌,正在不断的从竞争中脱颖而出。
要获得较高的品牌认知度,对于自身产品的掌控能力也是很必要也很有帮助的。对于自己开发生产的产品,自己的创意、商标、计划等商业机密都不会外传,因此公司可以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同时公司对于自家的生产可以更好地控制每一个环节,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中国成千上万的制造企业已经积累了扎实的基础,因此中国的公司在市场开拓和业务上会有很大的优势。只不过这些制造企业在品牌建立的同事需要提升自身的产能和产值(见前面所说的“行业3.0”)。最终的赢家只有少数几个,但是企业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认真地、专业地对待发展中的每一步,都会获得一定程度的成功。这将会很快在中国成为现实,中国的品牌将遍布全世界。。
中国制造如何“从山寨走向创新”,“从简单粗暴走向精细精致”,“从制造走向创造”,不但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一个自上而下、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
从以上各建材企业的采访中,我们看到不管是中国的制造企业还是国际品牌都对行业的转型变化充满期待,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他们对政府的决策充满信心,对自己未来十年的发展充满信心。
不管怎样,“中国制造2025”已经正式拉开了中国工业转型的大幕。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政府的带领下,中国制造的未来十年会更加辉煌。
策划出品:中装新网专题策划:李艳编辑:李艳 王云专题设计:任璐专题制作:吉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