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市民各有担忧
国内知名财经评论家、财经专栏作家叶檀发文表示,不看好自住型商品住房,对于自住商品房能否被市场买账叶檀也持怀疑态度。
叶檀指出,自住型商品房不伦不类,既有点像经济适用房,也有点像限价房。与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相似之处在于:都限制了销售价格,满5年可以上市交易,部分上市收益归财政。不同之处在于:经济适用房、限价房都有户籍限制,而“自住型商品房”则不设户籍门槛。这类住房不伦不类,是因为看似商品房,但却以保障房的某些方式来管理。而当一个社会的市场与保障不分,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面对中国住房体系出现的混乱局面,亟需厘清管理思路,而不是继续添乱。
与此同时,不少人也发出这样的疑问这些“自住型商品住房”上市了,为了拿到购买资格,会发生什么?
“京七条”里说得明确,符合本市户籍无房家庭和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轮候家庭可以参加选房顺序的摇号,我们且不谈资格评定与往年各种“摇号”其中可能藏有多少的寻租空间,有多少不符合要求的“关系户”、“浑水摸鱼”或者多少“假摇号”存在的可能,就算一切公平公正公开,为了获得摇号资格,无房夫妻俩假离婚多获得一个名额,有房夫妻俩假离婚把房产放在其中一位名下以获得名额……这样的例子,我们已经在全国各地看得太多。
每一个调控措施出台之时,无一不承载着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殷切期待,但如何能够真正让“好政策”不“办坏事”,恐怕还得从后续细化的执行手段的及时跟进,后续操作的公开透明,杜绝那些可能采取与社会伦理相悖的手段走“走捷径”的“正常途径”。
自住型商品住房隐患重重
自住商品房相对廉租房公共投入更大,由于自住商品房的产权经过一段时期之后将归属于入住者,而廉租房则可以交由不同时期的不同租房者使用,自住商品房的保障效率因此大幅度减低。由于类似于经适房的自住商品房价格偏低,因此政府必须予以财政补贴,这意味着按照北京市目前的土地价格,当地政府投入数以亿计的补贴资金,将随着未来自住商品房的交易而一次性消耗完毕,显然这不符合让有限公共资金保障性最大化的原则。
庞大的住房需求市场与有限的自住商品房房源形成了悬殊的对比。而自住商品房相对商品房的性价比,一方面可能催生各种内幕交易,这在以往各地经适房丑闻中早已验证。从报道来看,自住型商品房未来将采取摇号申请,这不免让人想起当初某地经适房摇号“九连号”的案例,看似随机严密的摇号程序,并不能杜绝权力过大的管理部门从中寻租,让开宝马的车主买到自住型商品房。
没有标准就没有公平。即使能确保这2万套自住型商品房全部落到真正的中低收入群体,但中低收入群体的概念很难真正厘清,到底多少收入算是中低收入群体,如月薪5000元在其他二、三线城市已不算低,而在北京恐怕一年下来都买不起一平方米商品房,因此理论上有资格购买自住型商品房的中低收入群体数量是惊人的。按照目前2万套的自住型商品房房源,意味着只有少数人能够成为幸运儿,更多中低收入群体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才有机会参与后续房源的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