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北京清尚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曾卫平先生于9月15日在深圳香格里拉酒店举行的“强定力、稳运行、开新局——2020中国建筑装饰产业发展论坛”上的主题演讲。
曾卫平
非常荣幸参加这个盛大的会议,因为我在之前的七个月滞留在境外,第一次在线下看到这么多人感觉特别的激动,也特别的高兴。组委会让我来讲讲“商业设计未来的趋势”,我在过去十多年的工作中有一些经验,在设计院从事一线的设计工作,同时也在清华大学的实验室做一些研究。我会从四个方面来跟大家交流和报告:从商业的重要地位、商业创新是城市发展的新动能、购物中心的发展和现状、以及商业设计未来的趋势,四个方面跟大家来报告。
首先是商业在国民经济和人们美好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商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19年中国GDP大约是99.08万亿,零售商业的总额超过41万亿,占国民经济的41%,其中线上的商业,互联网销售占25%。在2018年到2019年从事零售商业就业的人员大概是6113万人。可以看得出,商业的作用在中国以及在世界各国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商业还在促进产业升级、改善市场关系、解决劳动力等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商业场所逐渐成为生活的平台。过去我们认为商业的空间就是一个零售、一个贩卖商品的空间。今年的疫情使我们感觉到,当我们所有的商业、购物中心,百货商店,电影院等等都停业,我们的生活不可避免地受到重创。我们再回忆起我们自由的,就像今天这样一个很好的自由活动的空间,所以商业空间在日常生活中也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平台和场所。
商业创新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动能。古代的时候,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古代的商业这样的场景。
原始社会的以物易物,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繁荣的商业中心,再到清明上河图里面表现在汴京的繁荣的商业场景,经历了各个时代的变迁,以及近百年来中国商业的曲折变化,可以看到中国商业发展的变化。现在的百货商场、购物中心等场所,是现代城市的一个载体,也只有把商业业态集合在一块儿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完整的城市。
商业中心是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城市凝聚力和辐射力的主要载体。城市的开放程度和经济实力也一定在反映着每个城市的商业。可以看见每一个城市,包括深圳的各个方面,在非常发达的商业上有所体现。可以看见纽约在疫情之前,东京,成都,北京等等各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商业中心,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个城市的经济活跃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城市的文明程度。
改革开放初期,商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专卖店、百货商场,在2000年之后,大型的购物中心逐渐兴起。近年来随着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观念的产生,商业也逐渐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所以商业的发展,形态的发展和经济有很重要的关系。比如人均GDP在1100美金左右的时候,商业和农业的匹配程度就比较原始;在4000多美金以上,城市化率平均在50%以上的时候,整个商业的形态就会更加地多元。
商业场所相对其他的写字楼或是宗教场所,更具有包容性。它的出入的自由度,会成为创新市场连接多方面的支点。在饱受污染的今天,我国很多的城市,也在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和商业转型,商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城市的繁荣与复兴。
我简单地给大家报告一下购物中心在中国的现状,可以简单地做一个对比。美国的购物中心,据预测在未来的几年内,大概有25%左右的购物中心将关闭,也就是说商业的竞争和发展不仅仅在中国,其实在全世界范围也是一个课题。
美国的商业形态,社区商业占70%左右,现在大部分的商业空间是以社区的购物中心为主。但是中国以区域中心和城市商业中心为主,根据数据统计,将来中国的社区商业,有30%会逐渐发展成更高的数据。美国典型的社区,会有不同的比例关系,比中国的社区要发展得更繁荣。特别是今年的疫情会发现,最后一公里对我们生活的支撑和生活质量是有很大促进和推动的。
大家想象中购物中心比较传统,美国的购物中心经过20年代到现在100年的时间发展,通过不断的商业进化和发展,过去可能更关注空间的形状,建筑的形态,而现在业态有了很重要的演变,大部分从75%的零售逐渐发展成为非零售组合、餐饮组合及其他体验的业态为主。
中国的购物中心目前大约有6000家左右,都是在20000平米以上的尺寸。未来10年,我国社区商业消费逐渐会占消费零售总额的三分之一,也就是中国由过去区域中心、城市中心的购物中心发展,逐渐向社区商业发展的趋势。
据实验室统计,中国的购物中心大、中、小的业态几乎是趋同的,其实应该有一定的差异化,这既是中国购物中心的痛点,也是未来的机会。
中国和美国及世界各国比较,中国的商业设计会向哪个方向发展呢?我认为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新模式、新业态的出现,消费者行为、理念、习惯的改变,传统的商业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后疫情时代的未来5到10年,商业设计可能是泛商业、强主题、人文化、智慧化的“四化”发展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