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官方网站
王凤波:追寻最纯粹的色彩

设计师介绍

王凤波,热爱色彩追求纯粹艺术的美女设计师,北京王凤波装饰设计机构创始人兼首席设计师。IAI亚太设计师联盟大中华区理事会理事。从事设计行业十九年,凭着对色彩的天生敏感,造就了她那带有民族特色的混搭风格。王凤波曾入编“中国名家设计档案首部纪录片”人物。并入选《改革开放三十年·辉煌的中国设计》—中国百名有成就的资深与杰出室内建筑师作品集,特授予荣誉称号。

代表作品

马奈草地国际俱乐部、维洛纳主题酒店、东方普罗旺斯、丽嘉花园、远洋Lavie、保利垄上、中间建筑、东方普罗旺斯、明天第一城、慧谷金色家园、首府、碧水庄园、晴翠园、天津霞光道、天津潭府。王凤波许多设计作品曾刊登在著名杂志《时尚COSMO》。

 >>>点击查看王凤波设计师档案

设计之路全面解读

 
一个不会说母语的蒙古佳人

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黄灿灿的胡杨林,成群的鸿雁,有位佳人便成长在这唯美的画卷之中。一袭长发,标志性的民族佩饰,这是我对王凤波初次见面的第一印象,也流露出了她对民族文化那种由衷的、纯粹的热爱。出生与成长在蒙古草原的她调侃说“我是一个不会说母语的蒙古人”。王凤波有个纯正蒙古血统的母亲,而父亲则是闯关东的山东汉子,汉语也便成为了家庭主要沟通语言;当时的社会也受到汉化的影响,这一切也是王凤波不会母语的原由了。当谈及母亲时,她那眉宇间无一不表露出了对母亲的崇拜,同样,母亲也为现在的她而骄傲。”

王风波骨子里有种蒙古情结,迷恋那种民族文化、服饰以及图案,从她的作品和打扮便不难看出这种内心对草原的热爱。“席慕蓉老师也是蒙古人,后来去了台湾一直没有机会回到故乡,当她重归故土时发出了那样的感慨。我每次回去也都是不一样的感受”王风波如是说。

上错“花轿”嫁对“郎”

王凤波在大学时的专业是美术教育,毕业后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名美术教师,然而她内心那份对美的追求让她放弃了老师这个职业,“叛逆”的她坚持着儿时的梦想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怀揣着渴望与憧憬,第一次离开草原的她只身来到了北京这座历史名都,望着中央美术学院的大门,带着紧张与激动来到了报名地点,却得到了服装设计专业报名已经结束的消息,那时还不知道室内设计为何物的她却阴差阳错的考上了这个专业。然而这个错误的“邂逅”却造就了一位当代著名室内设计师。随着不断的学习与了解,王凤波渐渐喜欢上了这个行业,与其说喜欢设计,不如说是她对艺术、绘画和色彩的热爱。“一个可以维持生计和兴趣相结合的工作”这是初出茅庐时期王凤波内心的独白,凭着那份热爱与执着,这一坚持就是十九年。提到这近二十年的设计生涯中有什么深刻的记忆时,她说那还是年轻时犯过的一个错误,那个年代的大理石时整块的需要裁切,由于计算的不严谨导致安装时缺少了近一万元的材料,对于当时的王风波那是一笔不菲的金额,好在客户的通情达理,没有难为这位年轻的女孩,但这个深刻的教训令她在以后的设计道路上更加严谨,让我们想起了《致青春》中赵又廷曾说过的一句话“我的人生是一栋只能建造一次的大楼,不能有一厘米的差池。”谈及到其他困难时,王风波笑笑说“好像就没有了”,但我们却不难想象这背后的艰辛。”

色彩美与民族美的碰撞

有一部分人他们天生就对某些事物有着敏锐的第六感,王风波就恰恰对色彩具有天生的敏感,童年的她常常在草原放牧采药,映入眼帘的一景一物都是大自然最美的颜色。王风波喜欢并善于使用颜色,被称为“色彩女王”。她说“色彩是内心情感的表达,而不是刻意去追求”,的确,色彩是一种情感与情绪的无声表达,激情的红色、梦幻的紫色、安静的蓝色、朝气的绿色……她认为,这种从内心深处散发出来的情感更具感染力、真实性和冲击力。爱旅游,爱民族文化,王风波很多的设计灵感于元素都来自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因此,每年她都会计划性的去旅游,不同于背包客的是她喜欢人文景观,能为了某个喜欢的元素而奔走异国他乡。她坦言“我出国旅游很少会去买奢侈品,而是去小店淘些民族色彩很强的小物件,甚至连拆信的小弯刀都会收藏。”这些地域性的元素都巧妙的运用到了其作品里,王风波工作室内也挂满了原创带有民族风情的窗帘以及装饰配件。

 
不愿建立纯粹的商业化设计室

在京城东部,门前有着两排白杨树的平房,这里便是王风波工作室了,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带有艺术设计的铜锣,据说每天王风波一进门便大敲三下。工作室内分为了各个区域,装修风格也是一屋一世界,用木质马车辙做茶几、具有古典咖啡厅式的沙发,每件装饰品用王风波的话说就是“不爱奢侈,只为纯粹的喜爱”。建立工作室初期,装修问题成了王风波最大的困难,专注纯粹的喜好,力求完美的她不计成本的将工作室打造成了最符合心中的样子,也大大超过了当初的预算;同样,破败的建筑整顿起来也延长了不少工期。对于选址来说,她希望自己的工作室有个院子,这也是为什么工作室相对偏僻的原因。谈及对未来的规划,王风波表示,希望以后团队会更成熟些,员工主要以设计和作品为主,不想太商业化,但同时作为商人的她也要考虑四十多位员工的现实问题,只求得到相应的价值。

作为AB血型的王风波,简单是她的另一面,沐浴着阳光,惬意的喝着最爱的饮品,做最喜欢的设计,这是她最向往的生活,也是对未来达到这一层次的规划。除了常规的企业宣传,王风波表示自己的客户都是慕名而来,她的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有欣赏这种风格的她才回去设计,否则那便无缘了,除非自己非常喜欢那个项目才会考虑。王风波的宗旨和原则是要尊重甲方,了解使用者的需求,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修饰添加和取舍;注重建筑的人性关怀,强调空间性和舒适度,在不破坏这两点的原则上加以装饰;预算是她所考虑的第三点,用她的话就是用料要“值”,不奢华。对于为团队挑选新鲜血液的要求,王风波表示:第一,不能是为了纯商业性质和钱而来;第二,手绘图是作为一个职业设计师的基本技能,但现在很多设计师只会用电脑。为什么现在分为主案设计师、配饰设计师等等,认为主案设计师就是给不会画图只会动嘴的设计师的称号。不排除主案设计师勾方案,但是一个职业设计师,最基本的东西应该都具备。所以手绘能力强也是考核的一大标准;第三,一定要有过硬的专业设计能力。对于很多新员工的盲目崇拜,设计风格向她跟风,王风波表示不担心,也不会去刻意制止和限制。年轻时的她也曾跟风设计,但随着经验和阅历的增加,达到一定年龄时便自然形成一种风格。这些主要靠多年的沉淀积累,所以王风波并不担心新设计师的发展风格问题。”

独到的见解,历史的底蕴

马奈草地是一个坐落在京西拥有着两万多平方建筑面积的艺术主题俱乐部,集艺术主题餐厅、康体休闲会所、特色咖啡图书馆为一体。艺术气息的俱乐部装饰早就贴上了现代简约的风格标签,王风波却用古典的设计风格诠释了这个学院派建筑。她说“本身我就不喜欢现代简约的、流行的,这些都没有历史,不会持久的存在,而且马奈草地本身的建筑风格就带有古典色彩,项目负责人也表示想传达出一种历史的沉淀。”可能很多人不认同甚至反对她的观点,王凤波表示,只有禁得起历史的沉淀才是她最想要的,也是她偏爱的民族混搭风格。在这个古典的建筑中,她使用了大量的红砖以及深色木材进行装饰搭配,中世纪的油画为博物馆式的建筑增添了唯一的色彩,犹如万花丛只一点绿的点睛之笔,这便是之前她曾说过的颜色分配比例。王凤波表示目前她正在设计一个客栈项目叫《束河古镇》,其中每间房子的设计风格各不相同,有地中海式的、美式的、古典的,每一个房间都以不同的国家命名,以对应它们各具特色的装饰风格。当问及一屋一世界如何保证整体性时,她说“一屋一世界所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房间所表达的内容不同,在整体性的基础上添加区域性的特色,给人一种内在的感受”。”

 

中装新网对话王凤波

  • 中装新网:您有没有特别喜欢的作品?
  • 中装新网:您的员工说您特别照顾和关心他们
  • 中装新网:您对设计师这个行业有什么看法吗?
  • 中装新网:您对选材有着严格的把控,您都是自己亲自选材吗?

 

  • 王凤波:我每次设计一个作品后,都觉得最好的作品总在下一个。就像刚才我说的这次在设计的一个作品叫《束河古镇》,就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作品,当然,前提是他们按我的设计完成!如果非要说设计过的作品的话,就是我的家了,毕竟有着个人情感在里面。

     

  • 王凤波:因为我也是从新人开始的,了解那段经历,所以我的工作室对于员工生活这方面做的很细腻,包括草坪和影音室什么的,我只想他们认真从事设计,而不要太商业化,这也是我成立设计室的意向之一。

  • 王凤波:太有看法了,目前的设计行业标准太低,设计师普遍素质不好,很多设计师拿材料商的回款,如果符合设计用料的就算了,但有些设计师却将用不到的材料硬性添加到设计里,这是对设计的不负责表现。对于设计师的能力来说也是良莠不齐,不像律师和会计师都有严格的标准。这也导致了很多人认为设计师就是骗钱的这种误解。

     

  •  

    王凤波:是的,我对材料方面很严谨,这么多年我一直都是自己选择材料的,很多人说太累,但这是别人不能替代的,比如说我想要一种绿色,绿色有很多种,别人可能选的就不是我心中最想要的那种。

     

设计师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