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人眼中,集装箱的功能可能就是降低货物运输成本的工具,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看似简单的‘四方形铁盒子’,可以魔术般地变出各种花样,它们可折叠、可侧开门、可翻转、可超大超宽、可水陆两用,还可以做比赛场看台……更让人惊讶的是该技术居然不是“舶来品”,而是实实在在的“中国创造”。
就在近日,上海松江区内便出现这样一栋“房子”:它由28个集装箱像“搭积木”一样搭建而成。无独有偶,广东江门也传来消息:集装箱“搭积木”也能建成星级大酒店。至此,一种全新的建筑模式——模块化建筑走进人们的视野。
2015年3月第19期
2015年3月22日,上海松江区一建筑工地内出现一栋庞大的集装箱建筑群,这一建筑全部由铁质的集装箱构建而成,分为上下两层,具有办公空间、胶囊房、游泳池、餐厅吧台、休闲露台等功能,内部装修媲美星级宾馆,整体造价超过四百万。
图:上海集装箱建筑
无独有偶,3月25日,“从粤企看信心”经济形势主题网络采访团来到新会中集特种设备运输公司,亲身体验“搭积木”一般的模块化建筑。集装箱可以像搭积木一样建筑五星级大酒店。
图:新会中集酒店公寓样板房
而早在今年年初,就已经有327个集装箱从扬州运往烟台,这些集装箱将被搭建成6栋“模块化公寓”以解决当地2000多名职工的住宿难题。整个公寓由253台住宿间、2台洗衣房、18台卫生间、18台楼梯及淋浴间、18台盥洗室、18台消防楼梯间搭建而成。每层楼均配有楼梯、卫生间、淋浴间、换衣间等。和普通公寓楼相比,模块化公寓什么都不缺,应有尽有。
图:扬州造模块化公寓外部效果图
集装箱改造为建筑具备一些天然优势。“无论是住宅、商业还是公用建筑,都可以用集装箱改造来建成。”首先集装箱由于采用钢质材料,具有较好的抗震和抗变形能力;其次集装箱都是标准尺寸,适应模块化、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在工厂中预制好后现场安装简易,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不仅如此,集装箱的运输与装卸配套设施比较完善,改造出来的建筑灵活性很强、移动便捷,适合临时性住房的需要。
在这一领域做得十分出色的是新会中集,其成立于1996年,由当今世界最大的集装箱制造集团---中集集团与全球知名的产业集团、当地政府共同出资组成。下面笔者以新会中集为例,阐述集装箱如何由简单到不简单。
从2001年开始,新会中集便坚持探索和研发,成功将产品系列从原本单一的标准集装箱转型至特种集装箱。标准集装箱技术门槛低,核心竞争力是产量和成本,而特种集装箱对工厂的地理位置和海运要求不那么敏感,核心竞争力拼的是产品技术的创新。
随着特种集装箱的广泛应用,新会中集先后为全球客户提供30多类特种集装箱,其中包括北美内陆集装箱、折叠箱、军方箱、超宽箱、微型箱、多开门箱、多联箱等全系列集装箱产品,成为全球53尺箱、折叠箱和军方箱等特种箱产品核心制造基地,创造出多个世界单项冠军产品。
北美53`箱:约占全球市场份额45%,关键材料国产化(国产高强钢、条木地板),产能效率得到提高;运输方式得到突破(实现53’箱班轮化运输);开发出APL所需的海陆联运箱。
折叠箱:积极地引进国外技术资源,进行国际化的技术合作,将折叠箱市场做成约占全球市场份额80%。其中Super Rack 折叠箱,通过不断技术升级保持唯一供应商地位。
军方箱:与美国最大的军方产品供应商---SEABOX合作,与之建立战略合作供应关系。
随着技术创新不断突破,新会中集开始跳出传统的装备制造业的条条框框,尝试向其他行业跨越。经过仔细研究和调研,新会中集总结出跨界新领域的想法需要具备两大特点方可实行:一是能凸显新会中集在集装箱制造方面的优势,可利用现有资源,减少成本投入;二是市场容量足够大,能形成规模效益,值得投入研发。在综合考虑了以上两点以后,“模块化建筑”,这个全新的理念成为新会中集关注的焦点。
从2004年开始,新会中集在业内率先开展模块化建筑研发和制造,成功将集装箱技术延伸至建筑领域,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建筑模块化、模块远洋化”的新型建造方式。
何为“模块化建筑”?简言之,就是指将整个建筑拆分为独立的模块,通过拼插模方式组装成建筑主体的建筑部件。它让整个盖楼过程类似于堆积木,体现仿生学的元素,还具有建造周期短、环保节约、可循环利用、适合标准化运输和远洋运输等多重优势,是未来建筑的一个发展方向。
以模块化公寓为例,其外观和内饰与普通建筑没有区别,但公寓建筑是在碳钢结构之上用石膏板以模块化,标准化的方式拼装而成,在建筑内部防漏水、防漏电方面都有独到的设计。这类模块化建筑设计寿命长达60年以上,完全符合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特别适合仓储,酒店,建筑用房使用。
伴随模块化建筑技术日渐成熟,中国制造也相继输出国外。期间,不少企业用“中国制造+远洋运输”打开了发达国家的城市中心高层建筑市场。在英国就有不少酒店和学生公寓是由我国输出的模板化建筑打造而出。此外,澳大利亚矿业营地房等项目、万豪、希尔顿和洲际酒店等世界知名酒店集团也都纷纷与我国企业建立了模板化建筑的战略合作。毫无疑问,模块化建筑的发展是企业对产品升级、商业模式创新、全球化运营的积极探索,也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一个缩影。
这一创新举措,也受到多方专家学者的关注。不少专家指出,模块化建筑作为一种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的建筑方式,如果能够加以推广应用,前景可期。专家表示企业要加强研发,降低其构建成本,让这一建筑模式能够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这对于农村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对于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利用,无疑都大有裨益。
模块建筑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业内专家表示,这项技术对目前我国正大力倡导的建筑产业现代化而言,也许是一把开锁的钥匙。
这些方盒子一般的模块建筑,究竟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好房子工厂造”是怎样一种理念?“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是怎样一种模式?怀着一探究竟的目的,记者走进了江苏镇江港南路公租房项目施工工地。在离工地不远的生产基地上,记者试图探寻模块建筑制造的“核心机密”。
建筑业向“传统”说不
走进正在建设中的江苏镇江港南路公租房项目施工工地,看不到更多的施工队伍,听不到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鸣、找不到四处堆积的建筑材料,甚至没有横流的泥水、穿梭往来的土方运输车队。围绕着高耸的核心筒,一个个几吨乃至几十吨重的方盒子被依次吊起,一层层精准地往上码放着。一栋栋大楼就这样悄悄“长高”了。
与项目施工现场不同的是,生产基地两个偌大的生产车间洁净明亮,从轻质发泡混凝土预制到加装了全部室内设施的三维房屋成型,全部在自动化流水线上完成。据悉,包含多项专利技术、45%装备出于自己研发的基地厂房,自动生产线达3.7万平方米,包括18个生产工序。只有经过严格培训的工人才能进入车间工作,全过程都处于监控中,每个模块都有记录、每个环节都有签字,质量可控可追溯。
曾经到该项目考察的全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看到房屋出厂的全过程,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慨:“绿色建筑将传统的建筑施工转换为依托生产线的制造业,促使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从而推动了建筑工业化发展,为今后我国建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据统计,推行建筑产业现代化后,水耗、垃圾和污水排放量能降低62%左右,能耗、人工可分别减少38%与46%。镇江市常委、镇江新区党委书记李小平正是看到了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广阔前景,敏锐地捕捉到国外相对成熟的技术,在进行了3年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将模块建筑体系引进国内,用于建设镇江港南路公租房项目。
工地变身工厂标准更加精细
镇江港南路公租房项目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包含了18层高的10栋18层,共计1440套公租房。每栋楼由324个模块构建,单个模块最宽达4.5米、最长8米。
模块建筑是根据建筑的功能空间设计,划分为若干个尺寸适宜运输的多面体空间模块,根据标准化生产流程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由熟练工人在生产车间流水线上制作完成室内精装修、水电管线排布、卫生器具安装以及家具嵌入等。所以,与通常所见的建筑模块不同,威信广厦所采取的是三维模块建筑系统。将建好的模块运输至现场,进行模块的吊装及连接、外墙装饰及市政绿化的施工。与传统建筑相比,模块建筑具有适用性广泛,建造周期短,建筑寿命长,环保效果等优势。
在设计阶段,在保障个性化需求的前提下,将建筑图纸进行拆分,使之成为可在工厂生产、适宜运输的模块生产图纸,让生产标准精确可控。在生产阶段,工厂将墙体成型、管线排布、内部装修等工序进行标准化流水作业,完成总建筑体80%的施工任务,使得模块化建筑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节约混凝土80%以上。在搭建施工阶段,采取模块整体拼装的方法,有效减少工期,并抑制工地扬尘、建筑垃圾等次生污染,实现了现场施工节电70%、节水70%、减少建筑物垃圾85%的效果。另外,其产生的95%的建筑废弃物可被回收利用。
以简装修住宅为例,相较于传统钢筋混凝土建筑,模块化建筑在增加20%的建安成本(以行业平均值为例)的前提下,使财务成本降低50%、人员减少30%、管理费用降低20%、绿建成本降低70%、工期缩短40%,但综合成本仅增加3.4%。如采取中档装修,综合成本几乎持平。而采取高档装修,综合成本将降低8.7%。
工业化=标准化≠没有个性
提到模块建筑体系,不得不将视线拉回到它的发源地英国。夺得2009年英国最佳学术公寓奖的一栋25层建筑,是迄今为止用模块建筑体系建造的世界最高楼。3栋大楼用843个建筑模块搭建出657套公寓,施工工期只用了9个月,比传统建筑方式少用了10个月工期。据了解,相对于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系统而言,模块建筑体系施工周期可减少50%。一套两室两厅的房间一般由3个模块组成,在现场只需两个工人2个工作日即可完成组装及调试。2012年完工的伦敦奥林匹克大道五号项目,是使用模块建筑体系建造的世界第二高楼,实现了建筑外立面椭圆形的突破。据了解,模块建筑体系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让建筑的户型和外立面设计不受局限,可以满足诸如养老院无障碍设计、学生公寓空间最大化利用等需求。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住宅工程中心副主任、项目设计师娄霓,为新区公租房项目量身打造了7种户型,还结合多年从事适老住宅研究的心得,在9号楼和10号楼做了一些无障碍适老性用房,并在房间里做了折叠淋浴凳、观察窗等适老设施,成为用模块建筑体系建造小户型适老住宅的一次全新实践。镇江港南路公租房项目、五号项目以及正在建造中的外立面酝酿新突破的伦敦BARKING酒店,成为“工业化等于标准化,但标准化不等于没有个性”的最好诠释,让业界从此免去工业化等同于个性化丧失的担忧。
从传统集装箱跨界发展为新型模块化建筑,其间透露出不少企业不断探索、积极创新的精神。模块化建筑具有节约用地、绿色环保、抗震性强等突出优势,但国内对其也不乏质疑声,比如其造价过高,比如其防火性不及混凝土建筑。可以说,在建筑产业现代化之路上,模块化建筑要深入人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Copyright © 2012 www.cbda.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南四环西路128号院诺德中心3号楼1508-1510 邮编:100070
联系电话:010-88114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