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丁艳艳


设计:马静
制作:邱继敏
导航
最设计本期人物***——中装新网
“坏孩子”苏丹

一个“悖论”的证明

苏丹身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冲突与挣扎。但他不纠结,人格上的独立性,学术上的自觉性,让他面对学术的、行政的、道德的、文化的等各种各样“强权”的时候,不虚伪,不做作,不谄媚,不迎合——他让别人纠结。

一个“悖论”的证明“坏孩子”苏丹

经典语录

设计定位

准确的给设计定位——设计是不是艺术?设计虽然有艺术性,但是它是不是艺术,需要搞清楚。设计中体现的美,在新时期人们该怎么去解读它,这也是核心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考虑清楚,中国设计将永远无法进步。

设计理解

设计要注重实践主义和经验主义结合,这种结合东方原创设计的一种希望。室内设计更重要的往往是营造一种氛围、情感化的东西。像拍电影一样,可以和社会是脱节的。比如中国经济很落后的时候,张艺谋的电影就能引起西方人的注意,因为室内设计实际上有工业设计的影子,是游离于工业设计之外的个人化因素。

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对于人类而言是古老的事物,它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很现实的情况是,我们看到建筑的专业化受到建筑现代化很大影响。在这种影响下,建筑变得越来越学术、机械,越来越文本化。马克思曾经说过:“现代化就是人类去魅的过程。”建筑设计也存在这个倾向,建筑设计变得越来越无趣,我认为,现代设计的问题是丧失了劳动感和对抗性,以及一种野性的诉求和表达。建筑不仅仅是巨大的物质实体、物质形式,“建筑”更重要的还是一个动词,表达了建造的过程,能否还原“建筑”的动词属性,表现它是一种行为、劳动和对抗,这是当代建筑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今天应该寻找过去一个阶段被抹杀掉但又代表建筑生命感的那些东西。

设计师
简介

苏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设计师,设计评论家。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中心常务副主任,意大利NABA学院客座教授,多莫斯学院首次聘请的华人客座教授,主要从事艺术设计、建筑设计、当代设计教育、当代艺术和当代设计关系的研究。

 

代表
作品

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国馆方案“麦浪”,APEC领导人配偶颐和园游园活动“金秋颐和”核心区——颐和安缦酒店整体环境规划设计和实施,北京前门大街景观设计工程,山西全晋会馆,宁波bobo城艺术馆,哈尔滨哈西中兴大道及中兴广场等。

著述
立说

已出版论著《意见与建议》《工艺美术下的设计蛋》《迷途知返》《住宅室内设计》《附加的设计》《风土》《公众领地》《先进住居》《建筑设计基础与工程制图》《手绘表现与工程设计》等,有百余篇论文发表于国内外各类杂志与论文集,做过超过两百场的国内外学术讲座。

苏丹身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冲突与挣扎。

但他不纠结,人格上的独立性,学术上的自觉性,让他面对学术的、行政的、道德的、文化的等各种各样“强权”的时候,不虚伪,不做作,不谄媚,不迎合——他让别人纠结。

2006年,清华大学环艺系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多的考研人数,203人。入学考试那天,学子们挥汗如雨、手忙脚乱。苏丹独自一人站在考场外,隔着玻璃观望里面,心里也暗暗发问,自己是不是太狠了一点?出的题是不是太多了?但他心里也有委屈,想选择优秀者,不就应该抬高横杆的高度吗?

考试结束后,学生纷纷抱怨,题量太大,实在做不完;监考老师说,环艺专业试题比其他系的要难。

苏丹判卷时发现,大概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没有按要求画完,有的连基本的专业制图规范都不熟练。“在高等艺术教育大扩招的时代,教学质量江河日下,鱼龙混杂。”苏丹无奈地摇了摇头。

也有让他心有安慰的地方,有十分之一的卷面专业能力表现较强,可谓“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之前在考场外的纠结已烟消云散,苏丹心中暗自高兴。“社会的标准在学位的尺度上越走越高,但在纯学术的深度上却越来越飘。唯有加大压力方能去伪存真,见到考生的学术本相。”

新生入学后,学校采用了宽口径、菜单式的培养模式,打破了专业之间的界限,讲求通学。对此,苏丹并不认同,“艺术除了技艺以外,独特的感受和发现能力是核心价值。我在美院工作了16年,可至今仍然是陶瓷专业的门外汉,服装设计的水准即使仅是欣赏,也称不上好手。菜单式的培养模式,跟农林牧副渔中的‘养殖’没有区别。”

“养殖”是个现代性的生产方式,但并不是一个好的词汇。它的突出成就是产量奇高,但忽视了偶然性。按照苏丹的想法,“艺术与设计专业应当是个盛产‘坏孩子’的场所。教育机构不应是动物园,而应该是一个流动的野生考察机构。”

能有这种看似“逆行乖张”观点,与苏丹的成长经历不无关系。上初中的头两年,全班54名学生,苏丹的成绩基本上在倒数十位之内游荡。他用毛笔在“大王”们的脸上创作,给别人自行车放气,在路上埋设陷阱,甚至编造了若干黄色歌曲,风靡校园……这个老师眼中“坏孩子”,如同一匹害群之马,时常令老师咬牙切齿。

苏丹上中学时,“好孩子”的榜样是家喻户晓的“神童”。1978年,整个中国的报纸、杂志、电视都在报道“神童”宁铂。宁铂2岁半时已经能够背诵30多首毛泽东诗词,3岁时能数100个数,4岁学会400多个汉字,5岁上学,6岁开始学习《中医学概论》和使用中草药,8岁能下围棋并熟读《水浒传》。几乎一夜之间,这个戴眼镜的神奇少年为整个国家所熟知。

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好”与“坏”发生了出人意料的转换。2005年,《南方周末》刊登了题为《“神童”到中年》的报告文学,昔日的“神童”宁铂已经放弃了科大教师的职位,出家为僧。而苏丹,这个一直挣扎在榜尾的“坏孩子”,竟成了清华大学的教授。

正是因为有此切身体会,苏丹对设计教育有着自己的看法,“多年以来,我们口口声声呼唤大师的出现,汗流浃背地建设着培育大师的环境,打造大师的摇篮;但一个残酷的现实正在无情地显现:艺术和设计领域刻板的职业训练,使现实和理想越来越远了。”

圈养的数量多了,野生的难觅行踪。任教二十年,苏丹一直在环艺系里寻觅种种可能,从圈养的动物园里,发掘未泯的“野性”,试图不露痕迹地将其呵护、培育使其继续滋长。苏丹带研究生论文时,在选题上“从来不限制学生,以他们的兴趣为主。”

苏丹补充说,“对于我不熟的领域,会跟学生一块学,这是我能做到了。我认为,我是不断进步的,进步空间还很大,包括未来的20年。因为我知道自己的差距在哪里。”

对于“差距”的找补,苏丹没有采用“立竿见影”的办法,求助于“权威”的资质认证。在高校,升博导必须要读博士,很多老师迫于职称评定的压力,一边上班一边读博。苏丹却不愿意,“我知道我差在哪,缺什么,怎么去补,怎么去工作,用不着通过读学位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苏丹不认可的事情,就不会去迁就。“我认为,自己可以很脏,但那个东西(学术)很干净。我对那个东西敬而远之,但我不断地向那个目标接近。”

出席一些学术研讨会场合时,苏丹很少讲话,“因为觉得读书不够。”研讨会上发言的都有官衔,还讲究出场顺序,部长、校长、处长,就连董事长、总经理也来凑热闹。某行政官员本来学术平平,却官场走运,摇身一变成“学术权威”,所谓学术报告是一些东拼西凑的数据,不见有深度的见解。此官员觉得最近讲历史的很牛,就开始要讲历史。台上侃侃而谈,台下各做各事,打手机、发短信、上网、玩游戏……喧哗之后,只留下一堆空空的矿泉水瓶。

苏丹心里气得要命,“我实在受不了这个!你行政做得好,能行走江湖,可以。但到了学术这一块,大家一定要有敬畏之心。”

“今天的中国设计教育最为热衷的事情是盖房子、搞空间规划、扩大招生规模;对外交流方面,也是忙于和名校、名师进行表面上的礼尚往来,门庭若市,不亦乐乎,实质性的教学合作或研究却寥寥无几。这造就的是川剧变脸的“演员”、变色龙而已;但现实的悲悯之处在于,川剧的演员绝非实际生活中真正的王者,变色龙也顶多是食物链中的二流货色。”

“我对学校还是抱有一定幻想的,希望学校有一方学术净土。说到学术的时候,不能太‘江湖’。”

因为对学术的敬畏,所以不曾怠慢。在繁重的教学与忙碌的工作生活中,苏丹依旧保持着每日写作的习惯。这些年,苏丹出版了《意见与建议》《工艺美术下的设计蛋》《迷途知返》《住宅室内设计》《附加的设计》《风土》《公众领地》《先进住居》《建筑设计基础与工程制图》《手绘表现与工程设计》等论著,有百余篇论文发表于国内外各类杂志与论文集,做过超过两百场的国内外学术讲座。高产量、高产值的作品表明,他单纯的思想不是得之于天赋,而是来自经常的、艰苦的自我修养。从他这些充满乌托邦意味的信条和个性,可以看到一个有教养的读书人,醉心于学术而不断质询、不断反省的精神。

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曾说:“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与之相反的是,苏丹选择做了学术忠诚的“仆人”和卫道者。

我放下手中的笔之后,没有感觉到工作完成后的轻松,反而是更加沉重地伏案良久,努力想从这个悖论的证明中,透视出我们现代教育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努力地构想着现在千千万万的“好孩子”,与未来中国开始接轨的情形……终于,我无语了。

  • 张明杰,我对世界的抵抗 张明杰,我对世界的抵抗


    张明杰像是一座钟表,每日严丝合缝地按着既定轨迹前行;但其内心又极其渴求突破,努力不落窠臼,闯出一条“张明杰之路”来。

  • “老小孩”叶铮 “老小孩”叶铮


    叶铮对室内行业发展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他日史书工笔,谈及中国室内设计史,他注定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存在。

  • 纠结的小王子——琚宾印象 纠结的小王子——琚宾印象


    有前辈言:“琚宾以前就是我们屁股后面的小屁孩,怎么也成‘大师’了?”追溯小屁孩何以成为大师,需要还原一个真实的琚宾。

  • 项天斌:屌丝设计师的逆袭之路 项天斌:屌丝设计师的逆袭之路


    这是“屌人”项天斌自述成长故事,有趣,好读。看完后,也许你会觉得,这个“屌人”身上也有你我的影子。

昵称: 还能输入 140

网友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中装新网立场。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