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下午好。非常感谢大家来参加图软2017新片发布会。现在我们首先邀请图软中国团队为我们分享ArchiCAD 21创新与发展。
现在有请第一位分享嘉宾,图软全球副总裁Bence Kovacs,为我们分享图软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发展战略。 May I invite Bence Kovacs to come to the stage and share with us 有请
图软全球副总裁Bence Kovacs
Bence Kovacs:大家好,接下来这段时间里将由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些新鲜的东西。大家刚吃完饭,大家先欣赏一段视频吧。(视频播放)
看完这段视频大家可能已经知道下面我的演讲内容就将围绕着ArchiCAD 21新版本新功能给大家展开介绍,当然,我只做上半部分的演讲,下半部分将由我的同事make陈给大家带来。下面我们就开始介绍新的ArchiCAD 21。
一直以来,大家可能知道我们图软公司并不是只专注一款ArchiCAD产品软件的开发,我们一直都专注于给建筑师和工程师提供一个更方便、更顺畅的工作流程,所以我们接下来的介绍也是不光聚焦于一款软件,而是给大家带来更加新鲜的,更加高效率的一个工作流程的展示。
我们今天的新功能介绍将分为下面四个部分来进行。第一部分是关于概念设计阶段,也就是我们在概念设计阶段,图软是通过什么样的技术搭起概念设计的模型和BIM设计之间的桥梁,使得我们BIM软件,还有BIM模型,介入实际建筑设计的时间更加提前,也就是在我们建筑设计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BIM引进我们的设计当中。第二部分就是在我们做细节部分的时候,我们是如何用ArchiCAD去完善我们的BIM信息模型。第三部分,我们将把视角放在整个AEC行业,来介绍如何通过ArchiCAD来实现各专业之间的专业的协同工作。最后,我们还会给大家展示一下,如何运用我们ArchiCAD 产品来完成BIM信息,还有BIM图纸,在建筑设计各参与方的这种高效的传递。下面我们就从第一部分开始介绍。
说到概念设计,可能大家用得比较多的是Rhino加上Grasshopper,这两款软件我们可以算它是算法软件。算法软件,大家大都会用它来做一些概念设计,也就是一些建筑外形的找形工作。但是我可以更自信地告诉大家,如果你有了ArchiCAD这款软件之后,算法设计可以给你带来更多的其它的好处。
在大概是一年前,我们ArchiCAD推出了和Grasshopper实时互联的插件,也就是我们在ArchiCAD里面所有的信息都可以实时地从Grasshopper还有Rhino里面直接获得,有了这款插件,我们就可以在设计的初始阶段把我们的模型赋予它BIM信息。经过这一年的发展以后我们收集了大量的建筑师反馈的一些问题,并且对插件也进行了更新,所以,随着ArchiCAD 21的面市,我们这款和Grasshopper的插件也进行了更新。下面我就想通过实例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在新的ArchiCAD和Grasshopper的连接中我们又增加了哪些功能。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打开的是三款不同的软件,左上角的这款就是Rhino,这边是Grasshopper,下面就是我们的ArchiCAD。之前我已经编好了一些算法,我所要做的就是在我们只有Rhino模型的时候,只有一些线条的时候,我们如何去获得一些建筑师需要的一些信息,比如我们的建筑面积是多少,我们的业态是如何划分的,这些信息在我们即使没有任何BIM模型的情况下也是可以获得的。
首先就是先要把Grasshopper和我的ArchiCAD进行联动。新的ArchiCAD 21和Grasshopper的连接增加了区域的功能,也就是通过这个功能我们就可以赋予任何闭合的曲线,闭合的空间,闭合区域的这种功能。首先我把之前做好的一些功能的分区,把它赋予到这些闭合曲线里面。大家可以看到,现在不同的颜色就代表了不同的分区,这是一栋高层建筑,在地面以下它是停车场,首层及以上几层是商业业态,再往上黄色的部分是办公楼,再往上就是我们的公寓。有了这种联动,我们只需要轻轻地点击鼠标就可以从ArchiCAD中获得建筑面积,还有功能划分的这些指标。当然了,我们所有的指标也都是自动生成的,大家可以看到,在这里就会统计出各种业态它现在的建筑面积是多少,包括整栋楼的建筑面积是多少。
如果在概念设计阶段,甲方对我们这种业态分布不满意,想更改的话,在Grasshopper里面也是非常容易轻松地实现的,下面我们就把最上层的这个住宅增加几层比较大型的豪华公寓。
大家可以看到,我就是在最顶层的四层加上了一些豪华公寓,可以看到我马上就可以在我的ArchiCAD的统计清单里面看到,它已经反映到了我的清单里面,并且所有的建筑面积的相关信息也可以实时地获得。当然,我们也可以从模型中更直观地看到在顶部的地方已经加入了我们新增加功能的一些分区。在有了这些分区之后,我们在确定了它的概念设计,我们还会把这个模型推向它的方案设计以及之后的初步设计。所以在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加入一些(梁板柱)的概念。
当然,有了Grasshopper和ArchiCAD的联动,我们只需要用几个简单的电池块就可以赋予它一些BIM信息。比如说在底层,我们会有一些挡土墙,还有比如说我们这个塔楼的核心筒,还有我们外围的这些柱子。大家可以看,很轻松就可以把我们简单的BIM信息赋予到这个概念模型中。当然了,我们可能还会想加入一些楼板的信息,我们只需要在Grasshopper里增加一个电池块,它就会默认把闭合的曲线变成楼板。
也许我们觉得现在这种楼板还不能满足一些我们给业主展示的要求,比如我想再加入它的顶层来得到实际我们留下的建筑净空有多少,这样的话我们就需要再加入之前定义好的一些楼板的信息。
在新的ArchiCAD 21中我们还引入了收藏夹的信息,也就是Grasshopper可以调取ArchiCAD之前我们建好的一些收藏的东西,比如说我们加入之前建立好的带底层吊顶的收藏信息,大家可以看到,马上我们就可以看到,现在的楼板就变成了上面有建筑做板,下面有顶棚,所以就是非常快捷地就可以获得基础的一些BIM模型。
当然了,除了这些功能以外,我们还有另外一个功能,就是非常便于做概念阶段的设计,也就是这种建筑找型。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在概念设计阶段会给业主提供不同的这种外形,还有它建筑的高度,以及建筑的不同,来让他进行节选。我们如果有了Grasshopper和ArchiCAD这种联动,我们可以保证算法的理念不变,也就是算法的这些电池块不变,我们只改变最开始的时候我们想要这个建筑是什么样的一个外形,只要改变这个外形曲线,就可以得到不同的设计方案。在得到设计方案之后,我相信我们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还需要进行图形的一些绘制,我们除了有模型,还需要有图纸。
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是我们在确定了最初的概念设计方案之后,我和我的同事大概花了4个小时的时间完善了一下这个模型,其中加入了它的外墙,还有就是加入了一些渲染所用的周围的一些环境,而且还包括了一些在办公的基础的家具,就是说这些所有的东西我们都可以通过Grasshopper和ArchiCAD的这种联动,非常省时省力高效地就可以完成。当然,包括最后的图纸,这里面就是某一层的建筑平面图,这个建筑平面图也是通过Grasshopper和ArchiCAD的这种联动,可以由ArchiCAD最终自动生成这些图纸的信息,包括一些比如说我办公区域的划分,防火区域的划分,这些都可以通过ArchiCAD自动获得所有的指标和信息。
还有,比如这是剖面图,剖面图也是由ArchiCAD自动生成的,而且包括一些自动的标注信息。比如,这个剖面图里会示意我的楼板的做法,还有我幕墙的高度和周长。而这些自动标注的信息也会根据你对模型的改变而自动改变它所呈现的这些信息,也就是说所有的这些2D图纸的信息都是自动由ArchiCAD来完成的。所以,大家看到,有了我们的ArchiCAD和Grasshopper的这种联动,我们就可以在概念设计阶段,使得这种设计变得非常的简单和简便。
这部分的最后还想给大家看一段视频,这段视频是我们收集了我们ArchiCAD用户在用Grasshopper去做建筑设计的一些集锦,是在过去5个月中慢慢收集来的,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视频播放)
好的,这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第一部分的内容。下面我们就聚焦于ArchiCAD 21这款新的产品。
在介绍这款新的产品之前,我想和大家聊一聊之前我们BIM发展的一个进程。在过去20几年中,我们用BIM软件大多是用来满足我们自动出图的要求,还有就是能够满足我们关于一些建筑基本信息的提取和其它专业之间协同工作的一些要求。但是真正专注于建筑师如何做好设计,我们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并没有真正地做到,用以带给建筑师更多的一些建筑上的自由。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本作为建筑师大家非常熟悉的一本书,这本书是介绍了建筑师在做建筑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哪些基本的规则和规律。其中有一章就是专门讲到了楼梯的概念,楼梯在一个建筑里虽然不气眼,但是它是建筑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且也是非常复杂的,这本书花了大概15页的篇幅来介绍如何设计出满足安全的要求,又能满足美观的要求,又能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的楼梯。我想这个楼梯大家比较熟悉,这个是当年乔布斯请建筑师贝聿铭在苹果的总部设计的一款玻璃的旋转楼梯,之后乔布斯把它用在了世界各地的苹果专卖店中,那就是我们如何才能像大师那样设计出大家都非常喜欢的建筑作品呢?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经过我们一年的研发,ArchiCAD推出了这种预测式设计的理念,也就是说,我们只需要告诉程序一些基本的规则,程序就可以根据它自己的计算来给出我们最合理的解决方式。下面我们还是通过一些实例来看看我们是如何在ArchiCAD 21中进行设计的。
首先,从最基本的开始。通常我们有了楼层以后我们就会设计楼梯。我们如何在ArchiCAD 21中利用楼梯工具去进行楼梯的设计呢?很简单,只需选择楼梯元素,选择你想设置的位置,拉动鼠标,这样我们就可以设置好楼梯。当然,我的位置可能有些不太合适,我们可以移动它,给它移动到这个楼层。大家可以看到,就是简单的几步我就可以建出楼梯。但是在我建出楼梯的这简单几步中,有很多事情是需要我们考虑的,比如楼梯踏步的宽度和高度,还有楼梯休息平台的位置,但这些所有的信息都是我们在进行楼梯绘制之前先告诉程序的,它可以基于我们中国的规范,也可以基于任何世界各地的规范和规则。当我们给到程序我们是如何定义这些规则的时候,程序就会根据这些规则告诉我们如何去绘制这样的一个楼梯。
当然,我们还可以从上到下去绘制楼梯,比如说我要从上层往下层绘制,同样,我选择楼梯,改变输入的楼梯方向,从顶部开始,我想在中间的位置再设置一个休息平台,大家看,我只是经过简单的拖拽就可以实现。另外,这个楼梯也是和楼层相联动的,也就是说我们改变了楼层的高度之后,楼梯的设置也会自动地根据楼层的高度去进行变动。假设我想改变楼层的高度,从3米变成3.05米,大家可以看到,可能你没有看出它的变化,因为我只改变了5公分的楼层高度,但是程序已经帮我们自动又计算出了所有的踏步的高度。下面我再把这个高度改得大一些,变成4米。这时候可能根据我之前设置的楼梯规则,现在这个楼梯的设置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从一层到二层的这种功能需要了,这样的话它就会显示红色,而我们如何去更改呢?也很简单,选中这个楼梯,打开它的属性,在这里有一个惊叹号,它会告诉我们,我们只需要调整什么就可以满足功能性的需求。大家可以看到,我只需要简单的根据程序的提示来更改一个提示,我们就可以完成楼梯的这种更改。
下面再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就是如何在一个楼梯间中按照不同的方式来绘制楼梯。假设在这个楼梯间中我想绘制一个从一层到二层的楼梯,我们先点楼梯,从中间的部分我想设置休息平台,在休息平台结束之后我继续设置楼梯踏步,大家可以看到我现在就设置完了。但是有个问题,现在这个楼梯已经多出了我的楼梯间的范围,那在这种情况下我是否需要重新绘制楼梯呢?答案是不需要的,我们只需要经过一些简单的更改。大家看,随着我鼠标的移动,楼梯踏步的设置就会重新计算,来满足我想要的要求。
下面,我还想在这个楼梯间里画一个和这个楼梯非常匹配的一个楼梯,也就是从楼梯间的(最端面)开始。之后,我还是绘制楼梯平台。大家可以看到,简单的几步,我就可以完成楼梯的设置,而在这个楼梯设置的背后就是我们之前告诉程序我们要完成什么样的规则。
最后还想给大家展示一下,如何在一个最小的空间内设置楼梯。还是从一点开始,先绘制楼梯踏步。因为是最省空间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可能就不想设置休息平台。在我完成我想要的设计的时候,可能是因为我的一些规则的问题,它根据我的设置是无法找到,或无法完成楼梯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程序会根据算法来推荐四种不同的方式,你可以从中选取你最喜欢的方式,我选择了这种,大家可以看出,非常简单地就完成了最下空间的楼梯设置。
当然,我们还可以利用魔棒工具,也是我们ArchiCAD所独有的一种魔棒工具。可以看到,我只需轻轻地点鼠标就可以完成沿这种曲线,或者是不限墙的楼梯的设置方式。前面讲的都是如何进行楼梯的设置。
下面给大家讲一下,如果我已经设置好了楼梯,因为一些条件的限制,我想更改楼梯的设置是如何实现的。我们的程序有两种更改这种楼梯的方式,一种是只更改边界,而其它的包括楼梯踏步的高度,还有宽度都不改变,这种方式我们只需轻轻地点击鼠标,先增加两个节点,再拖动楼梯的边缘,上面也是一样,只需拖动楼梯的边缘,让它来满足这种曲线墙的设置。当然了,大家可以看到,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只改变了楼梯边缘的条件,并没有改变楼梯踏步的宽度和任何设计楼梯踏步的尺寸,而在这个案例里我们可以改变楼梯的中心线,改变中心线也就是我们可以按照这个弧墙的总宽度来设置这个楼梯。大家看到,这个楼梯也就是改变了楼梯的上端和下端的楼梯宽度。当然,两种方式我们也可以混合在一起进行设置。可以看到,这个就是我又改变了楼梯踏步的尺寸,又改变了它的边缘条件,通过这种更改我们就可以得到非常漂亮的楼梯的形态。
我想,关于楼梯的介绍,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到这儿,最后还是想给大家看一段视频,这段视频是我们ArchiCAD团队的工程师把一些经典案例的楼梯,用ArchiCAD重新进行了这种模型的处理。之所以我们想做这件事情,是想给大家展示一下我们ArchiCAD楼梯新功能是有很大的能力去帮助建筑师去进行真正的建筑设计。(视频播放)
好的,这就是我的关于ArchiCAD新功能给大家做的介绍,下面把时间交给我的同事make陈,让他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新功能的介绍。
make陈:非常精彩的视频,也非常感谢我的同事郝越为大家带来精彩的功能介绍。当然ArchiCAD 21的新功能还远远不止这些,接下来我为大家带来与BIM协同、Open BIM协同,以及我们工作效率提升相关的一些新功能的介绍。
那么我们知道AEC行业的工作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并且冗长的工作,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的设计人员需要不断地与其其它专业的设计人员进行专业的协同数据交换和配合,这些专业人员又在各自不同的领域,使用着各自专业的设计产品软件,为了实现这些软件之间相互的协同和数据交换,我们说ArchiCAD一直在它的数据开放性上都是业界领先的。同时,它也是目前在市面上支持数据转换格式最多的BIM设计工具,对于(IFC)这样的通用数据格式它的支持度也是非常友好的。
我们为什么要去做这个数据转换,当然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协同,提高我们协同的效率,所以大家看到在这里我们有了参照模型的工作方式。我们这里说的高效同时包含着两个含义:第一,是我们时间和效率的提升。第二,是我们配合协同的有效性。
在以上我们对这个行业的认知,图软公司这30年的积累,以及我们行业不断对我们提出的挑战和需求,我们深知只有开放和协同才能够保证我们的数据,才有可能使得我们的数据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能够流转,才能完成我们最终的协同目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在过去的30年当中,图软公司都不断地坚持和推广Open BIM理念的原因。
接下来,让我们打开新的ArchiCAD 21的软件,让我来一个一个给大家展示一下我们在ArchiCAD 21当中有关协同的一些新功能的演示。
在我的这部分演示内容当中,我把它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分我们会集中为大家介绍,跟Open BIM协同相关的一些新功能。对于Open BIM这个板块我们把它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我们在使用ArchiCAD 21,如何将数据导入,如何实现IFC模型的协同,以参照模型的方式来进行协同工作。第二部分我们要为大家介绍的是ArchiCAD 21当中新增加,并且改进的碰撞检测功能,如何使用碰撞检测功能去在不同的参照模型之间发现问题,控制我们的设计质量。第三部分我们要更多地专注于BIM数据的管理,我们要使用ArchiCAD 21当中的类别管理功能,将我们的BIM数据、BIM构件进行分类,完善它的分类格式,保证我们导出的数据跟其它软件进行数据交换的时候,构件的类型能够被准确地识别。
首先我们给大家看的是热链接IFC功能。我们以往对于IFC文件的处理实际上都是基于文件的导出和导入,当然我们也提供了像不同版本的IFC文件之间的对比功能,但是基于这个基础上我们认为还是不够的,为什么呢?因为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当中,我们真实的工作当中,我们需要与其它的专业人员,或者第三方的设计机构进行配合,他们每天都在交换着不同的数据文件,我们希望找一种更直接、更有效的方式来引入这些文件,那么ArchiCAD给到的新的解决办法是热链接功能。
在这里我们打开热链接管理器,每一个熟悉ArchiCAD软件的用户他们都会知道,热链接模块这个功能是在我们每天的工作当中被频繁使用的,它可以很好地解决我们文件引入,以及减少我们大量的重复工作。对于IFC文件,在ArchiCAD 21版本当中,我们可以直接在放置热链接模块的这个对话框中去调用,把我们的IFC文件放到我们当前项目当中。在这里大家看到我同时用这个功能,将我的结构IFC模型、设备MEPIFC模型和场地IFC模型,都引入到我的这个项目当中。
那么我们说为什么要放进来?一旦放进来之后我们就可以实现以建筑模型为背景的这样的方式来检查我们其它的设计模型。大家看到这个案例是我将建筑模型使用ArchiCAD当中的图形覆盖功能将它变为一个透明的状态,来检查建筑与建构模型之间有没有发生冲突的地方,那么以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更轻松地去查看,以及控制我们的这个设计质量。
当然,我们同时也放入了MEP模块,也就是我们的MEP模型,设备模型。如同其它的IFC模块的管理方式,我们只需要在里面通过一次点击,就可以整体地选中我们的这个IFC模块,并对它进行进一步的编辑。
当然,我们说其实在我们的协同过程当中,引入文件只是第一步,而且这一步并不是最困难的,最困难的在什么地方呢?最困难的是我们要频繁地去更新这些文件,保证这些文件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所以说,在这个过程中更新才是我们最大的挑战。熟悉ArchiCAD软件,并且使用过热链接的用户相信都不难了解,只要我们在热链接管理器当中看到,在这个里面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我刚才引入的这些IFC文件,那么每一个IFC文件它的时间是什么时间,那么我可以确定这是不是我最新版本的IFC。那么在这个里面你可以对这个文件进行更新,也可以去重新链接。比如说,你收到了另外一个文件,那么这个文件可能是新版本,你将它放置到一个全新的位置,你也可以重新去链接它。那么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保证我们协同配合的有效性,这才是我们协同过程当中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
当然,这里我们看一下,更新后的MEP模型,所以大家看到,现在的这个MEP模型里面它包含了更多的细节,像这些风机,更多的管件路由都在这里面。
这是我们要介绍的第一部分的内容。
为什么我们要将这些模型放置进来?原因也很简单。当然我们刚才也提到了参照模型的工作方式。那么我们将它放进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检查不同的参照模型之间是否有碰撞,是否有设计问题,从而来控制我们的设计质量。而在ArchiCAD 21当中我们要使用的就是碰撞检测功能。
当然碰撞检测功能,在我们旧版本的ArchiCAD当中也有提供,但是碰撞检测功能是随我们的MEP设备模块一起的,同时它的功能也局限于检测MEP构件,就是我们的设备构件与土建构件之间的碰撞冲突。到ArchiCAD 21之后,我们将我们的碰撞检测功能内置到了ArchiCAD软件当中,所以在这里大家可以直接在ArchiCAD软件当中调出碰撞检测功能。
我们说,在以前我们可以使用ArchiCAD的碰撞检测功能来检测MEP构件、设备构件与土建构件之间的问题,发现这些问题。当然我们也可以使用其它的第三方软件,例如像(43:04)这样的软件来协同我们完成这样的工作。现在你不一定需要去安装MEP模块了,你可以直接在这个里面去调用,这带来的两个好处是随着我们ArchiCAD 21本身的计算引擎的提升,那么你在去做这个碰撞检测的时候,它本身的检测速度也得到了优化。
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碰撞检测的工作原理。首先我们会定义两个选集,在这个界面里面大家看到我这里实际上是定义了两个选集,这两个选集给我们界定出了两个组,这两组构件之间,我们可以检测它们之间是否发生了碰撞。
比如说,我现在给大家演示一个,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最常用的场景,就是检测我们的设备构件与结构构件之间的碰撞冲突。在这里,第一个选集是我的设备,我定义的方式是属于这个图层的所有设备元素,而第二个选集的定义方式是我的结构,那么这里的定义方式是用的我的元素类型,也就是创建我的结构模型所用到的这些工具。那么我们现在可以去点击检测,一旦我们检测完成之后,大家看到这里我们得到了65个冲突,也就是在它们之间有65处发生碰撞的地方。点击进去,可以调出我们的批注工具,在这个里面,所有的冲突我们都可以看到,当然这个只是我们做了一个大范围的去检测,这里的问题我觉得太多了,我们可以把这样的选集界定范围制定得更精确一些。
接下来,我们把它做得更细致一些。我们需要的还是打开我们的碰撞检测功能,我们要做的只是需要做我们的MEP构件和我的基础之间的碰撞检测,我们把这个范围缩小。首先,我们在第一组当中选择的是所有的MEP构件,在第二组当中选择的是我的基础。在这两个定义的时候,大家可能已经发现问题了,这两个它的界定方式是用了构件分类的方式,我们会在后面详细为大家介绍如何在ArchiCAD当中做构件分类。现在我要告诉大家的只是一点,就是在ArchiCAD 21当中我们对于选集的界定方式增加了构件这一类,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使用构件分类来界定你的元素范围都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方式。
这个时候我们再去检测。这里,大家看到,在我的设备元素与我的基础的结构构件之间总共有16处碰撞,点击继续我们会看到这些碰撞。选择其中的一条,这个碰撞的位置它会高亮显示出来,显示在这里。当然,我们可以决定如何去处理这个碰撞,我们可以给它加上我们的评论和备注。如果我们希望别人能够更轻易地找到这个位置,我也可以把这个视图捕捉出来,可以通过我们的BCF文件分享给其它专业。当我们使用BCF这样的配合文件给其它专业的人员的时候,他们是可以直接应用它的这个视图视角,大家会看到在我这个角度一模一样的位置,所以在找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们会非常地高效。这个是我们要说的关于碰撞冲突的一些内容。
我们说碰撞冲突也好,还是我们刚才的Open BIM也好,其实都是为了满足我们的协同需求而做的。可能刚才大家已经在想,我们这个构件分类是怎么做的。我们说构件分类呢,刚才我们给大家演示了两种它的应用场景,第一个是我们的碰撞检测,第二个是我们在去界定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样的分类用到我们的查找选择里面,那查找选择这个功能大家肯定也是常用的,每个ArchiCAD的用户他们都非常喜欢这样的功能。那么在查找选择里面我们同样可以使用分类的方式来界定我们的选择元素。
比如,在这里,我们要做的是选出所有的结构构件,就是我们刚才的基础这个部分。我们给它选定的选集是同样的操作,然后点击加号,这样我们就一次选中了所有的基础构件,当然我可以在三维当中将它显示出来。我们说为什么要去做这样一步操作,因为大家去点击这个。在我这里,我给大家看一下我们用了些什么样子的东西来创建我们的这个基础:我们用到了变形体,用到了量工具,还有柱子。所以我们用了非常多的这个元素来创建我们的这个基础。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是以传统的方式来做,那我们可能要界定非常多的条件,有不同的元素类型,可能属于哪一个图层。但是如果用元素分类,我们可以用一个条件就把我们需要的东西筛选出来。
我们说,对于元素分类来说,以上是两个应用场景。还有一个应用场景也是我们推荐大家去使用的,这个应用场景就是大家看到的,我们的交互式清单。在这里大家看到我是做了一个量的统计,这个量是我去修建这个基础的时候,我需要用到的混凝土的用量,大家看到在这个基础里面我实际上是含了非常多类型的构件,但这个不需要去管它了。
大家可以看到,在我的这个方案设置里面,我的界定方式就只有一条,就是我的构件类型属于基础这一条。
所以,回过头来给大家总结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对构件进行分类。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快速地帮我们搜索,并且锁定我们需要的这些构件,当我们需要与其它的人员进行协同的时候,我们能以最快最高效的方式把我们的模型筛选出来,并且传递给别人,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做构件分类的这件事的原因。
当然,我们说到构件分类呢,我们要给大家看一下,这个是在ArchiCAD 21当中新增加的类别管理器,我们是通过这个管理器给我们的BIM模型里面所有的构件分配它的类型。在这个管理器里面它实际上提供了非常直接,而且逻辑思维非常简单的操作模式,在这个里面它提供了一个树状图。比如说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个基础这一类,它在我们的结构元素里面。那么随着这一类元素,我们也可以赋给这类元素相关的信息,这跟我们在ArchiCAD 21当中的信息管理器有一点类似。
另外一点,其实大家去了解现在全球的一个BIM发展情况,大家一定会听到,其实在很多的发达国家他们已经有了符合当地要求的构件分类标准,这个标准呢,我们ArchiCAD 21它原生就支持这些标准的内容。
在这样的一个界面下,我们打开了这样一个网页,当然这个网页是由Graphisoft去管理,并且持续更新的。这里面囊括了来自全球各地最主流的构件分类标准,并且这里的东西是可以供大家免费下载的。
大家在这里可以看到,比如说像是NBS,那么这个是在英国被应用得最广泛的构件分类标准。还有其它的是在美国运用比较广泛的一些构件分类标准。一旦我们去找到并且下载之后,我们就可以将我们的这些标准导入到我们的当前项目当中,比如我这里给大家演示的是将我下载的也就是美国的构件分类标准,导入我当前的项目当中。
我们说在我们的协同配合过程当中,可能我们会遇到来自各个方向,甚至是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协同工作者,那么他们可能使用的构件分类标准都是不一样的。那么在这里,不管是哪一类的构件分类标准,我们都能将它导入。当然,我们的构件分类标准是支持用户完全根据自己的需求去自定义的,所以这个部分是我们说的关于Open BIM协同的第三个部分内容,也就是我们数据管理的内容。
当然,我的同事郝越刚才也给大家看了一些关于ArchiCAD 21当中的一些模型创建的功能,特别是我们的楼梯工具和栏杆工具。其实它本身是非常灵活,而且能够极大提升我们效率的一个工具。当然,除了那些部分,其实我们在ArchiCAD 21当中做了大量的功能改动,今天因为时间有限,我无法把所有的功能一一罗列给大家,但是这里我选出了一些用户呼声比较高的新功能,跟大家每天的工作效率相关的一些新功能,给大家做一些演示。
第一个是关于我们的参数传递。每一个用到ArchiCAD软件的用户,他们都会使用到参数传递的功能,也就是大家平常用的这个吸管和针管的功能。在ArchiCAD 21之前这个功能它承载的作用是什么呢?它会将一个元素A的所有属性一次传给另外一个同类的元素B。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工作方式是OK的,没有问题,但是在有一些情况下,我们希望这些元素的传递是可以选择的,不是全部,而是一部分。比如说这里我给大家演示的场景是我希望将左侧的门A,它的几何属性传递给右侧的这扇门,但是我希望右侧的这扇门它的ID号不要做变动。所以我的操作是什么呢?首先我吸取左侧的属性,那么在我赋予右侧门的时候,我这儿有一个设置,我要的这个设置是我希望它的ID不变,所以我选择的是排除ID这个选项,所以这个时候大家看到右侧的门已经被改动了,但是它的ID号还是一样的。
接下来的这个改动真的是一个非常非常小的改进,但是我相信每一个设计人员都会喜欢这个改进。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一点,我放大一点,然后打开(阵时限宽)。这里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如果我选中这个虚线,大家会发现,其实在这个虚线交接的位置,转角的位置,它的线段之间的连接是不准确的,尤其在我们去打印大的蓝图上,我们是希望能够在图纸上正确的看到这些线的交接位置在哪里的。所以在ArchiCAD 21当中,我们针对虚线的这种情况新增了一个选项,这个选项在这里,叫以单元片段的方式去排列,那么一旦我们点击之后,大家可以看到,所有的交接的位置都会非常完整地呈现给你,所以这样的一些改进一定是我们的用户在每天的日常当中都用得到,并且是非常符合他们的需求的。
接下来的这个改动是关于尺寸标注的。当然,ArchiCAD本身已经有非常完整的尺寸标注功能了,我们的尺寸标注功能,包括尺寸联动,包括增加、减少,或者删除尺寸,都非常地方便。但是,我们的用户也很苛刻,有些地方的用户希望这个标注得更快更智能,面对的就是下面这种情况,当我们要去标注复合墙体的时候,他希望这个复合墙体能够自动识别到它每一个层次结构的厚度,以及我这道墙的中心线在哪里。我们在ArchiCAD 21当中的标注工具里面新增了这样两个选项,分别是核心表面和参考线,一旦我们勾选这两个选项的时候,大家可以看到,我这个复合结构就会被正确的标识出来。当然,跟所有其它的这个标注尺寸一样,它本身也是跟我的元素联动的,当我要去转变我的参考线的位置,或者是要去改变我的这个构造层次的时候,这个尺寸本身也是跟它联动的。
下面看到的这个,刚才其实我们说了很多,其中也提到了一些包括构件分类,以及信息这样的概念。如果大家在国内这几年的BIM圈子里面,大家会慢慢地发现一些转变,BIM数据已经从原来单纯的一个设计数据,更多的还要承载数据库的一些功能。那我们说,做为一个数据库,你这些数据只有存在的价值,而没有被夺取,那这个数据库本身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所以在ArchiCAD 21里面,我们将我们的文本标签工具新增了一个自动文本的功能。标签实际上是我们在图面上用来去读取和表达我们这些构件数据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具,在这里我们可以去增加我们的自动文本。比如说,我在这里需要增加的自动文本是我柱子的这个(58:50英文),我还需要给它增加一个基本的信息,比如说高度,这些都可以按照我们的需求去增加它。那如果我的柱子改动了,当然这些它也会自动改动。同时,如果我们使用同样的一个标签,比如说我们要去标注这道墙,那它也会把这道墙相关的属性自动地读取出来,这个是我们在做图面表达的时候,当我们已经输入了这些数据之后,如何在我们的图面上快速地去重现这些数据。
大家看到这个功能是我们的一个剖面图,以前在旧版本的ArchiCAD当中,我们要去控制一个剖面或者是立面的范围的时候,我们需要在剖面图和平面视图当中不断的去切换,去调整我们这个剖立面的水平范围和深度。那么在ArchiCAD 21里面我们提供了一种更直接的方法来做。
大家可以看到,在这里我们有四个边界,左右和上下各两个,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边界直接来拉动,来控制我的剖立面范围,我们认为这种方式是更直接、更符合我们设计师思维逻辑的方式。
这个是关于我们在图纸文档方面,在ArchiCAD 21当中增加的一些内容。
当然,我们说了,ArchiCAD 21当中我们增加了很多的关于模型创建的一些东西,最大、最显著的可能是楼梯跟栏杆工具,但是我们有一些小的工具是我们每个用户每天都在用的,我们认为这些工具的改进也一定会得到大家的喜爱。
第一个是多重复制。比如说,我们大家现在面临的情况是,我希望在我的这个场地上沿着我的这个弯折的道路能够去复制我的这个室外灯具。以前我们可能需要一步一步地去操作,但是,在ArchiCAD 21当中针对多重复制功能,它增加了两个选项,那么在这里我们选择的是旋转路径,它允许我们首先去拾取一段路径或者是一个外轮廓线,那么再次点击,这个时候随着我们鼠标的移动,你会发现它有一个提示效果出来,这样就可以很快地完成我们的这个步骤。你看到,在每一个半径的方向,我们的每一个灯具,这个灯具它都会自动地去旋转一个向心的角度。
同理,我们还有另外一种方式,这个方式,在这个案例里面,我们要去布置一片树林。当然这种情况我们希望布置过程要快,但是,我们希望它看起来不那么呆板,看起来更自然一些,所以在这个ArchiCAD 21里面我们也提供了因为随机布置的方式。跟刚才一样,我们首先去拾取一点轮廓。这里选得有点多,好像有点挑战我的电脑,OK。当然大家可以去尝试一下。
这些方式我们认为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当中都可以很好地帮我们解决效率的问题。
最后我们要给大家演示的这个功能是关于我们的文档管理的。实际上,在这个设计过程当中,我们说BIM跟CAD最大的区别其实是,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不断地去管理我们的BIM数据。我们在ArchiCAD当中有视图映射这个选项,其实它本身就能够很好地帮我们管理和过滤我们需要的图纸,以及3D模型。但是我们发现有这样的一种情况,我们在以前的ArchiCAD版本当中是不能去做的。如果我们发现一个3D视图,并且我们认为这个视图的设置是OK的,我们希望将这个视图的设置传递给其它的3D视图,那么在以前的ArchiCAD版本当中是做不到的,我们需要一个一个去设置。而在新版的ArchiCAD 21当中我们新增了一个叫做3D样式的这样一个概念。那么在这个里面,所有跟3D显示相关的,你使用的3D引擎,你的轮廓线,你的阴影显示方式,你的背景,只要你能想到的,我们都可以在这里去定义,当然,你需要的每一种样式也是完全可以公用或去自定义的。
比如说,我希望我的这几张图,我在这里为我的这栋楼创建了这么几个方位的视图,我希望这些图看起来能够更生动,我希望看到它的阴影,看到它的建筑轮廓。所以我要做的就是去选中它,视图设置。大家可以看到在这个视图设置里面我们新增了一个3D样式,我要找到的就是(01:04:35英文)。那么不光是这张视图,就是我刚才选中的所有视图,它都会一起按照我们刚才的设置去改动。
以上这些是我们给大家带来的关于ArchiCAD 21在协同、Open BIM协同和效率提升方面的一些新功能软件操作的演示。
那我们说,在我演讲结束的最后部分我们想回顾一下,回到我们前面所提的几个阶段,强调一下我们Graphisoft的图软在每一个阶段为各阶段带来的技术解决方案。
在第一个概念设计阶段我们带来了Grasshopper参数化设计的概念,让它跟ArchiCAD实现数据联动。当我们进行方案深化的时候,我们带来了创新的楼梯和栏杆工具,让我们的模型创建的自由度和效率更高。当我们进一步需要去与其它的专业人员进行协同的时候,我们新增了IFC热链接功能,智能的碰撞检测,以及类别管理器这样的方式,来帮助我们完成和管理我们的协同数据。当然最后我们不得不提的是我们的移动端数据访问方案,它是一款几乎是零技术门槛的BIM解决方案,它能够让所有的人都能够享受到BIM数据给他带来的高效和便利性。
实际上在我们真实地跟这些客户接触过程当中,ArchiCAD不仅承载的是一种设计工具,而且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营销工具。
这里大家看到了我们ArchiCAD 21新的产品包装,最后我们以这个产品包装上这个楼梯的创建视频来结束我的演讲。(视频播放)
以上是我为大家带来的ArchiCAD 21新功能的介绍,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感谢刚才图软中国团队为我们分享的ArchiCAD 21创新发展。因为我们的主打产品是由建筑师开发设计,并且主要是针对建筑师的三维软件产品,所以我们多年来都获得很多用户的好评,也是获得很多国际性的奖项。今天早上我们也有很多嘉宾跟我们分享一些案例,还有一些用法,刚才中国团队也告诉我们一些新的功能,比如说刚才的示范当中你看到很多新的功能,就是比较更容易、更简单的方便的去用,还有就是文档的管理,还有楼梯、栏杆方面也是更细致地画下来,所以我相信很多用户也是非常喜欢这个新功能。
当然,我们今天除了中国的团队,还有我们不同的团队介绍我们图软之外,也非常高兴和荣幸请了一些嘉宾跟我们分享不同的方向。下面我们有请对于建筑设计,还有建筑学科有深切了解的嘉宾,他是来自香港的代表,现在有请图软亚洲区总经理施定邦先生来到台上准备一下,有请。在准备的同时,今天我们其实非常开心,也有很多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公司的代表跟我们分享他们的一些想法,还有他们的专门知识,还有一些用户的想法。现在在大屏幕上已经显示了我们嘉宾的一些背景。其实我们今天很多的嘉宾都是来自不同的公司,他们对我们图软的产品都有非常深刻的了解。当然,最重要的,各位也想知道在建筑设计和建筑学科BIM的情况是怎么样的,现在我们有请施定邦先生给我们介绍一下,有请。
施定邦演讲现场
施定邦 :(英文略)
主持人:感谢精彩的分享。刚才施定邦先生跟我们分享了很多故事,设计从总体规划,概念设计,软体图的设计,设计也都是非常地注重。刚才他为我们分享了建筑设计,还有建筑许可证提交的BIM,也分享了一些案例,如何利用ArchiCAD做出惊喜的效果。当然了,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政策,就是我们香港政府最新的治政报告当中要求建筑师BIM建筑图的提交,所以ArchiCAD是一个非常灵活,也非常好用的软件,可以帮助大家了。
好了,在这个时候我相信各位也想知道BIM在大型项目当中的应用情况,现在我们邀请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BIM负责人彭帆先生分享一下,有请。
在准备的同时,在我们的大屏幕上也展示了我们嘉宾的一些背景,他本来就是很有经验的专家,刚才已经介绍了,他是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BIM负责人,在公共的建筑设计方面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他今天会告诉我们BIM在大型项目当中的应用情况,相信大家很想了解当中的一些案例,也想了解当中的一些情况。所以我觉得除了了解我们今天的产品以外,当然最重要的是怎么应用,同时这些应用情况是什么样的,对你们来讲也是很好的体验。
也再提醒一下,刚才有一些朋友已经加入我们的微信群了,在里面有一些互动,可以和不同的专家多交流,可能在一些业务上有一些合作方式,当然也少不了关注一下我们图软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我们会有一些最新的产品会在当中跟大家分享的。
今天我们还有不同的嘉宾为我们分享,刚才已经说了不同的资讯,比如说我们关于产品的资料,如果还有不了解的地方也可以跟我们的同事去多了解。同时今天也请来很多地方的专家,有我们图软的代表,也有我们用户的代表,同时也有我们来自新加坡、香港等不同地方的专家来跟你们分享他们的经验。同时,还没有去体验区体验的朋友可以在稍候的休息时间去体验去多了解。还有能够VR眼镜还没有拿取的话,也提醒大家在离开之前一定先去拿取那个VR眼镜,好,现在把时间交给我们的嘉宾分享,掌声有请。
彭帆:各位大家下午好,刚才不好意思耽误了一点点。
我今天的题目讲的是建筑方案设计和整合BIM的一种建筑方案设计的一种方法。
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彭帆,来自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也是ArchiCAD比较老的用户,从2008年开始接触ArchiCAD,整个这个过程,应用在我们建筑设计的一个过程当中。我本身是一个建筑师,而不是一个BIMer,这是我一直跟我的同事也好,跟我的同行一直强调的态度和观点。
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我们设计院主要是从事一些公共建筑的设计,包括超高层、大跨度,还有一些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和研究。我来自华南理工大学设计院的工作室,也是从事于城市设计与体育建筑的一个研究所。我们工作室主要是从事于体育建筑,这是我们工作室主要的一个品牌,可以看到我们在既往的公司项目当中,有包括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和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的场馆。
由于体育建筑是一种大跨度,包括整个的非标准,难度也是比较大的,所以,为了解决很多工程上的问题,包括设计上的问题,我们很早就开始了这种数字化设计的一种研究,包括BIM、VR,还有数字设计,包括参数化设计,这是从我们的设计业务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需求。
在BIM方面,我们从2008年开始接触ArchiCAD,然后就一直使用下来。最早的时候,我们是运用在教育建筑的施工图设计上面。到2010年和2014年我们尝试着在深化设计,就是幕墙的外装,包括幕墙的设计,包括还有一些大型的公共体育场馆的设计,应用到了我们BIM的方法。从这个时间节点开始,我们对ArchiCAD的应用相对来说比较多了一些自信,以后在更多的方面进行一个扩展。
到现在为止,我们有大概十几到二十项目已经开始全面推广这种ArchiCAD的应用,从去年开始,咱们团队做的一些体育场馆的项目基本上全部是应用ArchiCAD和BIM的方法来做整个设计。
另外提到一点,我们在去年也跟Graphisoft公司签订了一些战略合作的协议,未来我们会在华南理工大学的教育、科研,还有设计等等方面进行一个更加深层次的合作和研究。
首先谈一下我理解的BIM,因为我们在整个的设计过程当中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可以跟大家进行一些交流和分享。
第一点我们强调是一个整合,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想法。大家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个图上面,那么BIM和我们的工作实际上有几种方式的衔接。我跟我们的同行接触过,也了解过,现在市面上的BIM有可能是跟我们的专业工作相脱节的,特别是我们自己在在的工作岗位上也是会遇到这样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彭工,我们的项目要做BIM了,你能不能协助我们一下。那我的态度有的时候会非常委婉,我说对不起,我们是建筑师,不是BIM。我们要做到的是做设计,我们在设计中应用BIM,如果你说你的项目需要用BIM,我们可以通过沟通或者交流的方式传授这样的一些技能,而不是说让我们的工作和我们的BIM是一个平行,没有交流的关系。很多情况下我们把BIM变成了另外一个专业来辅助我们的一些过程,我觉得这并不是完全的一种BIM的方法。
还有一种方式,那就是我们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完成了之后,可能业主有需要BIM的需求,或者是我们自己也需要检查一下我们的设计,然后找到一个BIM团队,来把我们的成果转换成为一个BIM的模型,那么这种方式是一种线性的工作方式,实际当中这个BIM并没有在你的前期决策和你的设计过程当中帮助到我们的思考。那么我所强调的一种BIM是我们的专业工作和我的BIM应该是紧密地结合,你的流程当中就使用到我们的BIM,包括你用BIM的工具,用BIM的方式进行思考,这是很重要的一点,这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态度。
还有一点就是说,我们强调的是在更早的阶段去介入到我们的设计。一方面,市面上很多强调施工阶段、运维阶段如何去探索我们这个数据应用的价值;另外一方,在很多设计前期的决策方面并没有运用到多唯独的信息,导致产生了很多的错误。从国际的研究也可以看到,越在设计的前期所能改变项目的能力就会越强,而在前期修改对于设计的影响也会最小,所以我们是尽量地探索BIM在设计前期的一个应用。
第二个方式,我想强调的是BIM不光是一个建模的过程,它更是一种思考的方法。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在你结合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和设计方法之后,BIM的很多成果会成为你整个过程当中的一种过程,然后帮助你来思考,也许以前传统方式没有办法看到的,没有办法发现的问题,在现在的过程当中已经呈现出来了。另外,我们在团队的建设方面也是一直遵循一种循序渐进的态度,从简单的工程到复杂的工程,从小规模到大规模的应用,从单人模式到团队合作的一种模式。
我今天会分享一个简单的案例,这个案例不同于以往我分享的案例。这是我们去年做的一个国际竞赛的投标,这个项目是2022年北京奥运会的国家速滑馆,整个项目是8万平方米,暂时容纳人数是1.2万人。这个项目的选址是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西北方向,是整个奥林匹克公园中一个标志性的项目。
在项目之前,我们拿到整个设计任务之后,也在一直思考,包括很多限制。我们也尝试,因为只是一个在项目设计和决策阶段的一个很大应用,所以我们尝试用BIM来整合整个工作方法。可以看到,在传统的这种工作方式当中,我们的团队是这样的,我把我们传统的一个工作流程罗列出来。
在红色这个部分,可以看到我们最开始的方案阶段是通过手工模型的打造,形成一个规划,或者是形体的基本概念。然后通过这种Rhino,或者是其它的软件来做建筑初步的外立面的造型。这个团队可能就用这种传统的二维方式来进行平面功能的布置等等,然后再传到下一步,我们的分析图,等等这些工作。
在整个的工作过程当中,数据,包括我们工作的文件都是一种线性单向的模式,任何一个修改会产生下游的一些团队巨大的工作量。那么我们就希望应用ArchiCAD和BIM的这一套方法来整合,改善我们的一个工作流,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这个是经过整合以后,我们初步计划的使用ArchiCAD在整个投标过程当中的一个方式。可以看到,在前期平面和这种造型的过程当中,我们把整个数据都整合在我的ArchiCAD当中来进行工作。那么最后所产生的这些方案说明图,或者是流线图,前面也介绍的一些说明,还有3D制作说明的一些数据,都是由我这个中央数据库去分发的,就不存在有更多的重新建模,或者是重新制作的一个过程。
首先,在项目初期我们会使用这种手工模型去推敲整个项目的一个布局,可以看到我们做了大概有十几个的方案,最后选中了一个分站式布局的一个方案,一个主馆一个副馆这样子,那么在呼应城市机理的一个前提下是做了这样的一个布局。
在概念阶段,我们团队是有专门的Grasshopper和Rhino成熟的一个团队,在设计阶段,他们通过这种Rhino的造型能力非常强,做出了一个比较强大的造型,通过这种图软提供的Open BIM的解决方案把它整合到我们的ArchiCAD当中来。这个可以看到,左上角的是我们的Rhino产生的一个模型,虽然是在方案阶段,但是我们的结构工程师很早就已经介入进来。然后通过这个方案,Rhino的模型,我们能够从Grasshopper中用Grasshopper算法的设计,能够找出整个结构线,然后提给结构的工程师做计算,结构工程师通过结算之后形成一个截面的尺寸大小,这是一个网翘型结构,所以不是一个网架的方案,所以可以看到是一个单纯的网格结构。然后把这种截面提给我们,通过Grasshopper和AC的插件能够直接转入到我们的ArchiCAD当中,这个过程实际上是非常流畅的一个过程。
另外一个方面,在Grasshopper上应用,就是我们的团队在很早之前积累的比较强大的一个看台生成的Grasshopper的程序,现在这个程序已经具有了软件著作权。
现在可以看到右上角绿色那个部分,只是我们对这个程序添加的几个ArchiCAD的模块,就可以在我们的ArchiCAD当中生成我们的看台和所有的一些基础的部件。
另外,在平面当中我想强调的是,虽然这个图是我们最终完成的,也是我们最终需要在我们的设计当中表达的图,但实际上它是一个工作的过程。也就是说我们在绘制二维平面的时候,或者是布局的时候,这样的区域填色的关系,是及时地能够帮助我们查看我们的功能分区是否合理,流线是否简洁和合理。最后,它是作为一个最终的成果去交付的。
在团队的合作模式上分为三个部分,最早来说就是有一个单人设计的团队,使用Rhino和Grasshopper的。另外我们有一个BIM团队,他们主要是负责这种模型的搭建和这种平面的设计,当然,不光是一个模型的东西。另外还有一个是对于未来发布图纸的团队,然后还有我们的项目经理,来管理整个团队的和谐运作。
ArchiCAD还提供给我们一个非常方便的优势,可以看到在我们的这种赛事场馆的建设上其实有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说赛时只用大概15天左右,但是我赛后肯定有15年的时间,所以我们在设计当中需要考虑这种赛时赛后的功能转换。以我们传统的这种工作方式来说,我需要绘制两套不同的方案布置图,花费的时间是相当多的。ArchiCAD提供这样的一个方式,可以让我在整个模型当中非常方便地管理两种建筑的使用状态,包括什么时候拆除我的临时座椅,什么时候拆除某一片墙,都非常容易地管理,包括我们的图纸,最后跟它也是进行一个联动的。
第七点,我想说的就是在整个过程当中,我们通过(GDL)帮助了我们整个设计过程的一个决策。可以看到这是我们做的一些冰雪运动场地和一个临时看台。那么最重要的一个小工具是这个视线分析工具,虽然我们在之前有说过有做过,但是ArchiCAD的这种轻量化是非常好的。可以看到,在我们设计初期,在所有的方案还没有形成的时候,我们需要探讨首层的高度和我看台的视线,包括我首层、初层、平层的这种高度。那么有GDL这样的一个小工具,虽然简单的几句代码就可以完成了。以往我们在没有用ArchiCAD之前,做这样的工作是用AutoCAD的那个lisp来做了一个插件,但是它的方式是用输入的方式,非常不方便,也就是说我每次去调整一下我的高度,我需要花大概五六分钟重新绘制我的台阶曲线,这在这种排数不是很多的情况下还是比较合理,但是当遇到大型的场馆时候是非常耗费时间的。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在整个设计任务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我的实体模型,设计主办方要求我的模型能够完整地看到我所有平面布置的墙体,在以往我们没有做过这么大比例的一个模型,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一开始就决定要使用ArchiCAD的一个原因,因为ArchiCAD做完我们的设计完成之后,提交模型数据只是非常简单的一个导出的过程。在项目完成之后我们还获得了一个房间列表,这对于一个竞赛场馆来说,组委会并没要求,但是我想说,对于我们设计决策,如果是跟真实的业主甲方去沟通,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最后我想强调一下就是ArchiCAD的一个强大的渲染引擎,帮助我们能够既实地在整个设计过程当中了解我们内部空间的一些关系和一些结构。这张图是在我们提出做上弦渲染图之前就已经有的一个概念,就是简单的一个30分钟渲染就可以完成,得到这样的一个东西。
另外,因为我们ArchiCAD模型制作完以后,其实有非常丰富的衍生产品,以前一个就是模型如何应用的问题。我们团队当中是引进了新的软件,它能够制作VR全景图,和实时渲染,还包括一些漫游,都是可以实时产生的。这是我们从软件当中导出的一些普通的图片。
在整个项目完成了之后,其实我们回过头想想,我的个人体会是,我们将整个的整合的工作流更加能够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另外,整个图软的这种Open BIM的理念能够让我们整个工作流具有灵活性和弹性,可以在任何时候,或者任何阶段跟任何的软件进行一个衔接,就不受任何的限制。这是我主要的一个想法,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彭先生非常精彩的分享,请就座。刚才在嘉宾的分享当中我们看到,他除了经验很丰富,也主持了很多不同的大型项目,也分享到如何利用我们ArchiCAD提高效率,因为有强大的功效,可以展示最好的设计给我们的客户。当然了,在设计BIM的同时也要非常注意客户的体验,今天我们非常开心邀请到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BIM设计研究中心总监张磊先生为我们说明一下,有请张先生现在到台上,有请。
在准备的同时,我也简单介绍一下张先生,张先生加入公司已经有12年了,他其中非常专注BIM的设计,还有团队的管理已经有6年的经验,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治理,也是有非常丰富的BIM技术经验还有管理经验,我相信他的分享会让各位更了解到在设计BIM的同时怎么注意客户的体验,怎么把最好的产品、最好的体验提供给客户呢,现在我把时间交给张先生,有请。
张磊演讲
张磊:各位大家下午好,非常关心能借这个机会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在BIM这一块应用上的一个内容,当然我们绝大部分的项目都是借助于ArchiCAD这个BIM的平台,这个软件来实现的我们的内容。先允许我简单介绍一下基准方中,我们是一家发展于成都的民营企业,现在大概有3千人的规模,在全国有12个分支公司。我们BIM的团队叫BIM设计研究中心,于2011年成立。我们的目标是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个典型的综合设计企业。我们的BIM也是要发展成全国一流,始终处于领先的团队,要成为公司集团的一个核心竞争力。我们BIM发展的历程,差不多从2011年组建,2012年我们形成了第一套的BIM设计标准,在2015年整合了我们的结构、机电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团队,在2016年作为我们其它一届开发商的研发团队,然后参与了他们的研发,我们发展的理念是回归于设计,提升于体检,聚焦客户需求,以Open BIM及P-BIM的思路的一个全流程全专业,精细化参数化的一个BIM设计,我们也获得了很多荣誉。这些是我们前后做的公司的一些项目,后面这些就是BIM完成的一些项目:2013年的重庆万象城。现在成都的麓湖生态城C6-1。然后(壁山岛),这个也是现在成都最高端的一个别墅项目。麓湖生态城C2-2组团。西藏林芝的一个酒店。万科理想城,这个是在我们基于ArchiCAD这种快建项目,就是住在项目上的应用,后面的案例也会讲到它。阳光100。528艺术村。资阳的亚族公馆。瑞生的望乡橡树林。另外就是一些精装修的应用。另外就是我们公司办公楼的一个装修,当时采用的就是ArchiCAD,从设计到成本一体化应用的过程。这是巴腾的一个小学。
回到正题,因为今天我讲的这个前半部分技术性更弱一些,主要还是思考我们怎么样去用BIM,我们应该怎么用。从这么几个方面,第一个是BIM的发展报告,这个实际上也是我们总结下来以后,公司的整体应用,也是我们钟总提出的,就是BIM的学习应用应顺应趋势,抓住主流,创新特色,全国领先。我觉得这个应该是适用于各大设计企业和BIM的应用。在顺应趋势上,我们认为就是要形成一个全专业的BIM团队,我们是利用BIM技术委员会统筹整个集团的BIM发展。另外就是抓住主流,通过ArchiCAD、Revit等各种软件的一个尝试应用,互相优劣的一个选择。另外就是在创新特色上,就是要设计BIM应用一体化的研发,最后形成模式领先的一个方式。我们是形成了很多的这种标准模板,流程的一些标准,技术的一些标准,另外就是形成了一个指导我们怎么样用BIM进行设计的一个项目指导书。同时,在集团里面有一个集团的标准和分公司自己标准的搭接处理的描述。因为我们建立的标准体系,除了我们的ArchiCAD,Revit也是在同步地进展。这是我们为了我们设计院BIM的发展,给出了一个能力评定的模式,就是怎么样来约束我们集团里面其它分支公司的BIM发展。
另外,我们把BIM分成了两类,一个是BIM设计一体化,一个是BIM咨询。我们认为一个是设计师的BIM,另外一个是建模师的BIM。我们作为设计院要的是什么?我觉得我们应该要聚焦、拓展,都需要去做两个不同的板块,需要有不同的团队或者不同类别的公司都去专注,去开拓。
第二个就是讲讲我们在做的很多市场化的客户,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需求,就是对这种BIM的市场需求进行简单的分析。首先从政策上,各种各样的BIM行业文件,BIM标准的发布,感觉就是BIM的春天到了,但确实现在感受它是到了。这里面的核心就是在2016-2020发展纲要里面提出了加快BIM普及应用,实现勘察设计技术升级,这个非常重要,它实现的是一个技术换代、技术升级,也就是说,想要的一个东西是流程的替代,而不是说我们加入了一个什么样的工具,或者说我们要改变什么其它的内容,实际上就是只替代传统的二维,把原有的这种模式、这种流程给它颠覆掉。但是,存在的一个问题,虽然BIM推广的力度大,但是它的针对性比较强,我们有些地方的标准它对一些要用BIM项目,BIM报件的,可能针对一些政府类项目,而设计院,像我们民营企业的话,政府类的项目相对较少,所以说它能给我们的一个力度就不够。还有就是它的标准指导性不强,它的收费,比如投入的产出等等都不太明晰。
市场上的话我们就分成了这么几个。在我们市场客户的话,他就是以他的需求为主的,就是我们的决策者他需要的是什么?他是要一个BIM来改变他的开发流程,这里要做到一个是成本要透明,进度可控,质量可控,这是他们的一个核心诉求。接下来就是我们的设计部,那跟我们接触最多的一个直接客户,他们需要的是一个是设计的全流程,需要设计的创意,怎么样借助BIM能够提高他的设计创意、设计的延续、信息的传递。然后成本部它要求的就是数据透明、便捷审批、及时的一个成本化管理。工程部也有它各自不同的要求,比如它的信息的传递、协调、控制等等。营销也有它营销的一些需求,怎么样把它营销出去的东西介绍给他的客户的内容要准确,包括一些样板间,一些VR,一些沙盘的体验等等。包括还有物业,以及一些下游的工程总包、分包、监理等等,他们的这个需求列到一起的话,感觉就是什么都要达成,我们的BIM就是无所不能,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而现实是什么情况?虽然我们的BIM非常强大,非常厉害,只要愿意花时间,很多你都能达成。但是在实际操作学习面过程中,你有时间的限制,你有人力资源的限制。现实是什么?设计院现在的BIM能力,包括现阶段软件的BIM能力,正如我们都在谈我们基于Open BIM,但是基于Open BIM的这种数据的转换现在还达不到它原生软件,就是比如说我一家的软件好,所以它还是需要有一个过程去磨合。包括设计院任务的一些范畴,设计院可能因为BIM做了太多非设计范围的一些事情,做了更多的工作,现阶段就有非常多的这种局限性和我们无所不能的这种需求产生了矛盾,它是不匹配的。这个不匹配带来的就是我们给客户合作,做这种项目,最后发现并不是说你用了BIM以后客户的满意度就一定提升了,或者说就一定满足了他的需求。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客户的核心需求还是一个品质保证,加上他的体验,怎么样让他感受到BIM,让他融入其中,这个是非常关键的,这也是ArchiCAD给我们带来的最好的一种体验,这个是在其它的BIM平台里面所不能有的。
这个是流程的讲解,也是我们一直在跟客户推的这块,就是从设计BIM,到成本BIM,到工程BIM,再到运维的一个BIM,要把它每一个板块怎么样区分得更开一些,让我们的工作更专注一些,让我们的设计做得更好一些,让我们设计BIM采用刚刚说的各个阶段的一个移交,模型的一个移交、深化,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最后达成我们BIM设计的一个总承包,也就是EPC,设计总包,最后再到EPC这种模式,我认为是我们BIM未来发展整合资源一个非常好的方向。
BIM发展我们的应对就是要回归于设计,这个就是对于我们,特别是我们内地的设计企业来说,有些时候过于浮躁,包括我们自己也是一样的,可能跟甲方夸下海口,我的BIM能做成什么样,但实际上你虽然很努力,花了很多的成本和心血,但是你还是没有达到他的期许,所以说我们怎么样沉下心来,把我们的BIM带入到设计,让BIM去进行设计,让BIM去提高我们的设计,然后来达成我们的一个目的,就是需要我们在设计上、创意上、连续性上、质量上、服务上进行提升,通过这些提升都需要我们企业的一个经验积累、标准持续研发和更新。
当然,另外一方面,怎么样让客户认可我们,认可我们的BIM能够推出去,并且能够得到更好的议价,大家都能挣到更多的钱,那就是要把我们的体验感做出来,也就是说要让客户参与到我们的BIM里面来,要让他有参与感。平台要能够对接上,包括我们现在用的BIMX、VR都给了我们非常好的一些工具,让我们实现这个目的。
另外就是介绍一下我们项目的案例。为什么要说这个呢?这个是万达的一个项目的案例,用的是Revit平台,但是它采用的模式是施工图做完之后,再进行一次(翻模),然后达到它的管理目的,它就完全是一个BIM咨询,没有起到任何设计的作用,这不是我们所推荐的,但是它在管理上又是比较严谨的,也走到了前面,也是我们未来发展要借鉴的一个内容。
这个动画我就略过了。
这种是它建模的一些流程,特别地复杂,完全是工程师思维,并不像我们ArchiCAD一样为建筑师而生的,它是建筑设计的一个软件,或者说是一个操作的流程。
我们在应用前期的话,在方案上我们也做了一些简单的应用,但是比起前面梁黄顾,还有华南理工这边,在方案应用上我们可能差得还是比较多一些。我们主要是针对一些快速的表现,制定的一些面积统计工具,来达成怎么样让我们的设计更高效。
另外一个就是固化的一个,在户型设计上一些模板的设置,让它快速地得到我们的平面图,甚至于我们的彩图、模型等等,包括借助SU的一些结合,得到快速渲染的效果。
接下来请允许我介绍我们的一个同事,他叫(秦世贵)给我们介绍一下理想层项目上的一个应用,是基于ArchiCAD的在我们标准的住宅项目上的一个应用,怎么样让我们的流程更顺利,让我们的效率更高,能满足客户的种种需求。
秦世贵:大家下午好。我接下来主要是从一个具体的项目案例来跟大家介绍一下ArchiCAD在某项目里的应用。
这是一个具体的项目,这个项目我们是在方案完成之后就开始设计。当然,这个项目的整个地块是比较大的,但是我们这一次,就是我们本期设计的主要是AD块,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个AD块,总共是25万平米的项目,有25万平米的住宅,有1万平米的商业。这个项目里面,大家在国内做设计的都知道,对于我们来说最主要的可能是客户的时间需求。我们在做BIM项目的时候,我们大家都绕不开一个难点,就是怎么样利用BIM这个软件的同时能够满足甲方不同的需求。
我们拿到这个项目方案资料之后,是要我们三天就要出这样的一个基础图,十天就要出一个全地下的基础图。再往后的话,比如说我们22天就要把这个方案的报价施工图完成,一个月就要把施工图完成。在这样的一个快速时间里,如何在坚持我们BIM设计的前提下完成客户的一个时间需求,这是我们要探索的。
庄子曾经说过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那么我觉得对于我们设计师来说,对于有追求的设计师来说,我们的时间效率和我们BIM永远是两个不那么容易兼得的方面,我们既在保证客户时间周期的前提下,又要保证BIM的精度,又要保证BIM的追求,这是我们很难兼得的两个方面。在这两个方面,我主要是分享一下我们通过自己的一些探索,应该说是不同方面的探索,如何来满足我们这两个方面的兼得。
主要是分四大探索,第一个就是,我们通过分析客户在不同时间阶段的不同需求,把我们这个需求分散开来,通过控制我们的建设成果来满足客户的需求。第二个是我们对文件构架做一定的优化。第三个就是对模型这样的(面数)做一个控制。第四个就是数据版本的控制。
这部分是,第一个是我们在分析客户不同的时间需求,从项目的一个时间阶段来看的话,我们是希望把出图的和我们的模型文件分开。在我们设计的周期里,一般来说,我们在短短三天的周期里面,我们做出的这个模型很难满足我们后期业务完成的BIM模型,包含我们说可以作为一个全部数据的BIM模型。所以说我们现在是把我们的设计分开来,我们在前面的节点里面主要从出土的角度来满足,比如满足政府的这种报件,满足现场需求,满足基础图等等这些图纸。后期的话我们再分为这样一个模型文件,这样的一个模型文件,我们就会有完整的楼层,有拓展的数据。其实我们在分析一个建筑的时候,我们知道,就是说我们的文件构架对我们这个成体的效率是有个本质影响的。那么我们基准方中在应用AC的话,应该说我们是从2011年开始应用的,在历年的应用里面,我们在文件构架里面做了一些不同的分析。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在第一阶段是会做一个单个链接,这是最原始的阶段。在还没有应用BIM服务器之前,我们在AC里面会在同一个文件里面做不同的链接,比如标准层我们一般来说是放在负的楼层,我们的建筑可能是有负二层,但是我们在AC文件里面建了比如说负十层、负二十层,那么这些楼层主要是用来我们做标准链接文件,做标准层,那么我们上面的完整楼层是通过链接标准层来达到的。那这样的话,单个文件的操作,当然灵活性比较好,就是在一个文件里面操作,也比较上手。但是因为这个文件数据会很大,所以它链接的这种效率会很低。
第二个方式,我们是把我们这些细节文件都放在我们这个服务器上,就是在我们公司有一个单独的服务器文件。我们把这些子文件放在服务器上,这样的话每个文件之间的链接。比如说第二张图就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户型的典型链接,把不同的户型拼接成我们这样的一个标准层,那么标准层再拼接成这样的栋型,这样的话文件会比较小,轻量化会比较好,但是文件会非常多,管理很混乱。在基于这样的两个方式下,我们会在后面做一个变革,相当于我们把这些乱的文件打个包,把不同户型的文件放在一个文件里面,那么这样的话我们操作管理的文件会比较少。我们那些杂乱的信息放在楼层里面来解决,相当于我每个户型有个主文件,那么户型之间的链接是通过这样的一个楼层来解决。
在总结以往这些经历的时候,我们现在又探索了一个新模式,这种模式应该叫合并组文件。以前我们每个AC文件就是一个楼栋,那么现在我们把很多相同的楼栋放在一个文件里面来出图。我们可以在右边这个服务器文件列表里面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就是说我们会把这个项目里面拆分成几个类型的文件,比如说是根据户型,或者是根据我们核心的布局来分文件。比如说我项目里面可能有10个子项,但是我只需要做几个不同类型的文件就可以了。这是我们来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所以说,在这个文件里面,我们会在一个标准的文件里面,把我们所有的子项都放在里面,同一个文件链接这样的效率会非常高,这样的话,我同一批文件就可以比较方便地出图。
第二个就是在模型面数的控制里面我们会做一个探索。其实对于一个文件来说它可能有25层,但是它里面真正需要出图的可能就只有一些标准楼层,比如一些5层、9层那么一些标准楼层。其实我们在出图的时候,标准楼层的这些文件它只需要出一次图纸,那么它在里面其实是占用了我们大量的模型的面数,但是它对出图的帮助应该不多。所以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把这个文件,就直接把中间的所有层砍掉,我们就拼一个相当于假的建筑,通过这样来节约我们的文件,就是说,我们只拼接我们需要出图的文件。这样的话,就是说完整的25层就很卡,那么如果中间把它剪掉可能会,但其实并不是能够解决所有问题,可能解决部分问题。
那么为了解决这些模型面数比较大的话,我们还做了其它的研发,比如说我们自定义一些门窗,自定义一些楼梯,这样的话我们会把原来ArchiCAD里面设置了很复杂的一些参数会把它去掉,然后我们自定义了一些只需要我们表达的参数,这样的话我们自定义的这些参数来替换系统的属性,会让模型的面数更少,这样的话文件相对会比较轻量化一点。
另外一个就是说,通过不同版本的这种数据管理,放在同一个文件里面,能满足客户在不同时期对文件的需求。在国内做设计的我们会满足政府这种规划版,还有就是所谓的报件版,还有我们最终用来修的一个实施版。那么我们把所有的文件放在同一个文件里面,通过不同的设置来管理文件,就可以方便地在不同阶段来出图。
当然,还有利用翻译过滤器能够达到我们在改造前,就是我们所谓改造前改造后的一个管理。
我想说的是,通过这样的一个项目,我们能够通过我们的四大类探索,在满足客户需求的情况下能坚持BIM的一个应用,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非常感谢。请就座,感谢你的分享。
非常感谢各位的参与,现在是我们的休息时间,可以到前庭享用我们的茶点,同时可以跟专家交流一下,也可以到体验区去体验一下,我们16点35分再见,谢谢。
主持人:欢迎回来我们的演讲部分。
究竟BIM在装饰行业中的应用情况是怎么样的,现在我们邀请深圳市洪涛装饰股份有限公司刘燕先生给我们分享一下,有请。
刘燕演讲
刘燕:各位来宾好,我是深圳市洪涛装饰股份有限公司的BIM负责人刘燕。我今天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虚拟建造在装饰行业中的运用。
我认为在建筑装饰行业推广BIM,技术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树立好人和与人相适应的工作流程。我们只需要用合适的技术化信息技术来顺利应用我们的工作流程即可。
洪涛的BIM主张
一、我们主张BIM的细胞工程,就是把装饰行业的BIM应用做深做透,落地生根。
二、BIM应用要以设计为主导,设计集成公益。BIM设计成果指导施工为BIM应用原则。
三、实现设计院各专业协同设计,公司各职能部门基于BIM模型的协同工作。
四、主张各类信息的创建、管理和使用必须从设计虚拟阶段开始,与设计同步,让设计阶段的BIM成果能顺利向施工阶段和运维阶段延伸、应用,实现信息共享。
接下来我介绍的内容分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基于工程实践的BIM关键技术。请大家注意一下下面的关键词,翻模基于体块的BIM,粗放式管理,虚拟建造基于构造的BIM,精细化管理,这是有区别的。
第二、我们行业BIM应用痛点,我梳理了一下大概有以下这些。
近十年来最早接触BIM技术的建筑设计院为什么一直没有形成BIM生产力?设计院的BIM技术为什么被建设市场边缘化,无法通过BIM方式贯彻其设计思想?第三,目前市场上为什么会形成以施工企业,而非设计院主导的BIM技术应用局面。第四,建设项目的可沿(音)、规划与策划、设计、施工及运维等信息,为什么不能实现在同一个模型的不同阶段采集、管理和使用?第五,在装饰行业实施BIM技术为什么比上游行业更加困难?第六,项目即便使用了BIM,为什么还会出现如此多的设计和工程变更?第六,资料显示,建筑工程项目的结算价比合同价会高出10%到25%,室内装饰工程因变更产生的增量成本会高达45%,甚至更高,如何彻底解决变更?
回答这些问题并不难,是因为建设行业被只突出3D技术工具,而忽略了工作流程及人的因素的BIM技术的误导,其结果是我们制造出一个技术,然后顺着这个技术制定新的工作流程,最后要求我们的设计和管理人员来适应这个流程,事实证明,十年来大家都无法适应这样的技术和新的工作流程,无法形成BIM生产力,无法展开BIM的深度应用。应该说,前些年的BIM技术并不太适合建筑从业人员和工作流程,因此,落地性不够。
第三、选择正确的BIM技术路线至关重要。几年前我们是按照“人第一,流程第二,技术第三”的原则来寻找适合建筑装饰行业的BIM技术。
BIM的本质特点
一、BIM的初衷是解决人的思维局限性和优化设计流程,必须符合设计师的设计习惯和逻辑。
二、BIM软件应具有强大而灵活的数据链接和管理能力,可在项目建设的任何阶段及环节在同一个模型上集成管理和使用数据。BC就是BIM CLOUD具有BIM信息生态链接平台特征,当下一代轻量化引擎发布以后,可以协助建设从业人员能在更大的范围(比如整个智慧城市建设)和深度,单栋建筑从土建到装修到运维上深入应用BIM技术。因此,我可以肯定地说BC是可以在一个平台上,用一个软件加若干功能插件就可以辅助完成项目的可研、策划与规划、设计、建设和运维工作的建设信息化生态系统,可以预期在不远的将来,基于AC和BC的BIM技术可以支撑我们建设活动中几乎所有的需求。
洪涛公司的BIM技术路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BIM应用模式的选择。我们选择的就是虚拟建造加IPD,就是集成项目交付,其特征就是参与方早期介入,就是不是等到最后到了那个阶段我们才介入进来,就是前期协同,协同前置,然后团队合作,各参建方拥有共同的利用。
第二、设计流,我们就是虚拟建造。设计集成工艺,多专业协同设计,多参建方协同工作,根据模型出施工图,这是我们的一个设计的工作流程。
第三、施工流。我们主张(正向工程)。根据BIM模型施工,设计与施工高度一致,无变更。
第四、工程协同管理。
第五、基于BIM模型的运维。
我们BIM工作流介绍
精装修专业如何应用BIM技术?我们认为至少要满足以下几条基本要求:
第一、这个BIM技术必须具备可实施性,要可落地。
第二、必须设计合理的BIM技术路线。谈BIM技术离不开软件,那么我们经过广泛的调研,我们选定了参数化设计软件、规则审查软件,以及工程协同管理平台软件、插件,作为我们公司设计施工管理软件,形成了科学合理,可落地的BIM技术应用路线。
值得一提的是,ArchiCAD作为建筑设计软件在装饰行业所发挥的作用是可圈可点的,完全满足我们基于装修装饰构造的设计深度要求。
下面就是我们公司用这些软件完成的一些项目实例,我大致介绍一下。
这是长沙梅溪湖大剧院,它这个模型就是用的MAYA和CATIA,还有犀牛,参数化设计软件做的,我们做它的室内部分。
这是已经快竣工的现场照片。这是前庭的模型。这是隐去钢结构的天花模型。隐去玻璃幕墙的各专业模型。这是竣工以后的首演现场。前庭实景。这是观众亭实景。
万象城,公共走廊。这个模型我们就是按照ArchiCAD工作流,是基于建筑本体构造的虚拟建造,所有的细节与实际建设是一模一样的。设计施工高度一致就不会有变更,就不像那种平常的BIM是基于体块的,我们是基于构造。
那个不锈钢栏板、立柱、构造细节,包括颈部螺栓都一清二楚,一颗不少,看得见、看不见的我们都要设计,因为要涉及到工程加工。
这个图是天津周大福六星级酒店标准层样板段的BIM模型。
这是装饰基层构造末端点位设计。
装饰面层末端点位设计。
就是我们把这个分布工程都分开制作,然后可以交给不同的分包小组去做施工准备。
第三、BIM设计必须提升工艺。施工指南技术标准,以及运维信息。
第四、全专业实施综合,就在一个模型里面做设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五、基于BIM施工模型的BIM施工管理和交付,主要手段就是BIMX。就是我们如何把设计模型变成施工模型方面,我们主要就是通过设计集成工艺、施工指南技术标准,以及验收规范,满足构件的拆分及算量规则,可直接指导施工及成本管理。就是设计模型可自然转变成施工模型。
设计中集成的数据,我们将各专业繁杂的标准规范等内容化整为零融入到各分布分项工程及材料的模型中,方便施工人员随时查阅,这样的流程也适合建筑设计院。
物料信息的采集。从模型提取物料表,各部门或参建方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从BIM模型提取数据,数据表端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设计。
这是我们做的一个国家战略项目的模型,设计中集成了它所有的工艺标准,作业要点,毛感参数,毛感厂家信息。就是说我们把所有跟施工有关的信息全部跟模型相集成,这样的话就可以让这个模型指导施工。
第六、立项工程。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应用。
时间原因,我讲得快一点。
你看,如图所示,钢结构BIM模型和钢结构完成面某点的误差竟然高大492毫米,因此,不能盲目相信上游单位根据二维图纸搭建的BIM模型,一定要进行坐标复核。
这是我们三维扫描产生的(点云)模型。
这是我们进场后几个月时间先对土建、钢结构、幕墙、一层机电的BIM模型及点云进行专业综合、坐标复核,无误后才开始室内深化设计。这是典型的大立项工程,效率极低。
这是天津周大福项目的装修及机电综合模型。
这是这个样板段的电梯厅。据说这个电梯厅的这道梁,在我们通过点云碰撞检查出来之前,居然整个总包,包括业主、监理方都没有发现它的存在,而且每层都有这道梁,土建BIM模型上就没有这道梁,这样的错误让港方设计师非常震惊,已经批准的设计师设计方案又得重新做调整。
第七、正向工程。我们大力提倡正向工程模式,它源自制造业的MBD基于模型的定义,是成功的数字化设计制造流,也是建设行业值得借鉴的最科学的建设模式。严格执行正向工程流可以消除工程变更,提高设计施工质量,控制投资。
第八、模型反映真实材质,可达到两个重要目的:
1、真实表达设计师的意图。
2、可在模型上进行科学合理的材料铺装排版设计,满足视觉效果的前提下提高出材率。
第九、多专业协同设计。我们现在已经做到在P-BIM的阶段让公司所有职能部门参与到项目设计中来,同一楼层、多空间多专业、同专业多人,在唯一的模型空间协同设计。同时,质量安全工程师和商务人员也参与其中,对设计师忽略的工艺、质量安全及设计标准是否达标的问题进行实施综合,发现问题后马上解决。通过多专业协同实现线架设计。
第十、根据BIM模型出图。目前我们已经做到所有的(平立剖)大量图、节点图等施工图和竣工图,全部由设计模型、施工模型及竣工模型产生,并经我司质量安全、验收等专业工程师协同无误后才正式发布。而且发布的施工图的深度达到国标出图深度的要求。
这就是我们的施工图,先看一看。设计集成工艺,我们把二维的、三维的这个(轴侧)构造示意,加上工艺,全部在一张图中展示出来。
这是根据2次机电模型发布的综合平面图,就是由ARCHICAD软件设计发布。
第十一、物料表,物料统计,(算量)统计。这是模型量和预算工程量对比。
第十二、超级模型技术应用。
第十三、BIM加二维码技术应用。
就是说,如果要在精装修专业实施BIM技术,至少要满足这十几条要求才能落地,不然的话就进行不下去。
下面我通过BIMX可以给大家展示一下。这是我们做的山东曲阜的孔子大学(离散圣经)里面的一个礼乐厅,全部是古建筑,我们全部用ArchiCAD来做的,非常复杂,包括一些细节,这些细节到时候都得支持到工程加工的,所以我们没有一点点是糊弄业主的,完全从制造的角度来做这个项目。
为了表示我们设计的精细,我们把这个项目的钢结构,就是里面的那个,就是装饰基层的构造,都把它展示得很清楚,包括螺钉螺栓。
就是这些设计都是基于这个构造的,虚拟建造的要求,所以跟其它的BIM可能还有很大的不同。而且都包含信息。
我们下面看一下周大福的那个项目。
这是一个标准件,包括它所有的信息我们都集成了,包括供应商和材料的防火等级、使用区域、使用位置,包括它的施工工序重点说明,主控的那个质量控制标准,等等都集成在里面。这个模型最终直接指导,给施工部门使用的时候,它就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指导施工,就是我们在模型中集成了大量的跟施工有关的信息。
所有的图纸。
包括各种立面图。大样图,节点图。
就是我们传统的装饰设计所有的二维东西全是由三维模型产生的。
就是我们从模型输出的材料表,我们也用了二维码的技术,我们自己编了一个小程序,现在给大家演示一下。
就是整个材料表所有的内容,所有的材料我们把它选取以后,输出来以后,我们通过一个小插件,就可以自动产生二维码。这个二维码就是在供应商他拿到这个表格以后,就可以把跟他相关的信息再继续往里添加,添加完以后再反馈到二维码,这样它产品生产出来以后,他可以把二维码打印出来贴在那个材料上面。然后,物流或者是库管等各个环节的人都通过同样的方式,用这个二维码技术来添加各自的信息。这样的话,我们在各个环节,整个生产的设计、采购、加工、物流整个环节中都可以做到责任很清楚,管理环节可追溯。
最后我们讲一讲公司的洪涛战略。
第一、关于洪涛的BIM细胞工程。细胞意味着数据,我们会专注行业数据和基础算法研究,将公司的所有业务流程数字化。
第二、我们有一个教育品牌叫学而森,是洪涛教育板块中重量级产品,公司募巨资大力发展建筑行业实验教育板块,在BIM培训方面计划将图软的AC和BC拉入其中,期待图软在洪涛的数字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洪涛数字战略将突显数据智能特色,利用知识创造实现公司的持续创新。
我们跟高校合作教育方面将有大动作,比如我们制定的AC千人计划,还有工程质量技术标准的开发计划。将来我们基于装饰行业的标准设计有这么些战略,标准开发出来以后,对我们以后的设计和施工效率都会大大提高。
最后我想对这四个软件,我们都采购了,然后我们做一个归纳就是:ArchiCAD能做的都是你想要的;ARCHICAD可以为你保驾护航;BIMX牵手你我他;你想要实现的信息化目标BIM CLOUD平台上都会有。这是一个完美的BIM生态系统。
谢谢。主持人:谢谢刘先生,非常感谢。
ArchiCAD能做的都是你想要的。其实刘先生是推行BIM的先锋人物,大力提倡装饰行业BIM细胞工程,主张以设计为主导的BIM虚拟建筑的技术应用。
现在我们邀请另外一位嘉宾,他就是ZHA事务所创始人Zanghellini,他会为我们分享BIM在室内设计的应用。
在准备的同时,我也介绍一下嘉宾吧,他拥有多年的经验,他曾在设计师身上做过训练,他的经验非常丰富,跨越广州到东南亚地区。公司成立以来已经完成了500多个项目,每一个项目都是他设计还有建筑。他多年的经验让他的解决方案独一无二,现在我把时间交给嘉宾。
ZHA事务所创始人Zanghellini:(英文略)
主持人:谢谢。
现在我们邀请另外一位嘉宾就是EZRAA Architect (新加坡/广州) 林志华先生为我们分享跨区域共同工作,现在有请林先生来到台上,掌声有请。在准备的同时,我也介绍一下林先生,他是来自新加坡,他是新加坡的注册建筑师,同时也担任公司的董事长,也担任很多品牌的顾问。他有非常的广泛,有建筑、室内设计、景观的设计到产品的设计,和品牌的监事多个领域。他也在业内的多个协会担任岗位,所以他是推动行业发展不遗余力,我们今天也非常高兴请他来到这里跟我们分享一下,现在掌声有请。
林志华:大家好,首先先感谢图软公司的重视,因为这一次已经是我第八次在类似这样的场合演说了,感谢他们还认为我有值得给大家看的东西。
其实一个月前才在新加坡的发布会演说了,当然是用英语演说的。虽然从小到大都学华语,在新加坡我们的第二语言,可是总是觉得自己还不够顺畅,所以今天如果讲得不够好,还请大家原谅。
我觉得今天的标题很有意思,无可替代,还有截然不同。所以,自我感受,我是觉得今天是来参加ArchiCAD生日派对的,所以我的演说希望也有一点截然不同。
我先来说说这个用户体验。可能一提到用户体验,大家可能会觉得我会给大家看一些在ArchiCAD应用的那个环境里面,软件环境里面的应用之类的东西,可是不是的,因为我说要截然不同。
这个是我的用户体验,这个好像是三个少林僧人静坐,可是我们其实不是在静坐,我们是在享受这样的绿茶糕点,除了绿茶糕点,还有这样的景色。
当年我在大阪演说了之后,特地在京都整整地走了一天,所以这也是另外一种体验。这是哲学家小道,在京都还是挺有名的一个小道,所以在这样的一个小道上面跟着日本女孩子,像是在跟踪她们一样。
当然还有布达佩斯,这个大家都知道是匈牙利的首都,是一个很漂亮的城市。
用户体验也包括去Graphisoft总部参加,比如说这个就是2014年的一个(KICC),而且还有机会品尝匈牙利特有的酒。同时也能看到世界上第一个乔布斯的雕塑,上面的那句话就是说“唯一做好作品的方式就是要爱你做的事”,这个是乔布斯说的。
别的体验,就像是在东京大阪演说的时候,自己的照片会放在一个海报里面,同时也能享受这样的便当午餐。其实大家可以看到,我已经吃了之后才想起要拍一下,不过你们可以相信我,他们包装非常好看和精致。
那当然还有像今天一样,在这样的一种场合演说。那个麦克风感觉像是在演唱会一样的,挺不错。
演说之后跟一些日本人在熟食店喝清酒,然后一卧入魂,这个是这家店里面非常小非常传统的一个,在东京的一个市场里面。
当然,还有能享受这样的一个景色,这是东京湾,在游轮上面享受的这个景色。
所以,我的用户体验是非常棒的,还有许多美好的回忆。所以,你们开始用ArchiCAD了吗?听起来好像是在卖什么旅游配套。
还是言归正传,讲一些专业上的东西。先回顾一下之前我给大家看过的一些图片吧,讲了体验再来介绍自己。
我们公司基本上规划、建筑室内、景观,甚至产品设计都在做。上面的这张图片是我们公司的展示墙。
说到规划,这里有几个例子,建筑基本上就是这些。大家看到的这个是在马尔代夫岛上的酒店项目。当然还有室内。然后,无可“梯”代是吧,我们也挺喜欢楼梯的,所以这个是我们种种项目里面所设计的一些楼梯。当然还有一些产品设计跟小东西,基本上我们公司做的都是这样的东西。
这个是我们公司用ArchiCAD历程,我们从ArchiCAD 10就开始用了,所以到今年也应该有10年了。大家看到很多英文字在这里,基本上就是我们这整个历程里面的里程碑了,比如说2010年的时候我们来广州开了公司,2010年的时候基本上是训练新的员工,2011年新加坡公司跟广州公司基本上都可以互动,同时应用这个软件。当然还有2013年跟2014年,我们派员工去参加RACP,都得到了验证,还有其它的里程碑。
之前也给大家看过这样的一些室内施工图,我不知道中文是不是叫做木匠图,所以这些是我们用ArchiCAD做得一些工作。
还有那个景观。说到景观,虽然只是一个面,不像建筑这么复杂,其实用ArchiCAD来做景观设计也有很多好处,比如说我们可以在苗木上面种种不同的树、灌木,这些你只要设定好之后,然后你在设计的过程当中去重复,它就会自动生成那个数量来。
还有这张图是之前在日本的时候,为了迎合七龙珠,大家都知道是日本人画的,所以基本上跟人家说我们是100%的ArchiCAD用户,因为基本上每个进来我们公司的人都需要学这套软件,而只用这套软件。
ArchiCAD里面有一个非常好的一个功能,基本上可以让你一组人,不同人在同一个总模型上面去模型跟操作,更协调工作,所以这个我是觉得非常重要的。
之前也给大家看过这个表,可能有一些人认为如果采用B-BIM这种方式在前期会浪费很多时间,其实是在后期出施工图的时候省时间,其实这个是我个人看法,我觉得不会在前期有太长的时间。
之前还给大家讲过这个代理项目,因为项目很大,有18种不同的建筑,基本上有8个人在操作这个项目。所以基本上在这个项目里面,我们需要把复杂的这些种种文件用这样的方式来组合,来去操作整理。
这个例子就是有一天早上,那个甲方突然打电话说下午要出图,我想跟大家说的是,ArchiCAD里面的东西也可以用在这样的一个例子上面,因为要赶这么多图出来,基本上就把这一组人分成一个负责外立面墙,一个负责里面的布局修改,另外一个再来负责尺寸,这些轴线的修改,所以也可以这么来去分,三个人同时在做一件事情,在一天之内赶出所有的图纸,最后当然是立体的,都可以生成这样的图出来。
还有这个例子,比如说一个人一个星期,基本上包括设计、模型,到了一个星期截止的时候,基本上所有的面积,在一个初步方案的层面上都可以做到。
还有这个,大家看到上面的那个例子,基本上不是用什么Rhino之类的,基本上就是在ArchiCAD里面把这个体块,再变形之后,你们可以看到它那个面积随着那个体积的变化而改变,所以这个也不一定需要什么Rhino之类的。这个是同一个项目的另外一个方案。
OK,看了之前我给其它观众说过的事情之后,接下来想讲一些新东西,就是在这一年多的时间,我们公司到底在忙什么东西,还有大家之前没有看过的东西。
刚才大家看到的是室内的施工图,其实这个室内施工图不是我们纯做室内,我们也做室内,也做这个房子的建筑设计。所以基本上整个项目的模型我们基本上非常的细致的模型出来。
在这里有一个小短片,这个是我之前拍给一个朋友看的,基本上就是解释这个B-BIM的操作,当然这些蓝色的指标,你点进去看平面图,还是剖面图,基本上它就把那个模型切了,可以同时看模型也可以同时看图纸。最终大家将会看到的就是你们刚才看到的那个室内的施工图,都可以进去这个模型里面,在室内的空间里面点同样的一些蓝色的箭头而看图,看室内的这些施工图。
这个应该是大家都有看过的平面拉上拉下,当然,软件很方便地让你保存任何一个角度。大家可以看到,这是之前保存的一个角度,在这个室内空间里面,像我刚才所提的,你就点一个室内的箭头,基本上这个图纸就会在模型里面环境体现出来。你可以翻整套图纸,翻到图纸的时候,比如说要看这个,他们可以到现场随意地去拿个平板电脑这么去看。
以前说的这个代理项目,大家可能还没有看过一些最终定的设计,所以这里很快地给大家过一下这个住宅部分的一些建筑。还有这个项目里面商业部分的建筑,比如说那个是酒店之类的,这些都是之前没有给观众看的东西。
这个其实是一个艺术学校。
在设计的过程当中,很迅速地利用ArchiCAD简单的渲出这样的一些图纸来,大家可以看到这个灯光效果跟气氛其实都挺好的,这些图纸都没有经过什么后期处理。
OK.这一年多来忙什么呢?基本上现在给大家看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做得挺呛的,基本上在一年多内我们做了9轮,给甲方看了9轮,那每一轮基本上是2到4个方案,其实我们对这个项目做了25个方案。开始的时候可以看到我们还想玩一点东西,就是我们问自己这个建筑可以像花瓣一点的弯曲吗?这个是其中的一个尝试吧。
这个是利用Rhino来做,可是我们好奇的是,为什么Rhino放进ArchiCAD里面的时候,这个面数这么的多。
那那个方案做完之后,我们还继续玩,这个也是另外一个方式,利用容积率来生成这个建筑的设计,基本上就把容积率当成是一块一块的方块,然后这么堆积起来的一个方案。
这个大家可以看到就比较少了。
25个方案不可能给每个人看,其实一个月前给大家看了另外3个方案,可是今天只给大家看其中的一个正式的方案。
这些渲图基本上都是ArchiCAD里面渲的。
所以,角度很多,我记得没错有十多个角度吧,我印象中没有要求那么多,不过最后做出那么多,十分容易做,所以做了那么多。
在这个方案里面,我们其实是有利用那个Rhino的,大家看到这个竖线条跟弧形的那个基本上是Rhino里面模型出来,然后再套我们的那个建筑模型里面。可是就因为这样,大家看到那个面数就十分的多,已经到了20亿了。
这个是另外一个在森林里面的别墅,可是像酒店房一样的。虽然总面积不多,不过因为包含景观,还有建筑,还有室内,其实我们把这个工作以这样的一种分配来进行,基本上有7个人负责建筑,有2个人负责景观,基本上是这样利用ArchiCAD情况去实现这个项目。在这里也给大家这些房子里面的室内效果图。
同样的,这些也纯粹在ArchiCAD里面渲的。那当然有一些PS的后期。
其实就三个主题吧,分别是未来、现代、原始,所以大家看到的这个是未来主题的一个室内的建筑设计。这个就是原始的。
在现场开始施工了。
再说说另外一个项目,很快就要完了。这个是另外一个项目的一些别墅的设计,同样的一些渲图。
所以,基本上这一年多来我们在干的事情就是这些。
同时我们也开始尝试,刚才有提到Rhino现在也尝试开始用Grasshopper来生成一些东西,这个基本上是我们项目里面的一个桥的形状的一个尝试。
很奇怪的,我们的工作内容其实不要求我们去做这一些机电方面的东西,还有结构,因为这个模型你看到的只是机电跟结构。其实这个工作我是跟新加坡的一个施工方合作,基本上我们把他们的图,就是施工方他们有设计师,建筑师出的图,还有机电工程师结构时出的图,我们拿他们的图来帮他们把这些东西全部模型在里面,所以,让他们在施工的过程当中更顺畅吧。如果通过BIMX的话,基本上就是机电图可以跟模型一起对着看,在现场检查看有没有碰撞。
所以,我们这一年多来都在忙这一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非常感谢林先生跟我们分享一些案例展示,谢谢您。
现在我们也邀请另外一位嘉宾,就是来自于香港的麦耀球,为我们分享BIM的概念设计,掌声有请。
在准备的同时也简单介绍一下嘉宾,他在开发使用BIM的不同类型项目方面有超过十年的经验了,他有多年的外地工作经验,他是图软的注册BIM顾问,作为BIM专家创建自己的方法和设计流程,从早期到整个生命周期使用BIM来开发项目,所以我相信他的分享会让大家更了解到BIM的一些概念设计,在大屏幕上也展示了关于他的背景资料。
其实我们今天的很多嘉宾也是来自不同行业,他们也使用ArchiCAD的一些经验跟各位分享,除了当然我们的团队分享之外,也有一些用后的分享,让各位更立体地了解到ArchiCAD的强大功能。还有呢,刚才我们团队介绍新功能方面有一个很简单很好用的那个,所以我相信各位嘉宾更了解到我们这个产品的功效。当然了,刚才也在体验区里面感受到我们强大的产品,所以我们嘉宾也会跟我们分享一下。
开放式的平台基于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我们现在有请上海友力集团资深科技总监,环球模拟设计及建造有限公司营运总监麦耀球(Hubert Mak)先生,掌声有请。
在准备的同时我也简单介绍一下麦先生,麦先生是资深科技的专家,为香港友力集团建立技术框架及十年的发展策略,他利用IT技术结合业务流程管理,成功引领集团成为信息化的企业,提升营运能力。他获得2012年深圳市软件行业协会先进工作者的奖项,这是非常厉害的专家为我们分享关于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
麦耀球先生演讲
麦耀球:大家好。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们友力集团这个企业究竟我们怎么利用BIM,怎么利用Open BIM这个平台在我们的项目。
首先欢迎大家,如果是外地来的朋友,欢迎来到美丽的深圳,首先我先介绍一下友力集团。友力集团是香港的上市公司,我们将近60年的历史,1958年成立,是我们主持成立的,他现在已经80多岁了。
我们主要的业务是总承包,在香港来讲总承包是提供服务给香港政府,比如说盖我们叫廉租屋,还有医院,政府的大楼,学校等等,所以我们的主要的客户都是以政府为主。我们在这么多年,过去我们成立了很多不同的分支机构,当然我们主业是总承包了。在总承包以外我们还有就是预制构件厂房在惠州,以前我们是在龙华的,现在我们搬到惠州了,因为第一那块地已经给政府收回去了,第二,我们占的地方不够大,所以我们在惠州前几年盖了个厂房是22万平米,专门是做预制构件的。
前几年我们从日本的三菱电机收购了机电工程,在过去十年我们特别投放大力的资源在科学技术,包括环保技术,BIM技术,建筑IT的技术领域,所以在这几个领域,我们投放了很多资源,所以我们称我们本身为绿色的建筑公司。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们怎么利用Open BIM这个平台来在我们整个设计施工整个过程当中怎么可以得到更好的效益。今天因为大家都分享了很多关于图软的好处,所以我尽可能,因为大家已经坚持到6点10分了,我尽可能把重复的省掉,用多一点时间来讲我们友力集团怎么去利用这个Open BIM平台应用于我们企业的项目。
我们香港建筑业的问题挺多的,可能跟国内的有点像,我们的成本高,我们的人力资源不够,还有地价非常昂贵等等。
我们去年有一个项目,我希望利用这个项目跟对于分享一下究竟我们怎么利用Open BIM平台来提高我们的效益。其中一个项目是在国内叫旧城改造,香港一样,因为香港有好多地区盖的楼甚至是六七十年了,很多楼应该是拆掉的。我们有一块地皮,我们跟一个半政府的机构叫URA,香港的市区重建局。把这个地皮买回来,然后盖一个小高层,是23层有车库,有商业有住宅等等。
在这个旧区里面,我们的设计概念涵盖到,因为是旧区,肯定是与社区有关联系。我们要看的,从业主方,从政府方面想,你怎么去跟旧区跟新的楼有一个联系。然后呢,老人跟年轻人,跟那个社区的联系,都要做不同的研究。
那我们在起步的时候,我们有一个概念就是我们在整个项目用全周期的管理方法,就是用Open BIM从头到尾的一个概念骨干,然后ArchiCAD就是我们最重要的一个平台,因为有IFC在里面,我们有很多不同的专业人员可以提取信息来进行交换,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
当然,今天很多专家都讲了BIMX,我这里不讲了。
我们在设计开头的时候,我们就用一个快速的方法,就是(VDC)方法。因为香港的地价是非常昂贵的,一块小小的地,前几天投了一块地已经100亿个港币,非常小的地。所以从投资方来讲,一定是想把时间缩短的,那我们就用VDC的手段,用ArchiCAD作为我们的骨干平台,把所有相关的信息、人员、软件等等结合在一起,从我们的角度来讲是一个突破,从签合同到我们提交审批的设计方案的时候是37个工作日,这个是非常快的。当然,我们用了很多不同的手段,用VR、AR等等。
在那个(UA)方案下面,今天很多专家都讲了好多不同的,在图软里面可以用的功能去帮助设置流程,包括碰撞检测,也可以利用ArchiCAD本身,可以跟IFC的交换,就是项目的时间管理和成本管理。
整个流程,我们就是用3D到4D到5D,再加上其它虚拟VDC的工具,把整个设置的过程简化与加速。
审批的工作流程当中是非常繁琐的,是不能错的。那我们利用这个工具,包括我们当然是因为香港政府到今天为止都是以二维图纸来做标准的,3D辅佐而已,不是一个标准的。
虽然我们整个设计的概念都是以三维为主导,但是我还得要跳回二维去。那我们怎么做呢?也是利用图软平台里面的所有工具快速地生成图纸。当然,最关键就是我们提供给政府怎么去检测,因为我们是三维设计,虽然是生成二维的图纸,但是我们怎么验证三维跟二维是匹配的呢?那所以我们就利用BIMX这个工具提交我们这个审批的档案,请大家可以看看这个短片。
在这个BIMX里面,我们就利用一个,刚才专家都讲过了,我们有三维模型,二维图纸。这样子,从审批的角度,我就可以把应该审批的数据已经放到那个BIMX里面,让审批图纸的官员检查的时候就非常方便,颜色也匹配。当然,我们这个BIMX除了利用于审批方便审图,除了这个应用之外,当然也可以带到施工现场,让那个施工团队可以利用这些非常有用的二维和三维,最新的信息来做施工管理。
好,可以放大缩小,这些都是基本的工具,我就不再展示了,我先结束了。
除了ArchiCAD 21能提供的非常强大的功能,还有一个非常有用的功能对于我们来讲,因为我们是绿色环保企业,所以我们对环保这块是比较注重。那图软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平台,我们利用这个平台,加上我们三维的信息,就可以生成我们香港的一个东西,等于国内的叫三星ER差不多,当然是看的角度不一样,评审的角度不一样。那我们就利用这个三维的数据,再加上其他,下一步就可以做绿色环评。当你做的什么对绿色环保有贡献的话我就会给你什么优惠,这个现在政府已经大力推动这块。所以我们下一步就可以用软件来做不同的渲染跟评估。这样子就变成以前我们依赖这个环评的顾问工程师来专门帮我们做了。其实现在这块的模块,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开发一个接口的工具,那这样子我们就可以快速来检测,究竟我可以达到什么评价,比如说白金、金等等,我们可以做不同的模拟。
最后有一个愿望,我们本身就想,因为现在这个项目是ArchiCAD的旧的版本,在新的版本里面我们非常期待,在ArchiCAD 21会给我们带来更大更好的效果。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麦先生最后的分享。我们也了解到我们ArchiCAD不仅是一个产品,也是一个客户体验。
图软亚洲区总经理Tibor Stahl致谢词
嘉宾合影
现在我们到了今天最重要的时刻,今天我们有很多不同的环节,当中有很多嘉宾的分享,当然也少不了一些用户的体验,同时最重要的我觉得是一个场合可以互相交流,可以互相多了解,跟业界不同的专家,还有今天我们很多嘉宾也是业内的专家。在我们环节完结之后也鼓励大家跟他们交换名片,把他的联系方法留下。好了,现在有请图软亚洲区总经理为我们致谢辞,有请。
在这里特别感谢各位参加图软2017新品发布会,期待在将来跟各位的见面。如果借用传译耳机的贵宾请到签到处交还,在离开之前如果今天没有在我们体验区领取VR眼镜的贵宾,请到签到处领取VR眼镜,感谢各位,谢谢。
|图软2017 新品发布会
|香港图软亚洲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
百思美(北京)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华创天工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中装新网、EABIM、ChinaBIM
|龚义 13810753095
Bosco Kwan
图软全球副总裁
Tibor Stahl (施定邦)
图软亚太区总经理
彭帆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BIM负责人
刘燕
洪涛股份BIM信息化技术应用发起人
张磊
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M设计研究总监
Zanghellini
ZHA事务所创始人
EZRA Architects
创办人及首席设计师
麦耀球 (Hubert Mak)
香港有利集团资讯科技总监
GRAPHISOFT隶属于德国Nemetschek国际集团旗下品牌之一。GRAPHISOFT 公司于1982年由 Gabor Bojar 和Istvan Gabor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创建。GRAPHISOFT 凭借其卓越的产品以及创造力成为专门为建筑师、工程师以及施工人员而设计的众多软件中的领先者。其主打产品是由建筑师开 发设计,专门针对建筑师的三维软件产品ARCHICAD。GRAPHISOFT和ARCHICAD荣获了一系列国际著名奖项。
ARCHICAD目前被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有25种本地化版本以及17种不同语言的版本,是全世界最优秀的三维建筑设计软件之一,拥有超过一百五十万用户。全球超过一百万个已建成的建筑是用GRAPHISOFT ARCHICAD进行设计的。
30年来,GRAPHISOFT公司的特点是创新。GRAPHISOFT通过行业内第一款为建筑师打造的BIM软件ARCHICAD引领BIM变革;通过创新的解决方案持续引领行业进步,比如革命性的GRAPHISOFT BIM ServerTM,提供了全球第一个实时的BIM协作环境;GRAPHISOFT EcoDesigner,是世界上第一款完全整合的建筑能耗分析模型软件; GRAPHISOFT BIMx,是一款旗舰的BIM交流工具;著名的Open BIM概念,亦由GRAPHISOFT提出。
GRAPHISOFT的总部在布达佩斯,在慕尼黑、牛顿、东京、大阪以及马德里设有分公司,同时在俄罗斯、新加坡、香港以及北京等地设有代表处。
GRAPHISOFT于2007年被Nemetschek集团收购成为其一员。
策划出品:中装新网专题策划:李艳编辑:李艳专题设计:刘旭专题制作:吉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