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建筑工业化应成建筑节能突破口
   时间:2015-03-24 15:34:18 [报告错误]  [收藏]  [打印]
  核心提示:在全社会倡导厉行节约、节能减排的背景下,高耗能、高浪费的建筑业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专家呼吁,当前我国应进行整体科学规划,全面倡导建筑领域节约、节能、节材、节地、节水,从操作性最强的“建筑工业化”作为突破口,同时狠抓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节能,推进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能源节约。

  

 

  “两次节能”一手抓提升建筑全生命周期节能率

  建筑全生命周期大致可分为设计、建造、使用、拆除、废旧建材处置等五个阶段,但是能耗集中于建造和使用阶段。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总裁张桦说,建筑耗能应该全生命周期考量,其中80%发生在使用运营阶段,10%在建造阶段,另10%在拆除阶段。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总工程师原清海指出,当前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浪费最为突出,里面情况复杂,既有设计阶段节能措施不足、标准过低造成的全生命周期浪费问题,也有使用过程中的浪费,如夏季空调温度问题。虽然全社会推进节能多时,但很多商场、酒店属于商业经营场所,往往温度很低,实际上也没有太多处罚办法;此外节能建筑设计建造也往往是业主的主动作为,政策鼓励和全生命周期中的节能补贴非常有限,而建设成本明显升高,所以社会动力不足,造成节能率依然偏低。

  专家认为,改观我国建筑领域浪费严重的现状,推进建筑节能和推动建筑工业化两大举措要同步进行,缺一不可。从我国目前建筑实践来看,要解决资源能源浪费问题,要“两次节能”一起抓。一是解决建造过程中的节能,即“一次节能”,主要依靠推进建筑工业化;在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节能,为“二次节能”,主要依靠严格执行节能建筑标准,加快老旧建筑保温改造等。

  对于建筑“一次节能”即建筑工业化推进,专家提出三大建议:

  首先,打破现有利益格局,吸引市场主体参与。上海建委主任汤志平说,建筑工业化推进的重要阻力是行业利益格局固化,现在建筑业利润基本都留在施工企业,哪怕现场施工效率再低,也不愿放弃蝇头小利,如果推进工业化,意味着相当利润转移到建筑构件生产加工企业,必然遭遇传统建筑业的阻力。关键在于如何打破这种利益格局,并且激发市场活力,吸引更多企业进入这一领域,充分市场竞争后大幅降低建筑成本,才能让建筑工业化健康发展。“上海这三年加快推进,并制定了约束性要求,每年新建住宅面积装配式比例增加5%,到2015年达到30%以上,这样将有效吸引更多市场主体的参与。”

  其次,运用市场化激励手段,让节能者收益。目前实施建筑工业化比传统建筑成本明显要高,不少地方开始用市场化激励措施引导提高工业化比例和住宅全装修比例,从而达到节能目的。譬如,上海就对装配式住宅建设项目可以增加容积率3%,宁夏、沈阳、济南等国内多个城市都开始启动类似政策,这一政策对于开发商的激励作用很明显。

  第三,与土地出让挂钩,刚性推进建筑工业化。上海市规土局局长庄少勤就建议,建筑工业化推进,可以与部分土地出让相挂钩,即土地招拍挂之前,已将建筑工业化要求写入出让要求,通过法律手段、合同监管来推动建筑工业化的刚性执行,用土地供应与建筑节能相挂钩,是遏制浪费最有效手段。

  此外,在建筑“二次节能”领域,专家也提出建议:

  第一,进一步提高节能要求。有专家认为,我国目前普遍要求建筑节能率为65%,但按照现有的技术能力,节能70%以上是可以做到的。据测算,节能70%以上的建筑,50年使用寿命中节能的费用,相当于建筑投资甚至更多。“但我国目前标准依然过低,加上执行不严格,建筑节能率缩水问题很突出,必须通过提高标准来控制。”

  第二,加强建筑使用过程中能耗监控。张桦建议,应加强公共建筑能耗监管,推进楼宇分项计量系统的安装。“目前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采用新技术来管控末端行为,事实上国内大多楼宇节能空间都有30%以上,用精细化监控管理手段节能,可以事半功倍。” 

关键词: 专家 建筑 工业化 突破口  
分享到:
[责任编辑:姚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装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 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