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于昨日发布了《我国建筑全环节存在着巨大"浪费黑洞"》的报道,再一次将建筑浪费引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报道中提到我国建筑几乎从规划设计,到施工使用,再到拆除和废弃物利用的每个环节,都存在巨大的资源能源“浪费黑洞”。其中,规划设计有贪大求洋之嫌,许多建筑沦为外国建筑师“试验田”,由于各项建筑环节的节能标准偏低或滞后,带来了长周期的巨大浪费。
如何规避“浪费黑洞”成为建筑设计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015年3月第16期
作为当前全球第一建筑大国,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超过20亿平方米,新建房屋占全球一半以上。记者日前在调研中发现,我国建筑几乎从规划设计,到施工使用,再到拆除和废弃物利用的每个环节,都存在巨大的资源能源“浪费黑洞”。
规划设计贪大求洋,许多建筑沦为外国建筑师“试验田”
规划浪费是建筑浪费之源,专家认为,在我国许多地方,任意改规划、树地标、建广场,这样的重复建设带来的浪费无法估计。一些部门不尽合理的规定,更进一步加深了规划的铺张。“有的部委规定,建大学至少要占地500亩,这让一些土地紧张的地区难以承受,也导致了规划被动浪费。”一位地方国土部门负责人说。
“中国远没有富到可以成为外国建筑师‘试验田’的地步,有些工程造价几十亿,中国施工方的利润少得可怜,而外国设计企业却开出总造价10%以上的‘天价’,远远高于2%的行价,带来的还是怪异设计导致的造价成倍上升。”上海城建副总裁吴杰说。
节能标准偏低滞后,施工粗放无序浪费严重
我国建筑规模世界第一,近年来不断推进各项建筑节能措施并取得很大成效,然而由于各项建筑环节的节能标准偏低或滞后,带来了长周期的巨大浪费。
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郭正兴举例说,“K值是建筑门窗的传热系数,也是检验门窗节能性能的标准,2003年的欧洲门窗标准中要求K值不大于1.4,而我国目前门窗平均K值约为3.5,全国最高标准——北京的K值也仅为2.8,仅为欧洲1984年标准。据测算,按我国现有城镇建筑面积约430亿平方米计算,如果实行欧洲现行门窗标准K值1.4,每年相当于节省标准煤约4.3亿吨,仅此一项就极其惊人。”
上海城建集团科技部主任林家祥表示,我国建筑施工过程中资源消耗也很大,浪费不胜枚举:比如施工常用的建筑模板,一般只能用三四次,技术最好的工人也只能用七八次,带来巨大的木材浪费;由于普遍采用现场加工方式,施工中钢筋、钢材及其他原材料在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损耗和短料,仅这一项原料浪费就在3%以上。
不少地方热衷大拆大建,“末端节能”无人问津
由于规划设计的不科学和施工的粗放,有的地方出现不少“短命建筑”。我国建筑“短命”长期备受诟病,经分析其往往是两种原因造成:一是由于建筑标准过低或质量不高,缩短了使用寿命;二是由于规划调整、经济利益驱动、追求GDP等因素,对正常使用的建筑物拆除,人为缩短了建筑寿命,导致我国某些建筑的寿命连欧洲国家的1/4都不到。
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司副司长李静说,实际上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的技术已经很成熟,制造出的建材性能也非常好,但由于成本稍高,造成大量被弃用,很多地方还是仅顾眼前利益,违规使用黏土砖,破坏生态环境,情况十分严重。
如此“浪费黑洞”,绝非天灾,实是人祸。换言之,是长官意志、权力任性的“产物”,是错位政绩观“下的蛋”。比如,许多地方政府热衷于地标建筑,可审批时只由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参与,基本是只看图片,根本不考虑是否绿色节能,也不考虑专家意见。又比如,我国不少建筑的寿命连欧洲国家的1/4都不到,很大的问题就是“长官意志”人为拆除,既破坏了城市的肌理,更造成巨大的浪费。而巨大浪费的背后还隐藏着巨大的腐败,开发商用两成多的利润行贿,大部分落马官员均染指建筑就是例证。
可见,建筑领域“浪费黑洞”不仅白白“葬送”了有限的资源能源,危害国民经济,更会滋生腐败,动摇党和国家根基。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把它尽快堵上,后患无穷。
然而,“浪费黑洞”点多面广,极具普遍性,是难以治愈的常见病多发病。既然如此,治理就不能单靠一般的说教或其它临时性举措,而应立足长远,寻求治本之道。对此,笔者认为,必须将建筑纳入法治轨道。也就是说,无论建还是拆,都要有法可依、有规可循。违规者都应受到处罚。
首先,要严格执行现有的《城乡规划法》及其配套规章制度,各级人大要加强规划执法监督检查,查处城市规划违法行为,彻底打破“规划不如领导一句话”的潜规则。要有对长官意志特别是对党政主要领导说“不”的勇气和胆识。
其次,针对“黑洞”补充和完善相关考评问责机制。多从民生角度看政绩,少以形象工程论英雄。增加官员违法违规成本,修正官员乱拆乱建的冲动。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让好大喜功、盲目决策者承担应有的责任。促使决策者保持权力谦卑,学会倾听民意,谨慎使用手中的权力,不能再拍脑袋搞建筑。
第三是强化民众对城乡规划的参与权、监督权、评价权。把建筑置于阳光下,让更多眼睛盯紧建筑领域,不能听任有人拍脑袋决策,无谓消耗社会资源。对于决策失误者,不仅民众要谴责,上级有关部门还要启动问责程序与司法程序。要像反腐一样,通过刚性约束,让官员在建筑领域不想、不能、不敢造成“浪费黑洞”。
此外,还要针对我国建筑结构标准依然存在“肥梁胖柱、傻大黑粗”标准太滞后的问题,及时予以修订,逐步提高建筑行业的各项技术标准,推动一大批真正有节能科研能力的企业占领市场,进而带动建筑节能产业的发展,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在全社会倡导厉行节约、节能减排的背景下,高耗能、高浪费的建筑业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专家呼吁,当前我国应进行整体科学规划,全面倡导建筑领域节约、节能、节材、节地、节水,从操作性最强的“建筑工业化”作为突破口,同时狠抓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节能,推进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能源节约。
总体统筹科学规划合理设计提升标准
针对我国建筑领域存在的大量浪费现象,专家认为,作为全球最大“工地”,我国建筑业不能再一味“铺摊子”,应尽快把着眼点转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反对资源能源浪费,并且应从整体上进行科学规划:
首先,总体统筹,科学规划。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如松等专家指出,要改变地方政府的GDP冲动,修正一些官员的畸形政绩观,确保规划科学制定、严格执行,建立有效机制保障规划的严肃性,减少大拆大建,遏制“长官意志”在规划建设领域产生的巨大人为浪费。
其次,合理设计,提升标准。安全、经济、实用、节能、美观,应该成为我国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而不是片面追求标新立异、外观突出。上海建管委副巡视员裴晓建议,一方面要遏制地方政府违背实际需求盲目打造“地标”的浪费行为,一方面也要严格限制公有资金投资建筑不考虑成本造价的行为。
要加快梳理、提升我国建筑总体节能标准,并充分考虑各地实际制订地方性节能标准。杨国雄建议,应将我国目前建筑节能率65%的标准提高到70%,门窗、墙体等关键标准适当提高,并通过严格执行、严格验收来提高我国建筑节能水平。
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长曹嘉明说,现在墙体的各项节能标准相对严格,但门窗的节能标准很低。“上海许多建筑的门窗玻璃面积占到墙体面积的40%,但保温性能很差,虽然墙体保温很好,但就像人穿着大棉袄却到处是洞,保温效果怎么能好?所以提升建筑节能总体标准,也要分地域制订地方化标准。”
“两次节能”一手抓提升建筑全生命周期节能率
建筑全生命周期大致可分为设计、建造、使用、拆除、废旧建材处置等五个阶段,但是能耗集中于建造和使用阶段。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总裁张桦说,建筑耗能应该全生命周期考量,其中80%发生在使用运营阶段,10%在建造阶段,另10%在拆除阶段。
专家认为,改观我国建筑领域浪费严重的现状,推进建筑节能和推动建筑工业化两大举措要同步进行,缺一不可。从我国目前建筑实践来看,要解决资源能源浪费问题,要“两次节能”一起抓。一是解决建造过程中的节能,即“一次节能”,主要依靠推进建筑工业化;在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节能,为“二次节能”,主要依靠严格执行节能建筑标准,加快老旧建筑保温改造等。
对于建筑“一次节能”即建筑工业化推进,专家提出三大建议:
首先,打破现有利益格局,吸引市场主体参与。上海建委主任汤志平说,建筑工业化推进的重要阻力是行业利益格局固化,现在建筑业利润基本都留在施工企业,哪怕现场施工效率再低,也不愿放弃蝇头小利,如果推进工业化,意味着相当利润转移到建筑构件生产加工企业,必然遭遇传统建筑业的阻力。关键在于如何打破这种利益格局,并且激发市场活力,吸引更多企业进入这一领域,充分市场竞争后大幅降低建筑成本,才能让建筑工业化健康发展。“上海这三年加快推进,并制定了约束性要求,每年新建住宅面积装配式比例增加5%,到2015年达到30%以上,这样将有效吸引更多市场主体的参与。”
其次,运用市场化激励手段,让节能者收益。目前实施建筑工业化比传统建筑成本明显要高,不少地方开始用市场化激励措施引导提高工业化比例和住宅全装修比例,从而达到节能目的。譬如,上海就对装配式住宅建设项目可以增加容积率3%,宁夏、沈阳、济南等国内多个城市都开始启动类似政策,这一政策对于开发商的激励作用很明显。
第三,与土地出让挂钩,刚性推进建筑工业化。上海市规土局局长庄少勤就建议,建筑工业化推进,可以与部分土地出让相挂钩,即土地招拍挂之前,已将建筑工业化要求写入出让要求,通过法律手段、合同监管来推动建筑工业化的刚性执行,用土地供应与建筑节能相挂钩,是遏制浪费最有效手段。
此外,在建筑“二次节能”领域,专家也提出建议:
第一,进一步提高节能要求。有专家认为,我国目前普遍要求建筑节能率为65%,但按照现有的技术能力,节能70%以上是可以做到的。据测算,节能70%以上的建筑,50年使用寿命中节能的费用,相当于建筑投资甚至更多。“但我国目前标准依然过低,加上执行不严格,建筑节能率缩水问题很突出,必须通过提高标准来控制。”
第二,加强建筑使用过程中能耗监控。张桦建议,应加强公共建筑能耗监管,推进楼宇分项计量系统的安装。“目前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采用新技术来管控末端行为,事实上国内大多楼宇节能空间都有30%以上,用精细化监控管理手段节能,可以事半功倍。
作为中国现代城市发展不可回避的重要因素,建筑规划和城市建设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代表热议的话题。建筑规划关乎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美丽的城市风貌;城市建设关乎人民的幸福安康和城市的发展潜力。然而,不论是建筑规划还是城市建设,都存在各种困扰与无奈。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纷纷献言献策,为扫清二者前面的各种阻碍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建筑规划 全国人大代表王梦恕:叫停奇怪建筑 “必须取消求高、求大、求洋、求怪、求奢华的规划、设计、施工之风。目前,这样的歪风已经从一二级城市刮到三四级城市,县镇级城市也紧随其后,并出现许多带有虚荣标志的怪异建筑。这股风必须刹住。”全国人大代表王梦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王梦恕表示,目前,中国的建筑设计出现了种种不良风气:
第一,山寨媚洋。狮身人面像在石家庄建成,结果引来埃及政府的投诉。类似的埃菲尔铁塔、白宫标志也在不同地区出现。
第二,贪大求高。中国各大城市兴起一场向天空突破的竞争,二三级城市也在攀高。目前,全球300米以上的超高建筑约有125座,其中78座在中国,不包括正在建、准备建的特高大楼,中国成为国际设计师的试验场。
第三,奇怪建筑、怪楼现象不断。例如,浙江湖州喜来登温泉度假酒店被称为“马桶盖”,苏州地标东方之门被称为“秋裤”……
种种奇怪建筑不断在各地涌现,一些贪大、媚洋、求怪的建筑、机场给人民带来很大反感和不便。这种新建筑带来的是能源的消耗、环境的破坏,给人民的医疗、教育、居住、交通造成很大成本和负担。王梦恕表示,用大楼做某些官员的标志还是用优良品德做某些官员的标志,两者必须选择。
对此,王梦恕指出: 一是城市建筑设计必须科学。应该发扬中国建筑自身的设计精神和风格,而不是一味地追随国外,甚至成为国外设计师的实验基地。 二是在规划和设计时,不能让不懂建筑设计的外行指导,要消除规划和设计时的官员意志。
三是城市发展必须有交通规划,交通规划必须先行,建筑规划紧跟,这是城市发展的顺序,不能颠倒。
四是交通规划和建筑规划这两个规划必须科学、民主,必须符合民生和环境的需要。如广州耗资8亿元建成的陈家祠广场,仅使用4年就推倒重来;重庆渝西会展中心耗资4000万元,仅投入使用5年就被拆除改建成五星级酒店……交通规划和建筑规划必须确保规划的长期性、稳定性、权威性,不能换一届领导就换一套思路。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浪费国,短寿建筑每年产生数以亿计的建筑垃圾,造成巨大的资金浪费和环境威胁。针对我国建筑领域存在的大量浪费现象,我国应完善相应标准,将建筑纳入法治轨道。此外,也应进行整体科学规划,全面倡导建筑领域节约、节能、节材、节地、节水,狠抓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节能,推进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能源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