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个设计师有什么成本》这篇有关设计师成本的文章刷爆了,又把设计师拽进了怨妇的深渊。每每有关行业怪相的文章都会被炒的火热,到底都怎么了?
这个现象能反映设计师群体的基本面,就是挣扎在温饱线上下。如果一个职业还停留在温饱线上,这是要坚持还是要放弃?
问题又来了!如果坚持该如何?放弃又该咋办?
我们从一个正常社会人士来反问设计师,如果时间是设计师的主要成本,扫大街的环卫工人和设计师的区别在哪?如果你说设计师上学了,环卫工人其实也有硕士研究生毕业,是这个理吗?
那同样是设计师,服装设计师、工业设计师、珠宝设计师、建筑设计师,为什么没有那么强烈的抱怨?
原因很简单,如下:
1、行业门槛低,不是别人造成的,是设计师自己混沌了,不好好专研一个细分门类,就知道什么项目都接,什么钱都赚,疲于应付,试问如何能产生技术沉淀和社会美誉度?
2、设计本身感觉是感性思维,其实内在有着很强的理论和逻辑,试问一群从来不总结论文和交流心得的设计师,是如何建立自己的学科经验?靠画几张破图就异想天开的要做大做强、光宗耀祖?还想发财?做梦!
3、不想做大师的设计师,不是好设计师。想?有用吗?干!才是硬道理。试问一个情商不高的设计师、只知道时间和图纸是自己的生产力的设计师,是如何把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社会价值?显然大师不是通过时间和图纸堆积出来的,那靠什么?靠的是与社会各阶层的交流,靠的是除设计之外的格局,靠的是商业头脑运作,最后再靠一点专业老底子。
4、衡量一个设计师的好坏,不是自己自吹自擂,那是什么?是社会给予的设计费体现,试问一个穿着得体、出入豪宅名车、为人处世精明的设计师,谁敢对他说:“哥们免费帮忙做个设计呗,不花多少时间。”遇到这种设计师,社会对他的正常反应是什么?先打听他有没有时间和档期,再打听设计费的范围,最后才是很尊敬的说:“麻烦抽时间帮哥们做个设计,钱一分不会少你的。”
所以闲的蛋疼的屌丝设计师,醒醒吧,先把基础的绘图能力练好,再致力于一个专业设计门类的研究,坚持只做自己擅长的,然后把除设计之外的社交能力、待人接物能力、表达能力、谈判能力大幅提高,最好同步打理个人形象和气质。那时的设计费是需要考虑的吗?社会一定会给你们一个合适的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