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的建筑业产值已近16万亿。但在建筑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随之而产生的建筑垃圾也与日俱增。目前,我国年建筑垃圾2014年度产生量超过15亿吨。并且而这个数字还在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更大规模的建设步伐逐年递增。
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尴尬现实是:一方面,建筑垃圾越来越多,成为影响社会的问题;另一方面,建筑垃圾中蕴含着极大的资源价值,但转化率却极为低效。而如何处理这样的尴尬,变废为宝,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2015年2月第4期
近日在北京发布的《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报告(2014年度)》显示,我国年建筑垃圾2014年度产生量超过15亿吨,数字格外触目惊心。据估计,未来几年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总量约15.5亿~24亿吨,约占城市垃圾比例的40%。而且随着我国将加速推进城镇化,新建建筑将快速增加,建筑垃圾排放量会越来越大。因此,未来数年将是我国建筑垃圾大量产生时期。预计到2020年左右,我国建筑垃圾产生量可能将达到峰值。
如果你将“建筑垃圾”作为关键词搜索新闻,窜入你眼帘的大致便会是如下的新闻:
从截图中不难看出,当下的城市已陷入了一种“垃圾围城”的窘境,而且对社会环境及市容市貌的影响极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侵占土地。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处理而直接运往郊外堆放,占用了大量的生产用地,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以及人们居住条件的提高,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会越来越大,如不及时有效的处理和利用,建筑垃圾侵占土地的问题会变得更加严重。
二,污染水体。建筑垃圾中的有害物质,如不加控制让其流人江河、湖泊或渗入地下,会导致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影响和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资源的利用。
三,污染大气。建筑垃圾堆放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害气体,这些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就会污染大气。此外,建筑垃圾携带的病菌还会传播疾病,对环境形成生物污染等。
四,影响市容和环境卫生。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率很低,许多地区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简易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而且建筑垃圾运输大多采用非封闭式运输车,不可避免地引起运输过程中的垃圾遗撤、粉尘和灰砂飞扬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容貌和景观。
然而,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却蕴藏着极大的价值。中国建筑垃圾产业资源化战略联盟秘书长郭海斌介绍,建筑垃圾其实全是宝,绝大多数建筑垃圾是可以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的。在经过有效开发后,我国的建筑垃圾利用率最终可达95%以上。根据上海市建材工业设计研究院估算,如果2020年这些建筑垃圾如果能够转化为生态建材,可以创造1万亿元价值。尤其是建筑垃圾经分选、破碎、筛分加工后,大多可以作为再生骨料资源重新利用。例如,再生骨料、再生砖作为直接应用于工程建设的建筑材料,完全可以替代现用的天然砂石及普通砖类墙体材料,对解决建筑材料生产资源短缺及巨大的能源消耗具有显著意义。
建筑垃圾的有效处理,即资源化利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不仅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还有利于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果建筑垃圾资源能得到合理化应用,不仅能有效地提升中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率、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减少碳排放,为全球气候变化做出巨大贡献,还能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减少城市PM2.5产生和每年减少矿山及河道开采砂石15亿吨以上,使其再生产品和回收产品每年价值超过7000亿元,增加就业超过48万人,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是利国富民的重大举措。
根据前文所知,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建筑垃圾产量将达到峰值,城市将陷入“垃圾围城”的窘境。而在另一方面,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率不足5%,而欧盟国家每年资源化率超过90%,韩国、日本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率也已经达到90%以上。并且,我国当前只有20多家相对专业的企业进行建筑垃圾的再利用,主要生产建筑垃圾再生砖,但产量不高,质量尚不稳定,应用工程有限。与韩国年产建筑垃圾6000多万吨就有373家建筑垃圾处理企业的数量相差太大。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提升空间很大,也十分紧迫。
究其原因,无外乎三点:
一是技术水平的不足。与国外相比,我国建筑垃圾在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方面的技术存在着一定差距,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成本相比之下高出不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发展。
二是,没有完整产业链。当前我国建筑垃圾处理、资源化利用产业链断裂,建筑垃圾资源化水平较低,再生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从而市场需求量小造成几乎没有市场效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投资回报机制,导致很多企业在看待这个项目时会有所顾虑而持观望态度。
三是,政府作用的缺失。由于缺乏政策的有效支持,建筑垃圾资源化举步维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法难依”,甚至是“无法可依”。 不仅如此,建筑垃圾处理还涉及较多行政机构,但现行法规没有明确各部门职责,造成各部门互相推诿责任。
此外,企业进入建筑垃圾处理行业存在审批困难,不但要经过几个部委的认定,还要牵扯到地方政府的许多相关单位。由于在相关的产业政策上,各部委都只负责其中一部分,无法有效协调工作,影响企业积极性。
以项目立项为例,企业项目审批需要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等多个部门协调,需要完成可行性研究批复、选址意见、环境影响评价、能耗评价等一系列手续,而地方建筑垃圾主管单位市政市容委却难以对上述多部门进行协调。
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避免“垃圾围城”的窘境,可以说是与新型城镇化及绿色建筑低碳、节约环保的发展趋势是相适应的。反之,建筑垃圾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新型城镇化与绿色建筑也就无从谈起。
2014年3月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明确要求,加快绿色城市建设,实施绿色建筑行动计划,完善绿色建筑标准及认证体系,扩大强制执行范围,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强力推进建筑工业化,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须由2012年的2%增加到2020年的50%。;2014年5月,住建部公告批准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而根据国务院《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设定的目标,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要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除了国家的相关政策推进之外,一些机构组织也在积极推进建筑垃圾的资源化。依据国家科学技术部《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实施管理办法》组建的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历经三年努力,规划建设并研制了建筑废弃物资源处置与利用产业标准体系。
当然,作为建筑业子行业的装饰业,自然也责无旁贷。绿色建筑是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建筑离不开绿色装饰。建筑装饰行业如何突破传统经营模式所带来的高污染、高能耗等发展桎梏,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所有行业企业面临的问题。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会长李秉仁曾多次强调,绿色装饰将成为未来发展大方向。绿色装饰作为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四节一环保”原则、倡导绿色理念、坚持绿色设计、推进绿色施工、使用绿色材料,将绿色体现在装饰装修的每个环节。
作为实现绿色装饰的保障,使用绿色材料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业内人士指出,国家对建筑节能减排、建设低碳城市、发展绿色材料的要求不断提高,打造低碳城镇、生态家园,正成为我国城市化转型的一个重大突破点,而绿色材料在人们的生存空间里是举足轻重的。
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装饰企业将“绿色装饰”定为自己的长远发展目标,加大节能科技领域的研发、创新力度,在全面推进工厂化加工、现场装配式施工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其中,亚厦股份通过收购盈创科技的3D打印技术,合理利用建筑垃圾,使建筑垃圾有其用武之地;凤凰山装饰依托传统优势,将石材切割后剩余的边角料和石粉这些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提供给专业的石材砌块生产厂商,将这些石材废料变废为宝,转化为可以二次利用、价格十分低廉的建筑装饰材料。
实践绿色装饰,企业将享有巨大的市场份额和可观的利润来源,这是装饰企业对中国未来社会发展的一种责任和担当,所获得的也将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建筑垃圾产量的持续增长在客观上是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持续推进所造成的,但在另一方面这又与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发展理念不相符。而如何实现建筑垃圾的资源化破解这一矛盾,是摆在很多企业眼前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