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春暖花开,2025全国两会如期而至!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五五”规划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如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等议题,备受关注。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杂志社一如既往提前谋划、系统规划,围绕全国两会热点和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重点工作,推出集杂志、微信、微博、学习强国、矩阵号、视频号、直播等全媒体报道系列产品线,及时为广大读者推送与住建领域密切相关的两会信息,第一时间连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传递“住建好声音”,敬请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冯远
3月4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杂志社获悉,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冯远拟提交《关于保障政府投资建筑项目设计合理取费的建议》《关于大力提升西部地区农村住房抗震性能的建议》《关于进一步推动建筑行业节约、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关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助力建筑设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4项具体建议。
众所周知,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筑业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在保障人民生产生活、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关键作用。但在推动我国从“建造大国”向“建造强国”转变、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形势下,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仍然面临规划不够合理、节约理念不够强化、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存在偏差等问题,亟待加以解决。对此,冯远建议:
一、科学规划审批。科学合理做好城市规划和建筑项目规划,对立项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和可行性研究,避免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在项目审批过程中,建立严格的评估机制,综合考量区域人口密度、经济发展需求、资源承载能力等因素,确保建筑项目的建设合理性。强化对建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审查,对于预期效益不佳、市场需求不足的大型建筑项目谨慎审批,不予批准或建议调整规模,防止“大而无用”“华而不实”。
二、强化建筑本体节能。大力提倡节能设计理念,强调恰当的空间形态、功能布局和被动式技术应用是建筑节能的先决条件,力戒高能耗形态。重视空间实用性和建筑本体节能,对建筑的体型、体积、空间布局等进行科学合理的限制和规范。完善相关设计规范和标准制定,避免过度追求标新立异和规模超前,正确引导建筑节能观,进一步完善节能考核方式和评价指标。对新建或改建项目,在设计阶段即进行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估,包括材料生产、运输、施工、运营、维护、甚至改造、拆除等各个环节,确保整体碳排放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三、加强引导监管。进一步规范绿色建筑评价评级制度,避免导致为用技术而用技术的考核结果。倡导因地制宜被动式节能技术使用,在尊重资源禀赋、科学评估、理性决策的基础上,合理推动主动式建筑节能新技术应用。对于低碳排放、可再生可回收建材的生产和使用要通过绿色金融扶持和政策奖励,来分担绿色材料和技术的增量成本,减轻建筑绿色转型的经济负担。加强对绿色建筑的全过程监管和后评估,加强行业行为监管,对提供虚假材料、数据造假、冒领补贴等行为,依法依规进行严厉处罚,维护绿色建筑市场的公平竞争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