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如何走上设计这条路,说起来可能打小爱画画吧, 可能是与生俱来加潜移默化的融合吧,自己一路走来,不管是当学生还是到后来自己当老师,其过程很长,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讲述的,简单来说这些过程对于有感知的人来说,都是一种交响乐式合成吧,很多东西不是刻意的培养所能得道的。
大学的前后时期,我们赶上了一个比较好的时代,思想的禁锢得以解放,思想的启蒙有了自由的翅膀,第三次浪潮,世界上各种流派的艺术,工业设计的思维,这些都启蒙着我们的职业辨识度,职业角度,而我又恰好是一个乐于身在其中的人。
那个时候的我们乐于想尽一切办法去参加各种展览,展会,不仅可以看到很多的新鲜意识,还可以搜集到很多的产品广告资料,这些资料对于现在这种信息时代来说根本就算不了什么,然而对于那个年代的我们来说,却是花钱都买不到的书籍哦,特别是欧美,日本那些发达国家的资料,我们可以从中捕捉到大量的信息,包括创意的,材料的,空间的,等等,等等。
让我给年轻设计师推荐资料,无论是在我从事设计教学工作的八年,还是现在的带领团队,我经常推荐的东西一直都是很“肤浅”的动画片,连环画等,然而,动画片我却只推迪士尼的东西,迪士尼的动画系列,里面所接受到的都是很轻松的生活细节夸张与提炼,经常有顿悟的启迪感,比方《猫和老鼠》,哪怕是猫爪子上细微的夸张的动作,都非常精妙 ;平时你忽略掉的很多细节,在迪士尼都被夸张的非常美,而且非常自然轻松,没用做作感,非常棒!这些可都是设计师该有的执业状态哟。
通过推荐迪士尼动画片,进而再谈我推荐的另一个“肤浅”东西,连环画。我经常让我的团队去看蔡志忠的漫画集《老子说》《庄子说》《孙子说》等,我给我的团队准备了全套的【蔡志忠学说】,我的梦就是将形而上学肤浅化,好让我们的设计少费点解释的周折,哈哈。 联想到我们大学时候所学到的三大构成。可能很多讲课的老师都没有理解“三大构成”真正的意义,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一个软肋就是什么东西都喜欢具像地去解读,而具像解读对三大构成来说就是一个思想的禁锢。
我所理解的三大构成其真正的意义在于平面构成中“鱼”转化为“飞鸟”的结果不是目的。实际上更多是让人去思考过程,如何变化的结果不是重要的,过程才是真正的启迪。
立体构成与色彩构成也是一样,都是感悟演化过程的奇妙性,并从中得到启迪与升华。 所以要谈设计这条路的话,设计师如果没有悟性,没有自己去感悟的能力,那也就失去了执业的乐趣了。
现而今设计圈的玩法更是在“创意”的噱头下商业化,愚乐化,圈粉文化盛行,思想启蒙实际已经被严重异形,在这种生态里成长的设计师更要有辨识能力和感悟能力哟。
有辨识能力和感悟能力的设计执业者,驾驭设计的兴趣才有激发的空间。设计乐趣的膨胀,会膨胀到可以驾驭所有的设计。
设计的基础要素是相通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就可以解释那种所谓“大师”、“跨界”,都是商业噱头而已。
跨界本应该是设计执业者的基本“慧根”,玩玩而已,不是拿来说事儿的。
画画的时候也会有一个阶段性的瓶颈,一旦突破这个瓶颈以后都会有一个飞跃。突不破自己,可能变成一个匠人; 突破了自己,可能变成一个大师。
20岁时候的我,看过一本书叫《从希腊到中国》,主要讲雕塑文化西方和东方的相互影响与演化。很多人是看它具像的一些图画、成品,我就开始反思其中的脉络关系,西方、东方的演化关系。
大学刚毕业时,在书店偶看到了《建筑空间论》,《外部空间设计》,这两本日本人写的书,当时毫不犹豫的买了,没看两天被同学强行借走后就再也没有归还,我一个非建筑专业的买了这样两本书,后面回想起来也有一种莫名的属性感,大概从那时起,冥冥中就已确定了自己的职业属性。
李哲:我自己是一个执业态度高调的人,用现在的流行语境来说就是一个追求高逼格执业环境的主,两三个好友一合计,就弄了一个逼格还不错的办公空间出来,我们选址在了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将产业园中别人最不看好的一块地,一幢老厂房,改造成了园区最具底蕴,最有活力的宝地,办公地还没完全落成就吸引了园区所属区多名区长的慕名参访,区长的评价是,“园区开园以来进驻的最有文化,最有格调,最有品位的公司”。
我们的空间也长期吸引着商业摄影,文艺摄影,动漫秀,影视剧组等常态造访,彰显着设计所产生的无穷魅力。
李哲:我们很用心很专业的在种树,种梧桐树,凤凰能不来?哈哈哈哈。 我只能说我们涵盖的项目领域更有挑战性了。
李哲:记忆比较深刻的是当年法国驻武汉总领事先生的府邸。
这个案子的谈判很有意思,平安夜那天中午一点到领事馆,设计方案的沟通很快达成了共识,领事先生对我们的方案非常满意,(此处隐去很多细节,只能说我们的设计之所以快速打动领事先生,是我们以执业的专业度,帮助解决了好多领事先生认为无法解决的难题,而且解决的他相当满意),接下来的小插曲是关于项目实施环节,为了一万五千块钱的工程款差额,我们一直谈判到了华灯初上。他当时给我们一个最后通牒,如果说是少一万五千块钱的话,就让我们第二天上午8点签合同,说在你们国家这个价格没有问题了,否则就算了。
出来领事馆,外面已是满街的红男绿女了,一同去的合伙人说明天去签吧,我说绝对不去,因为我们要做的是品质的服务保障,宁可这个单子不接,也不能少了品质的保障。
第二天上午,领事先生订好上午10点的飞机去上海跟家人过圣诞节。但一直没有等来签约的我们。他的秘书给我打来电话,指责我们:“怎么把领事给惹了,领事先生改签了机票,按我们的价格签约 “,我跟她说,我们是在坚持品质的保障。
做项目沟通时,领事先生对中国文化非常痴迷。把从市场里面淘到的旧玩意儿,都要融入到空间里。雕花木床前面的柱架、挂落,他以为是一个门,要把它融入到会客空间走道门上。 他对这些残缺的老物件,视若珍宝;反而他们家里面红木的餐桌、餐椅并不在意。当时设计尺寸的时候,里面有一个榫头,如果按照一般的处理手法就是直接锯掉或者直接固定到垭口。 但了解到领事先生的特殊嗜好,我要求工人尊重业主的尊重,老物件一点都不能拆掉,宁肯把瓷砖凿一个洞对接,因为瓷砖是可以替换的,而尊重是无法替换的。
整个项目,我们不管从空间设计,还是施工的细节处理都尽心尽力。项目做完之后,他的秘书又打电话来说:“你们用了什么魔法?这个领事先生到武汉来,还没有对任何一件事情满意过,但对你们所做的一切都非常满意。”
这个案子让我最大的收获是领事先生谈判以后的契约精神,包括我们自己的服务意识,这种服务意识的完善,其实也是在完善契约精神,这是我们的执业之本。
李哲:太多了。我曾是发改委古村落保护与活化加旅游开发的顾问之一。经历了很多有可持续理念的创意,很接地气的创意,因为诸多的不可逆因素,以及方方面面的角力,最终很难落地。
可惜的事情太多,很多因素都是设计师不得不面对的现象,有些因素列举起来也很敏感,就不逐个列举了,自己把握取舍就好。
李哲:我的习惯是先找最难打理的节点展开,然后玩它一把,玩着玩着整个就好玩了。
李哲:我非常热爱自己的执业身份,玩好了每一个好玩的案子那一天,我是感觉非常非常舒适,很完美。
我偶尔也喜欢写写文字,写的有情绪了,也是我最“舒爽”的一天。
但这些都只是辅助真正“完美”一天的序曲而已,真正完美的一天是带着家人到喜欢的地方度假,在愉快的假期中享受自然,享受生活,只有享受到了,才会触摸到下一个的完美。
李哲:不管是空间,色彩、材质,我很在意它的层次关系,光影关系。我对内在构造、光影关系、材质运用的绝对的合理性非常在意。而节点关系、元素都不是我要看的东西。
李哲:有名必然带来利,所以谁都希望自己成名,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也真切希望置身世外,现在的每年对设计师来说,真的太累,不停的会被邀请参加种种“以设计名义“的秀,不参加得罪人,参加真的是好累。
看着好多“戏精”在秀着那些自己所谓的“风格“,更觉得无聊。
那些真正的设计成就者有定义自己的风格吗?估计回答只有呵呵了,记住,做自己的设计,风格一定是别人来定义的,而且是要经得住历久弥新来检验的!
李哲:安藤忠雄,阪茂,卡洛·斯卡帕。
我喜欢把简单的东西做得非常有内涵感,我也希望像阪茂那样,可以让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东西,焕发出新的活力和新的生命,有可持续性。
我是非常欣赏这类真正在“做设计”的设计师,而不是靠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去衬托自己的设计师。我经常也会参与一些项目以及赛事的评审工作,靠元素“豪华”堆砌的项目,靠外表的过度表现来赚取吆喝的设计,在我这里是得不到加分的。
白居易《大巧若拙赋》有云:“众谓之拙,以其因物不改;我为之巧,以其成功不宰。”就物之直象循其自然,因物不改,借其自然巧工之意,带入器物制作的匠造之中——这才是设计师应有的修为。
李哲:刚才提到的领事先生,我非常感恩他的认可,让我的心变得更加坚定和强大了。这种内心的成就感,也会助长一个人的发展历程,找到自己在行业里存在的意义。
李哲:我有很多的“藏书“,贡布里希的《秩序感》,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雪莱诗集》以及后面的好多好多,这些书藏着用来给自己装深邃加分的。
经常关心的书,就是蔡志忠的漫画,因为这位老兄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了,让我读起来很轻松。
除此之外,现在最喜欢看的书在路上,所谓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李哲:从我个人来说,最感兴趣的是建筑方案设计,酒店空间,博物馆空间,有品位的办公空间,特色民宿,庄园。
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遇到合适的点,去做一个完全自主的空间,自己享受,并且也能感染到别人,给自己更大的存在感。
李哲:如果不做设计师,我的理想职业是做一个庄主,有那么一块地,去践行自己喜欢的酒店。还可以做一些相对闲适一点的园艺,激情来了就再画一下画。有三五好友经常可以放纵一把,好好品味生活。
我喜欢旅行,有钱的话常态去各种自己喜欢的地方度假也是我的除设计师之外的理想职业吧,哈哈。
李哲:我会提醒自己用以外的眼光去看,以外的角度去发现,而不是人云亦云的角度。
李哲:未来的室内设计只会走向越来越成熟,这个成熟是多方面的。审美的逐步成熟和可持续观念的成熟是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汉厚联合设计董事/首席创意总监
汉厚.柏合建筑师事务所董事/首席创意总监
深圳美术装饰集团设计研究院/湖北分院院长
高级室内建筑师
中国建筑学会室內設計分會理事/华中区域副主任
「中裝教育」首批设计教育实训导师
武汉建筑装饰协会常务理事/设计分会会长
第七届中国国际空间设计大赛组委会委员
第九届中国国际空间设计大赛评审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
武汉地区设计赛事/设计项目评审委员会常委
湖北室内设计总评榜特邀评委
连续两届中国样板房设计TOP50强精锐设计师奖
全国有成就的资深室內建筑师奖
第八届中国国际空间设计大赛别墅方案类金奖
中国首届酒店与别墅精英邀请赛优秀奖
蒂森克虏伯杯别墅设计大赛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