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初,网络红人马佳佳曾抛出“90后压根就不买房”的言论,红极一时。但现实并非如此,调查显示,如今随着90后逐渐步入适婚年龄,他们的购房需求正在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90后已经成为当前房地产市场的购房主力之一。
数据显示,当前楼市中,购房者主要集中在25-35岁之间,他们占所有购房者的50%以上。那么,90后的购房需求是否能支撑楼市安全走过下一个十年呢?
2015年5月第19期
时光飞逝,如今,环顾四周,你会发现办公室的90后队伍逐渐壮大。当年龄最大的90后已跨入晚婚行列,恋爱、买房便显得更加顺理成章了。
曾有一位房产公司经理表示,其实90后已经悄然杀入楼市,“除了已毕业参加工作的90后加入购房大军外,不少还在读书的学生也‘被成为’业主。还有不少有主见的90后,看房、买房都自己一手操办,当然这背后肯定有父母必要的经济支持。父母负责首付款以及最初几年的按揭还贷,子女工作稳定后接过还贷‘接力棒’,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从深层层面来讲,“土地红利”与“人口红利”向来密不可分。过去3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建立在土地资本化、人口快速增长并城市化的基础上。然而,观察30年来的新增人口曲线,会发现1990年后出生的人口急剧减少。而90后,正是当前房地产市场的购房主力之一。
多数研究者都把深圳、厦门近两年房价快速上涨的原因归结为人口净流入的增加,尤其是年轻人口的增加;相反那些市场增长乏力的城市,人口基本上是净流出的。
成交数据显示,当前楼市中,购房者主要集中在25-35岁之间,他们占所有购房者的50%以上。从所购房屋的面积和价格区间看,也以刚需类产品为主,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的主流。
“这个年龄段的人口越多,市场的潜在需求就越扎实。随着购房者年龄的增长,其所购房价也随之同步上升,户型面积也逐渐增大。35岁以后则以改善型购房为主。”专家说,总体来看,40岁以上年龄段购房占比大大低于35岁以下年龄段。人口增长越快,购房需求越稳定;而在人口增速接近的情况下,年轻人比重越高,则购房需求越稳定,而且更具可持续性。
以去年全国房价涨幅第一的厦门为例,其人口年龄结构与深圳非常接近,同样是年轻人占比高而中老年占比低,其年轻化程度明显优于其它城市。
另一个例子是深圳。深圳作为一个产业升级较为成功的城市,已经变为全国最吸引人口流入的地方;其常住人口中,年轻人占也比较高。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深圳20-24岁年龄段的年轻人占比极高,而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占比则很低。
业内人士表示,90后的自主性需求会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房价的安全,也是支撑楼市平稳度过下一个十年的重要力量。
90后的“置业新势力”已经崛起,他们思维独特,个性张扬,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对创新有独到见解。那么,在置业观上,他们又会有怎样的标准呢?
A.比起面积更在乎总价
对于首次置业的刚需90后购房者来说,首付多少、每月还款多少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小户型产品凭着总价低、还款压力小的优势,深受90后青睐。
一眨眼,出生在1990年的小朱已经工作两年了,今年,在父母的资助下,他买下了一套两室一厅的小户型二手房,“我步入社会时间不长,一切都还在起步阶段,积蓄也不丰厚,吃饭、聚会、兴趣爱好等所需要的日常开销较多。虽然首付父母会帮忙支付,他们也表示可以一步到位买个大户型,但是,考虑到后续自己的还款压力,为了不影响生活品质,我还是选择购买了一套低总价的小户型。在我看来,小户型的房子将来出手也很容易,一旦条件具备准备换房,可随时出手。”
B.比起学区更在乎周边配套
大多数的90后目前还没有考虑学区房,倒是对周边的生活配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去年,90后小高买下了一套位于万达华府的房子,“虽然父母以及其他的亲戚都建议我直接买套北师大的学区房,可是,就我现阶段来说,学区并没有那么重要。毕竟,等到我结婚、生孩子、孩子上小学,估计还要十年的时间,这段时间内,周边可能会引进一所优质的学校也说不定。就算没有,过几年再换房也来得及。而且,住在这里,生活会非常便利,北面的万达广场能满足我吃喝玩乐等各方面需求。”
C.比起中规中矩户型更爱百变小户型
对于90后来说,对房子的最主要需求是居住,所以从30平方米左右的单身公寓到90平方米左右的小户型都比较适合他们。
“同样是85平方米的房子,有的项目只能设计出两室一厅,而有的却能设计出三室两厅,这样的房子功能比较全。有句话说得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房源面积虽然小,但能提高居住者的舒适度、增加房子的功能性。相比于老式的设计,我更青睐某些在建新楼盘极致利用空间的产品。”1991年出生的姑娘小董说,她更喜欢能拎包入住的精装修百变房源。
在涌起的90后购房需求面前,很多业内人士和房企对于10年之内的楼市保持着乐观态度,但是10年之后,90后的购房需求下降,00后的需求能够为那时的房价提供足够支撑吗?
“容纳我们生长的大地已沧海桑田,我们以往成功所依赖的天空也或已斗转星移。确实是深思的时候了。”万科2014年年报中这样感叹。
如果说土地红利、人口红利都递减了,甚至消失了,那究竟怎么判断房价会不会大涨或者大跌?
万科试图攻克这个难题。2014年,万科研究部门调查了过去40年、27个经济体的房地产市场,统计一共出现61次房价大涨,之后有14次出现大跌,有47次没有出现大跌或者下跌。
进一步地,万科董秘谭华杰发现,传统经常使用的房价收入比、租金收益率、按揭收益率这些指标都不是有效指标,也就是它们都不能通过过去40年历史数据的验证,都有大量的反例存在。
“我们最后找到三个重要指标,其中有两个是内因的指标,就是根据经济体自身情况决定房价上涨或者下跌。”谭华杰介绍,这两个内因指标一个叫做居民部门利息保障倍数,用居民部门储蓄/上一年利息支出。这个倍数有一个临界值,1.5倍,1.5倍以上是安全的,越高越安全;第二个指标,新房名义市值对居民最大购买力占用比例,80%是危险临界点,60%是安全临界点,越高越危险,越低越安全。
第三个因素,有一些经济体并不是因为本身的原因导致的下跌,而是因为其他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房价下跌而受到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它的经常性账户顺逆差。所有因外部冲击导致房价泡沫破灭的经济体,均处于逆差状态。
结合这个指标看中国目前的情况,首先从居民部门利息保障倍数来看,中国现在处于绝对安全位置。临界点是1.5倍,而中国目前实际是11倍,远远超过1.5倍安全边际。未来十年即使这个指标往下走,要走到1.5倍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从这个指标基本可以判断未来10年就是安全的;第二个指标,新房名义市值对居民最大购买力,这个指标没有上一个指标那么好,但是相对处于好的位置,在安全临界点上,最近三年这个指标呈现向下趋势。
从这两个指标来看,万科得出结论:住宅行业未来十年总体来看是安全的,基本不会发生房价断崖式下跌、泡沫破灭;但10年后,需求将可能难以支撑房价。
10年。这个时间节点,与中原集团从人口结构角度出发的研究结果相似。10年后,00后会成为购房主力,但他们的数量还足以支撑那时的房价吗?10年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会破灭吗?这些问题短期内难以有明确的答案,但对这些问题的深思是不容回避的。
无论如何,万科等大型房企已在布局应对。万科的计划是,十年后,住宅开发业务在集团中的营收比重将降至一半;万达的计划更为激进,从今年开始万达就要全面退出住宅销售市场,到2020年,万达净利润的三分之二要来自租赁收入。
从万达的计划,我们可以看出,万达对于十年之后住宅市场并不乐观,但这并不代表那时楼市状态差。万达的计划首先是要考虑利益,10后的住宅市场或许没有多少利益可得,但这也蕴含另一种可能:楼市泡沫已被挤出,房地产市场进入了健康运行轨道。
90后的购房需求或许会支撑楼市安全走过一段时间,但这并不是楼市泡沫存在的理由。随着经济改革的加快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房地产市场必然会进入调整,一味地推出购房刺激手段,并不能解决楼市存在的问题。不过,我们相信,楼市泡沫终究是将要破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