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比稿”形式,与强盗逻辑般的“免费设计”,如出一辙,因而设计圈人士看到 “拒绝比稿”(Say no to spec)短片,大多会有种异常清晰的熟悉感。
在众多行业中,商家不屑理会“比稿”这种欠揍行为,或温文尔雅地将此甲方“请出去”,或简单粗暴地让其“滚出去”。总之,离远点,不伺候。既然如此,可想而知,在这些不屑“比稿”的行业中,“比稿”无立足之地,只能灰头土脸地消失。
但,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设计师们包括混广告圈、建筑圈、室内圈、服装圈等等圈子的设计师,对“比稿”行为却已经习以为常了。
以建筑圈为例,建筑界女魔头扎哈·哈迪德就成名于以“比稿”著称的“招投标”竞赛。2015年7月17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正式宣布修改2020年东京奥运会主会场“新国立竞技场”的建设计划。也就意味着扎哈·哈迪德为东京2020年奥运会设计的主场馆方案,即使打败了一个个竞争对手,即使投入建设后,依然被弃用了。
而之后扎哈·哈迪德事务所公开了一些相关设计资料:一段23分钟的视频以及一份91页的报告。极有可能,这些只是扎哈·哈迪德事务所对此次“招投标”竞赛付出的冰山一角,也只是一个设计单位无缘标的项目的个别事例。但那些之前被扎哈·哈迪德击败的方案,又承载了多少设计师和设计单位的多少时间和精力。
管中窥豹,一次次的设计“比稿”, 理所当然地消费了设计圈的很多智慧。特别注意,是免费消费。有人不禁要问,为什么那么多的设计师还要参加“比稿”,他们是傻的吗?
设计师,当然不傻!只是各有各的小心思。
我们试着猜一猜,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设计师大多存在侥幸心理,不会想到自己会是落败者;
二、所谓恃才傲物,有些设计师的确自信到可以完败竞争者,取得最终设计权;
三、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有机会就去试试;
四、这么大的项目,这么高的设计费,如何不心动;
五、不排除存在一些有情操的设计师,只是对某个或某类项目感兴趣,无奈,只能“比稿”。
所以说,“比稿”的市场,是设计师创造出来的,这样的甲方,是设计师“惯”出来的。一旦“比稿”形式被默认,这种利益天平完全偏向甲方、选择权完全掌握在甲方的形式,甲方不积极采用并广泛推广的话,才是傻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