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方标准《医院合理用能指南(征求意见稿)》
来源:筑医台 时间:2015-09-17 09:08:08 [报告错误] [收藏] [打印]
4.4 建立人员行为准则,其准则宜包含以下内容:
——医护人员应在接诊、教学、科研、用餐及生活等方面采取节电、节水等措施,合理降低办公用电设备及医疗设备的闲置待机能耗,专用医疗设备应由专人负责,专项管理,做到合理调配使用,有针对性地对医疗科研设备、大功率照明及空调设备采取节能措施;
——后勤服务人员应强化建筑本体及机电设备运营维护保养工作,及时进行清洗、维护或更换,依据建筑使用特点、用能人数、室外气象条件等因素,调整机电设备运行策略,保证中央空调、采暖系统、照明、变配电等重点用能设备高效运行;加强水、采暖管网和电力线网的巡查和维护,减少跑、冒、滴、漏和损耗;定期参加与节能运行相关的培训。
5 节能运营
5.1 采暖、空调及通风系统
5.1.1 采暖系统运行应符合以下要求:
——采用锅炉房供暖、供热水,锅炉运行热效率不低于DB11/ 687所规定的限值。热水供暖系统宜采用集中控制、气候补偿、分时分区控制、水力平衡调节和室内温控等技术。锅炉房加装燃料计量装置;
——加强锅炉房供热设施及仪器仪表的维修保养和系统水质管理工作,保持锅炉高效运行;
——提高采暖锅炉自动化控制程度,采用辅机变频与热量回收等技术,提高锅炉效率;
——可根据室外气象条件变化进行合理调节,实现供热量按需供给;
——改善管网输配性能。做好管网系统水力平衡调试,通过调节消除热网水力失调,避免“大流量、小温差”不经济运行状况;
——改善管网系统的调节能力,可采用平衡阀及平衡阀智能仪表取代调节性能差的闸阀或截止阀,建筑的热力入口处加装热量调节和计量装置;
——定期巡视检查供热管道及其保温状况,供热系统管道保温应良好,不应存在跑冒滴漏现象;
——根据建筑的使用特点及供暖需求,制定供暖节能运行策略,实行分时段供暖、值班供暖等运行模式。
5.1.2 空调系统运行应符合以下要求:
——参照GB/T 17981及北京市相关标准,结合医院的用能特点,制定空调系统经济运行操作手册及优化运营策略;
——根据中央空调使用区域时间特点,控制制冷机组开机及停机时间;
——根据季节变化情况,实施机组台数优化控制或调节,使机组能保持高效运行;
——依据室外气象条件,在满足末端供冷需求的前提下,提高制冷机组出水温度1-2℃;
——空调水系统、风系统宜采用变流量控制,水系统合理采用大温差小流量运行;
——风机、水泵采用自动控制变频调速等技术,使设备处于经济高效运行状态,通过智能控制做到实时调整设备的运行状态,改善三相电流不平衡、部分负载功率因数偏低等现象;
——冷却塔周围无遮挡,保持良好的散热环境。多台冷却塔并联运行时,应充分利用冷却塔换热面积,使冷却塔出水温度接近室外湿球温度。冷却塔风机变频运行时,宜采用冷却塔风机联合变频技术;
——根据医院各科室特点合理进行空调系统分区运行;
——根据医疗要求和特点,缩小高精度空调区域面积,对关键区域采用局部送风方式,防止周围区域的干扰和污染;
——急诊、ICU及手术室的空调系统应能独立控制。不能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根据负荷大小,使用变频多联式空调机组或设置独立集中冷源;
——设定手术室过渡季和非工作状态的节能运行模式;
——重症护理单元独立净化空调系统24小时连续运行,温度在20-26℃范围内,相对湿度40%-65%,维持对相邻室的5pa正压;
——清洁区、生活区和卫生通过区普通空调温度夏季不低于26℃,冬季不高于20℃;
——对空调温湿度有严格要求的区域,应采用温湿度独立调节的空调系统;
——当手术部中只有部分手术室工作期间,只需运行部分手术室的净化循环空调机组和新风机组,对于其他非工作的手术室只输送少量新风维持其正压状态;在手术室非工作期间,可大大降低手术室的温湿度要求,关闭手术室的净化空调系统,只输送少量新风以维持其正压、无菌状态;
——对于处于过渡季运行模式的手术室,利用春、秋两季新风焓值低于或高于室内空气焓值的特点,适当加大净化空调系统的新风量,利用新风替代冷源以缩短制冷机运行时间。
5.1.3 通风系统运行应符合以下要求:
——宜采用热回收措施,降低新风处理能耗;
——过渡季节合理采用全新风运行,合理利用自然通风降温,减少制冷机开启时间;
——根据GB19210的要求制定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计划,定期对空调设备、风管进行清洗维护,提高换热效率。
——合理调配系统及设备运行方式,最佳化控制室内气流与温湿度,提高通风换气效率,防止交叉污染;
——根据室外气象参数变新风量运行(调节),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充分利用夜间通风模式节能运行,对压力梯度控制有要求的区域应区别对待;
——在符合污染控制要求的前提下,房间在非使用状态时可关闭(降低)送风系统;
——采用全(显)热交换器时,应防止空气的交叉污染,及时清洗或更换过滤器;
——系统排风(正压渗透风)再利用。系统排风作为机房、停车场等送风或冷却塔进风;无菌室正压渗透风作为辅助房间送风;
——病区洗涤机室、干燥机室、公用厕所、处置室、污物室、换药室、配餐室设置的排风量宜为10-15次/小时换气,夜间可小风量运行;
——新风机组和净化循环机组采用变频风机,合理降低新风处理能耗。
5.2 照明系统
5.2.1 照明设备
——照明系统应采用高效节能灯具、光源及节能型镇流器等设施,无国家明令淘汰产品;
——灯管及反射罩每年定期清洗,及时更新损坏光源;
——照明灯具安装高效反光罩,使灯具的光投射到指定部位,得到有效利用;
——路灯优先采用太阳能路灯。
5.2.2 照明系统节能措施
——合理采用天窗、反光板、导光管等自然采光措施减少人工照明;
——景观照明宜按照区域景观照明开启要求设置开启模式;
——采用集中控制系统,按不同使用模式进行分等级或分灯区控制;
——公共走道等区域采用声、光感应照明;
——地下车库等公共区域采用LED照明,并采用智能控制方式;
——对病房等房间主灯进行集中控制。根据时间段或者室外自然光强度由管理人员控制主灯开关,各床头灯或辅助照明等由室内人员自行控制。
5.3 给排水系统
给排水系统宜采用以下节能措施:
——洗浴用水宜采用余热、冷凝热、太阳能加热或空气源热泵,减少电热水器及电锅炉的使用;
——职工洗浴宜采用刷卡式智能控制系统;
——给水系统采用变频给水设备或无负压供水方式。
5.4 变配电系统
5.4.1 变配电系统设备应满足以下要求:
变配电系统的仪表、电动机、电器、变压器等设备应为节能型,不应使用国家明令淘汰产品,各电气元件应运行正常。
5.4.2 节能措施
——电力变压器的运行参数满足DB11/140标准中的要求;
——当变压器平均负载率长期低于20%,且以后不再增加用电负荷时,对变压器进行改造;
——采取无功补偿措施提高功率因数;
——在确保消防负荷、重要负荷用电的前提下,调整负载供电模式,季节性负荷变压器在过渡季节退出运行,减少变压器的空载损耗;
——监测负荷三相是否平衡或基本平衡,如出现三相严重不平衡时,应对末端配电系统进行相序平衡调整;
——应增加对谐波的监测手段,当谐波超过规范规定的上限值时,应设置抑制谐波的设备;
——做好变压器周围的通风散热处理,降低变压器的负载损耗;
——淘汰高耗能变压器、电动机等设施设备,更新改造老化线路、电网,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降低线路损耗;
——对于负荷波动变化较大的设备采用变速、变频装置,或台数控制,保证用电系统高效运行。
5.5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5.5.1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宜具备信息采集和处理、设备控制和工况监测、数据通讯、协议开放 (与其它系统进行数据信息交换)、安全保障管理和故障报警及提供故障处理方法建议等功能。
5.5.2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宜具有故障自诊断功能和自动、远程、手动运行控制模式,且运行策略可调。
5.5.3 定期检测或校验控制系统传感器和执行器的运行状态,使传感器和执行器处于有效工作状态。
5.5.4 对机电设备以及照明等采取优化控制和管理,确保节能运行。
5.5.5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宜对建筑设备进行集散式的自动控制和集中监视管理。
5.5.6 空调系统监测与控制应符合以下要求:
——对建筑物的集中冷热源、流体输配系统等运行状态进行集中监控;
——对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宜进行集中监控与计量;
——集中空调采用自动控制系统,应能根据冷、热负荷的变化自动控制冷、热机组投入运行的数量;应能根据供/回水的压差变化自动调节旁通阀;
——根据建筑使用特点及气象变化设定(预测)最佳运行策略,如制定空调节能运行策略,启停机时间控制策略、冷冻水供水温度控制策略和变流量运行控制策略等;
——对空调间断运行的科室,根据科室特点设定最佳的启动时间和运行时间;
——在符合医疗要求时,依据季节变换设定室内温湿度参数。
5.5.7 采取有效措施监测大型医疗设备能耗。
5.6 信息机房
5.6.1 信息机房的空调系统宜独立控制,在过渡季及冬季,宜采用自然冷源或热管空调技术进行供冷。
5.6.2 信息机房IT关键设备应优先选用经国家节能认证的产品。
5.6.3 信息机房空调设备制冷量应与信息机房所需制冷量匹配,机房内温湿度应满足不同等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技术要求。
5.6.4 信息机房气流组织应合理,宜采用下送风、上回风的送风方式,对于热密度较高的机房设备应采用面对面、背对背形成冷热通道的布置方式。
5.6.5 宜采用虚拟存储技术。
5.7 其他用能设备及系统
5.7.1 开水器应采用节能型开水器,并有时钟控制装置。
5.7.2 食堂燃气灶具应采用节气型灶具。
5.7.3 对网络机房、食堂、开水间等部位的用能实行重点监测与单独计量,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能耗。
5.7.4 有可再生能源利用条件的单位,宜利用太阳能光热、太阳能光电、污水源热泵、地源热泵等系统,提供生活热水、照明、供冷或供暖。
5.7.5 宜采用分布式能源、蓄冷蓄热、智能电网等技术,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5.7.6 门诊部、住院处等电梯运行实现群控,根据人流量及高峰、低谷时段,实行24小时动态管理,制定合理的运行控制方式。
上一篇: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装饰规定
下一篇:一大波标准进入报批阶段 绿色建筑标准化将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