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硕士装修工”“北大毕业做装修两年内买房”,当各大媒体和网络头条上赫然出现这些时,许多人开始争论着北大硕士该不该去做装修工人,突然之间,在上海装修工地工地上原本默默无闻的孙俊峰火了。面对自己的突然走红,孙俊峰备感无奈。
其实,像孙俊峰这样放弃体面工作,从事所谓“底层”工作的高材生越来越多了。而孙俊峰做装修工人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多半是标签化、符号化的结果。就像他自己所说,北大毕业就一定要当公务员,一定要去大企业工作吗?这是一种偏见。
2015年6月第8期
2014年研究生毕业后,孙俊峰放弃了当公务员的机会,带着4名装修工人到上海创业。他曾站在街边举牌,也曾去小装修公司接活,曾被工人敲诈,也曾接过亏本的买卖。虽然被称为“工长”,却因技术不熟练,只能干“小工”的活。今年年初,他的团队加入上海某装修公司,如今每月能拿下20多个工地,营业流水超百万。
放弃公务员,家人不理解
“从小就听家里的,但这次有点叛逆,因为自己性格不适应体制,想进社会扑腾一下,但不知道能干嘛,做装修是基于两方面,一是身边有人愿意带我,二是觉得做手艺人自由,那时有点理想化,想入行以后开家诚信的装修公司!“尽管如此,只有想法的孙俊峰依然得先从力工做起。家人当然不同意,争执到最后,孙爸爸气的只留下一句话:你自己做主,我不管你了!
做工开始也很难,还出过笑话,工长当众说孙俊峰太干净,不像个干活的,于是他每天偷偷把工服踩脏再去工作。大半年后,了解多了,孙俊峰就开始想办法找人一起承包工程,后来自己也成了工长。
“没过几年我就自己带人做了,“家装还可以,风吹不着雨打不着。室外装修就不行了,冬天的时候,我们也得在工地上干活,手冻得全都裂了。”面对镜头,孙俊峰向记者展示手上的伤疤和老茧,现在的他带着工人熟练地搅拌水泥,打孔,批腻子,俨然一副行家把式。只有从厚眼镜中,能看出他当年的学子情怀。
哈下腰干大事,经营装修队月入百万
“房子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现在人买房子不容易,装修时一定要保质保量,把每个家当作自己的新家来装修,一点也不能马虎。“ 每接到一个新单子,孙俊峰都会这样和工人说。
现在孙俊峰的队伍与上海柚子装修合作,每月能拿下二十多个工地,营业额超过百万,但偶尔,他还需面对他人的不理解。“北大硕士出来干装修工,多没出息,家里钱都白花了。”对此,孙俊峰也只是憨笑,表情混合了坦承与戏谑,想要质疑他的人要么一时语塞,要么满意地离开了。唯一让他高兴的是,家里对他的选择已经渐渐认可了。
“要不是做装修,我连房子都买不起。” 孙俊峰私下对记者说,用装修赚来的辛苦钱,他帮家里改善了居住环境,还置了东西,装修工人对他而言,只是当初创业的起步, “哈下腰来做大事,不必在乎旁人看法!” 面对镜头,这个曾经的北大才子,偶尔显露出一点当年的意气。
“没想过这么出名,各种各样的人都来找我,不知道该怎么面对,感觉有点懵。”在装修公司角落,孙俊峰无奈地向记者说,“我父亲认为,装修工是最低贱的活,不符合北大毕业生的身份。他期望我能考公务员,结果我去干装修,让他觉得很丢脸、很失望。现在他虽然态度缓和了一些,但还是不认可。”
装修工人处境需改变
孙俊峰说,我父亲就是做装修的,他是油漆工。而社会学涉及的面很广,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工人研究。2013年下半年,我读研三时去深圳的一个工地做了一个多月的参与式观察——我应聘上装修工,当时要翻新一个厂房,因为没经验,我只能从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做起,当刷漆工,把破烂的栏杆用砂纸擦干净,刷防锈漆。后来也做一些苦活,批腻子、刮墙,粉尘很大,收工了从头到脚都是白的,坐公交车都被人嫌弃,有座位都不敢坐。
“当初和我一起的小工,有些还是小工,我做起来后有认识的工人来投奔我。”孙俊峰对工地一位工人打个招呼。“现在媒体报道以后,很多人关注的是装修工收入,没人关注他们的苦。本地人不会和装修工人交流,休息的时候基本无处可去,穿着工服坐公交,人家都不敢靠近我们。装修工人无法融入城市,现在互联网时代了,他们也不会上网拉活,你有时看到工人举着小牌在路边,我觉得该有人来帮助他们。”
“我发现,装修行业在中国是有点问题的,在国外,装修工人薪水很高,而装修材料很便宜,但在国内正好相反。很多人都认为材料重要,装修工人不重要,他们收入低,还得不到尊重。当时就想,如果我去做这个行业,也许能改变工人的处境。”
帮助装修工人上互联网拉活
后来偶然的时候,我开始在网上开微博分享装修知识,很多人私信咨询我,但是依然和我想的网上拉活不一样,再后来,上海柚子装修创始人叶旭晖听说了我的事找到我,当时柚子装修正在创业阶段,需要自己的工人,我觉得他们和我想的是一样的,帮助装修工人上网。我答应入伙很快,因为大家学历一样,比较好沟通。”孙俊峰不喜欢包工头这个词,在采访中坚持要记者称他为工长。
你觉得自己现在帮助了到工人了吗?记者问。
“只能说尽力而为,有些工人喜欢单干,还有些工人跟了我很久了,我现在买了房,希望他们也可以走上坡路,他们很多人在家乡有老婆小孩,最大的理想是能把他们接过来,小孩能进城市本地的小学。”孙俊峰抹了下脸上的汗说,“他们对下一代还是期望的。”
像孙俊峰这样放弃体面工作,从事所谓“底层”工作的高材生越来越多了。这在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绝对是个好现象。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749万人,比2014年多出22万人,再次创下历史新高。与去年的“史上最难就业季”相比,今年形势更加严峻,可称得上“史上最最难就业季”。
而最近有记者调查称,拉面师月薪1.2万元,公交司机月薪8000元……今年北京很多行业的蓝领劳动者工资,早已超出普通白领。
一面是大学生就业进入“冰河期”,一面是技能型人才成“香饽饽”,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情况,再一次引发了全社会对大学生职业选择的深度思考。其实只想谋求体面工作,怕“没出息”的言论正反映了国人对一些服务型职业的歧视。
孙俊峰做装修工人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多半是标签化、符号化的结果。一方面,名校被标签化,在许多人的旧有观念中,名校毕业生一定要搞科学研究或进大企业,做大贡献、当大官或赚大钱,总之就是高大上,否则就是大材小用、浪费人才;另一方面是装修行业被符号化,在一些人看来,楼房建筑与装修是农民工干的活,不需要多少知识,也不用太高技能,当然也不会有太高收入。高看名校毕业生、低瞧传统行业,定势思维与认识落差扩大了议题的趣味性与争议性。
名校毕业生是否一定要进入尖端行业才算不浪费?且不说十只手指有长短,名校毕业生未必都是高精尖人才,就算是人才,也未必非得挤到尖端行业或大公司不可。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找到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空间,什么行业真有那么重要吗?在就业前景不容乐观、高校毕业生薪酬水平偏低的当下,情势尤为迫切。
传统行业难道就不需要高端人才进入吗?名校毕业生进入传统行业,说不定还能给传统行业带来变革、创新的机会。孙俊峰搞装修就与散工干装修不一样,搭上“互联网+”快车,搞升了效率,增加了收益。
无论是清华、北大高材生当装修工、掏粪工,还是大学保卫处招聘博士,再一次印证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只有浪费职业的庸人,没有浪费人才的职业。
如孙俊峰自己所说,我去做装修,会和普通工人不一样,会更关注一些之前被忽视的问题,比如工人的尊严问题。我觉得中国社会现在存在一定程度上对劳动者的歧视,我希望改变这种局面。我认为全民皆以工商利益为主、千人一面是不应该的,要有一些人来做一些被人看来不那么踏实的事。北大毕业就一定要当公务员,一定要去大企业工作吗?这是一种偏见。
当前,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如果用传统的学历身份观念,来看待教育和就业,已经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新的历史条件下,学历和岗位本身就不应划等号,博士生可以当电工、当保安,硕士生当装修工也没啥不可以。
Copyright © 2012 www.cbda.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南四环西路128号院诺德中心3号楼1508-1510 邮编:100070
联系电话:010-88114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