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2014年才成为热词,被反复使用,蹿红网络、移动客户端、大街小巷,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但,有那么一个人,已经“任性”好久好久了,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或者说她就是任性的代言人。无论外界如何争议,无论是纸上谈兵,还是现实中的超现实,她依然维持超前破格常态,坚持设计出代表自己的建筑、产品等。
她有一个广为建筑圈人士知道的名字——扎哈·哈迪德,她有一个前无古人的荣誉——首位获得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茨克奖”女建筑师,她还有一系列造型新颖大胆的项目。
2015年2月第3期
当伊东丰雄、隈研吾和藤本壮介等日本建筑师集体诟病东京奥林匹克体育馆方案(扎哈·哈迪德设计)风波未过,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因高产,高曝光率以及高分贝的争议当选为《好奇心日报》2014年全球最了不起的 10 家设计公司之一的余热未散之时,扎哈·哈迪德,更准确的应该是扎哈·哈迪德的作品,又一次高调地进入公众的视线。
近日,由扎哈•哈迪德与ADP Ingeniérie (ADPI)联合设计的北京新机场T1航站楼设计方案正式公布,这将是世界最大的机场航站楼。毫不意外的是,扎哈·哈迪德的首个机场设计项目, 造型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新机场主航站楼向五个方向延伸,此外还有一条连廊将机场前区与航站楼连接。很多人看到俯瞰图之后,觉得像“海星”、“章鱼”,甚至有网友将之称为“派大星机场”。
消息称:2014年11月,扎哈·哈迪德工作室与巴黎机场集团建筑设计公司(ADPI)ADPI击败众多竞争对手,成功拿下北京新机场T1航站楼设计项目。根据规划,新机场的一号航站楼预期长度5公里,拥有82个独立停机位,面积达到70万平方米。
新机场地跨北京新机场地跨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礼贤镇和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按直线距离计算,新机场至天安门46公里,首都机场67公里,天津机场85公里,河北石家庄机场197公里。
这一耗资800亿元的交通枢纽建设项目位于北京大兴区和河北省廊坊市交界的地区,计划在2019年建成投运。北京新机场2019年建成投运后,南苑机场将停运搬迁,京津冀地区将形成首都、天津滨海、石家庄正定机场和新机场四大机场协作格局。
近日曝光的北京新机场设计图中,新机场外形酷似一直海星,内景白色为主,至于建筑空间的框架,延续了扎哈·哈迪德标志性的流行设计。除此之外,为法满足并方便日后的改装,扎哈·哈迪德还与ADPI进行了灵活的机场功能布局,与地铁、铁路系统的交通接驳也被充分考虑进去。且消息称,预计航站楼将在3月开始拆迁工作,在9月正式开工。
据《新京报》报道,首都机场集团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网上的设计图并非官方发布,而且也不是最终的设计图。“第一、官方渠道没有发布任何设计图;第二、新机场规划设计依然在进行,没有定稿。”该负责人说,新机场未来是什么样还没有定论,网上的设计图甚至都不能说是备选方案。
设计图曝光不到一周时间,是否是设计终稿,似乎已不是众人关注的对象,可以明确的是这个项目由扎哈·哈迪德和ADP I联合设计,是扎哈·哈迪德的首个机场项目,而且很有可能扎哈·哈迪德将延续他的流线型设计。此次是设计终稿也罢,连备选方案都不算也好,似乎已经不再那么重要,北京新机场成为众人皆知的新设计项目,设计圈满是所谓的新机场设计图,有人赞叹宏伟壮观,有人翘首期待扎哈·哈迪德的首个机场项目,也有人觉得奇奇怪怪,动了将来少去这个新机场开始旅途的念头。无疑,这只“海星”火了。
正如扎哈·哈迪德所言,“我自己也不晓得下一个建筑物将会是什么样子,我不断尝试各种媒体的变数,在每一次的设计里,重新发明每一件事物。”几乎她每一个新作品的问世,都会聚集到很多人的目光,或感慨,或侧目,或赞叹……一直在重新发明新事物的扎哈·哈迪德,无疑也一直在人们的争议中:
著名的主流建筑师罗伯特·亚当就曾尖锐地批评:“她根本不考虑地板落差极大、墙壁倾斜、天花高吊……对其中生活工作的人有何不便。空间在哈迪德手中就像橡胶泥一样,只是满足她孩子一样的玩兴。”
当代建筑大师、评审团成员之一法兰克·盖瑞则称赞扎哈·哈迪德的每一个设计都创意十足。另一位评审费巴姆表示,哈迪德单单画出设计图,就已大大扩充了建筑的“创作曲目”。
当年的普立兹克评委艾达·赫克斯特布尔说:“扎哈·哈迪德改变了人们对空间的看法和感受。”
2014年,83 岁的日本建筑大师矶崎新针对扎哈·哈迪德团队改进后的东京奥林匹克体育馆方案发声,称这将是“不可估量的错误”,令他“感到绝望”。
关于扎哈·哈迪德设计引起的争议,还要从她的成名之路谈起。未成名之时,扎哈·哈迪德的设计是制造了纸上谈兵的争议,成名之后,她的设计制造了现实中超现实的争议。
少时起,扎哈·哈迪德对建筑及空间设计就有了独特的理解。她从11岁立志做一名建筑师,并自作主张把自己的房间设计成十分怪异的风格,还亲自带领工人进行改造。之后,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学习建筑学,师从荷兰著名建筑师雷姆·库哈斯,毕业后进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之后不就,她离开OMA,在1980年成立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
或许性格使然,但更多的是源于扎哈·哈迪德对设计的追求和理解。她在自己的天地里尽情挥洒着创意,画出了无数洋溢着充沛的想象力的设计图。和“正常”的建筑设计师不同,扎哈·哈迪德讨厌直角和直线,而是对“不合规范”的锐角、曲线格外偏爱,但这样的作品在当时被人们认为太过疯狂而不予采用。
1983年,扎哈·哈迪德参加了香港“顶峰俱乐部”的竞标,她那如同“炸裂”般的设计图在第一轮初选中就惨遭淘汰。多亏日本设计大师矶崎新慧眼赏识,使其方案起死回生,从初审淘汰中拣了回来,并在之后一跃获得首奖方案。然而最终,这一博得美誉的设计方案依旧停留在方案阶段。
就这样,整整十年,扎哈·哈迪德陷入“纸上设计师”的魔咒中无法自拔。她那些如同乌托邦式的设计方案让人过目难忘,但人们总是觉得,它们不会属于现实世界。
1993年,她在德国第一座正式建成的维特拉消防局面世,破除了扎哈·哈迪德的设计无法建造的魔咒;2004年她成为首位荣获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奖——普立兹克奖的女建筑师,给予那些不友善的批判以更有力的回击,越及国际建筑界的巅峰。
如今,扎哈·哈迪德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女性建筑师,是建筑界的一个传奇,是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解构主义大师”。可是有人讥讽她喜怒无常,有着疯子般火爆的性格。然而,无论“纸上建筑师”的魔咒,还是“普立兹克奖首位女建筑师”的殊荣,改变的只是称号,不变的是扎哈·哈迪德的建筑终极梦想:“我想成为这样的建筑师,让建筑和在城市里生活的人连接起来”,以及她绝大多数新设计问世后,引起的争议,如:伦敦2012奥运会水上运动中心、罗马21世纪国家艺术博物馆、广州歌剧院、东京奥林匹克体育馆、新伊拉克中央银行等。同样,媒体对扎哈·哈迪德的修饰词,多为“女魔头”、“饱受争议的”、“强势女主角”、“建筑女王”等,正如她的设计给人的感觉。
扎哈·哈迪德不只是做建筑,她的创作涉及广泛的领域,比如城市规划、产品、家具和室内空间。然而,她设计的各个领域的绝大多数项目,都冲击了人们的视觉,勾起了人们心中不吐不快的赞叹或不满。那么,扎哈·哈迪德的设计,是罗伯特·亚当眼中的“孩子一样的玩兴”,矶崎新心中“不可估量的错误”,或是法兰克·盖瑞心中的创意十足?
而,业界不得不承认的是扎哈·哈迪德是一位无人能替代至少短期内无人能替代的、设计特点鲜明的女建筑师。而她之所以能一直如此“任性”,源于她能够灵活运用以下几点:
① 以美学的姿态 实现“动态构成”
扎哈·哈迪德直言苏联先锋艺术是她的精神来源,她深受马列维奇的至E主义和俄国构成派的影响,在关注基率结构的纯净性的基础上,偏爱表现不规则的几何形式在空中漂浮形成的动态形式关系,并且喜欢使用色彩简洁鲜明的轴测图来进行表现。稍后,她以偏向美学的姿态开始了所谓的“动态构成”的建筑创作,在世界各地教学、进行展览设计、平面设计等,绘画作品甚至被著名博物馆永久收藏。她的设计中潜藏的涉及美学的空想性将她归入“图形建筑师”的行列之中。
② 作品天马行空 玩弄形式于一念之间
无论什么类型和功能的建筑,都带有其强烈的个人风格,很容易被辨认出来。这是因为哈迪德的作品带有某些形态上的共性,就是她最初所选的建筑原形。按照上世纪70年代末到近期的作品,扎哈·哈迪德设计风格的变化:爆炸;集、板片、楔形特、刀锋;书法;群、集合、聚合;场;线性带状物、束状物;雕刻、挖掘;错位、弯曲、扭曲、盘旋;连续的表皮;液体。
③ 空间、结构、材料的高度统一,有流动性、无缝性的结构体系
扎哈·哈迪德空间创新的核心点是对空间衔接手段的创新,在空问衔接上表现出无缝性、流动性、液体化、连续性的特点。同时,在设计中,她偏爱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原因是这种结构非常适合她对流体性空恻的擐造。目前扎哈·哈迪德在建和已建成的作品,有80%以上都是以混凝土、玻璃、金属材料作为建筑的立面材料,看似单一的材料却创造出不一样的外观效果和空间体验,这一点是值得去考虑和借鉴的。
④ 秉承粗犷、真实、流动性的材质特点 设计和施工中注重对新技术的应用
哈迪德除了设计家具和室内装置时使用一些特殊材料(如聚合板、特殊金属),在建筑的室内外空间的材质应用上晟经常采用的是以混凝土为主、并辅以与玻璃、金属的组合的方式。此外哈迪德的作品中也有以金属或玻璃为主要材质的例子,这些材质的使用都有共同的前提:即为表现内外空间的统一性和形体的流动性而服务。
与此同时,扎哈·哈迪德的很多作品都被视作一片连续不断的面,通过对面的平展、拉伸、折叠、扭曲、切割等操作手段生成建筑的内外空间。这种设计手法消解了平面、立面、结构三者的界限,创造出令人惊叹的空间感受。哈迪德不断与结构师配合,研发出一系列新型的包括数字控制的施工技术,来把图纸上的设计变为现实。
有一篇文章如此评论扎哈·哈迪德:如果说其他建筑师是将灵感付诸于现实,在混乱的世界中创造秩序,那么,扎哈·哈迪德似乎是在现时的世界里追寻灵感,在秩序的世界中制造混乱,将眼前的理性暂时收藏,回归感性的生动性,那一种与现实世界若即若离的视觉冲击,然后最终又在感性中获得更深层次的理性理解。但获得这种认知的前提是,你必须能够理解扎哈·哈迪德的幻境艺术,不带争议地用心去体验她的设计。那一种潜藏的空想性美学,那一种回归于空间的流动感,扎哈·哈迪德所创造出的新空间结构——感性、抽象、动态、反重力,让“未来”幻象合情合理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在设计领域,每一个新面世的建筑都集聚了公众的视线,随后便陷入争议之中,且非被狂热赞美便是被大加指责,嫌少有介于中间地带的情况,如扎哈·哈迪德这般的设计师,恐怕也找不到几个。扎哈·哈迪德本人连同她的作品是当之无愧的“话题制造机”。然而这样一位充满争议的设计师,数十年如一日屹立于建筑圈,广受甲方青睐和追捧,除了明星建筑师的效应,更重要的是她无可替代的设计理念、手法,敢想、敢做的个性,以及将看似不可能的设计合情合理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实践。
Copyright © 2012 www.cbda.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南四环西路128号院诺德中心3号楼1508-1510 邮编:100070
联系电话:010-88114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