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投资对社会资本进一步放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今年前4个月,铁路投资增速是42亿元,同比下降了35.8%。其他的像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也只有874亿元,同比仅增长1.7%。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投资是446亿元,同比下降8.4%。
6月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扩大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铁路的实施意见》政策说明,对于铁路投资等对社会资本放开,做了进一步政策安排。
该说明指出,项目的运输管理方式应由企业自主选择,支持有条件的项目实行管内自主运输调度,充分保障企业的运输自主权。
针对铁路项目一般自身收益不高、投资回收周期长的特点,国家发改委的文章指出,利用采矿权、特许经营权等进行担保贷款,探索利用铁路运输、土地综合开发等预期收益进行质押贷款。
另外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债务融资工具以及项目收益债、可续期债券和上市融资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研究员刘奇洪指出,关键是现在民企投资都是追逐利润的,现在像地铁和一些铁路短期都没效益。“不像北京等大城市有客流量支撑,一些小城市要民企投资高铁和地铁很难。”他说。
铁路资深规划专家张江宇指出,铁路投资的问题在于铁路清算制度没放开,也就是单个项目的独立核算很难做到,因为全国铁路是一张网。另外地方政府以及铁路总公司,也不是特别愿意把某一路段交给某一个投资公司去做,因为这涉及未来的管理障碍,比如过车的谈判。
他建议,铁路投资可以拆分来做,比如车站的投资,沿线配套的设备设施,甚至机车都可以分包招标投资,机车也可以交给机车租赁公司来做。
现在铁路土地可以抵押,这有利于民企投资后融资。但是民企即使是投资车站,也要考虑规模总量问题。“商业化规模不能太大,超出当地的需求,也很难盈利,难以吸引到民企来投资。”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