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涛股份设计院院长易沙:《场所与体验》
易 沙,深圳市洪涛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院院长
在大公装公司深圳洪涛装饰股份有限公司从业近20年,从实习设计师慢慢成为设计院副院长,主持多项大型项目。作为一个成长和成材在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人,作为一个体验了中国设计大发展的整个过程的设计师,易沙经历了整个社会的大变革,体会了与旧有的价值、旧有的世界、旧有的年代的告别,在这个过程中,他认识到,作为一个设计师,“可能我们没办法改变历史的进程,但幸运地是,我们可以有机会借助作品,凝固这个告别的时刻。”
——————————————————
以下是演讲全文
深圳市洪涛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院院长易沙
我今天的题目叫做《场所与体验》,这是为了配合这一次活动,我之前作为评委参加了第八届中国国际空间设计大赛终评的评审工作,从评委的角度出发我发现有这么多好的方案,而且这个大赛反映出的问题和中国设计市场上的现状类似——一些方案在设计手法上比较漂亮,但我总觉得它缺乏能够真正打动人的东西,或者说缺乏多样性。所以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方案能够打动人心?到底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方案?是我们从形式上出发创作出来的东西,还是其他?
第一部分
场所与体验
今天在论坛现场,我听到了非常好的演讲,Federico Masin老师、陈老师、罗老师都给出了答案。我觉得设计的核心,其实是情感,就是要有情感去打动别人。如果把一个场景看做是一个舞台的布景,那么其最终体现的是在这个布景中表演的人,但人又确实是借助这个布景来传递出情感。所以说,场景的核心是情感,情感因场景而被体验。
这也是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内容。
我给大家带来的是我当时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做的伦敦Soho区Berwick Street 街改造项目,刚接触到这个项目的时候非常有意思。对这个项目来讲,我是一个没有生活在这个地方的“外来人”。对我这个“外来人”来讲,当我第一次面对Berwick Street 的现状时,感受到这里的文化,很打动我的是这个照片——伦敦那样的拥挤、那样的氛围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开始改造之前,因为SOHO这个地方是非常好的位置,所有的资金涌入很顺利,之后一些很乱、很脏的东西和地方都被资本的力量清走了,这里变成了一个统一的、高档的地区。这也是我们这个项目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开始这个项目之前,我看到了很多承载了很多记忆的soho小店店主在网络上留言,表达出他们对这个地方的不舍。他们怀念soho那种融合了时尚与脏乱、高端与底层、眩目与卑暗的多元文化形态,怀念在那样的一个场所中那种没有约束与分别的生活状态。对我来说,伦敦SOHO这个区域,我最大的感觉是diversity。
因为要改造了,这里将会产生新的面貌。所以,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我们讨论的是:怎么样告别。有人说:“人生其实就是不断告别的过程,唯一不同的是我们没有停下来好好的说一句再见”。“怎么样告别”是我一直在思考的。
设计师是一个很好的职业,不能改变历史,不能拒绝变化,但是我们可以用设计凝固一个瞬间、根植一种记忆,通过这种记忆再重新出发。这会不会是一个比较好的说再见的方式?
我记得有人说过:历史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下一个起点。
左边是现状。这就是项目基地,从西到东,融合了SOHO很多的业态,有很多的东西,也有一些小的店面,有定制、唱片行业等等,但是现在已经破落了;中间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水果市场,已经有250年的历史。之前,这里有最有意思的业态,在这个市场上买东西小商铺很多,来往人多,人们在这里打招呼、交流等,非常繁荣的状态。但是,现在两边的楼都要开发成地产了,所以很多有意思的小店消失了。
在我的想象中,没有想这应该是什么样的形态,或者是什么样的风格。我一直在想人在这个地方如何活动,怎样激活这个地方原来那种有趣的东西。所以我的想法如右图,植入一个在形态上类似漂浮的“桥”来将整个空间激活,让人们对于这个市集的空间体验从仅仅路面的二维进入到空间的三维,通过强化人们在这个空间“逛”的行为模式,进而增强人们“相遇”“交流”的可能性。这种生活状态、行为模式,将整个街区构筑成一个舞台,一个能反映原来Soho精神的场所,一个能体现“共存”的街区。所以我把它的名字叫做MISSING LINI,因为我觉得这种LINI是这里所缺乏的。
同时这个“桥”就像一条“线”,引导着人们穿行于不同的功能场景,穿行于室内和室外空间,在同一个时间维度上,体验到多元的空间体验。SOHO有很好的中餐吧、书店,我希望人们从在这个空间走到那个空间,就像在时空中穿梭。
所以我用了非常连续的过道,这是想象中(如上图)。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师不应该做一些东西,去规定或者引导、指引人应该怎么做。我接受的思想是建筑师应该通过建筑的形态去诱导人在空间中做一些变化。
如上图,拼接的伦敦SOHO乱糟糟的场景,希望在这个情境的感觉能够再现(把我女儿的照片也放上去了)。
刚才听到陈老师说设计师就像一个导演,会预期你的设计在空间中会是怎样的表现。我觉得也是,整个场景就像一个舞台,人们最终不会在意这个舞台长得怎么样,而是在意表演者在舞台中会做怎样的表演。这是我概念性的东西,我有意识的用简约的方形,它不是具体的建筑形态,我研究的是:在这个空间中,从二维进入三维以后,这些人在空间中怎样交流。
我总觉得设计在空间中更像场景,要通过这种布景,传递出一种情感,营造满足大家精神层面上的或审美上的需求和体验。
这个设计最终变成了一个非常大的叙述性的场景,最那头是一个书店,有几个节点,人在中间就有一些细节,就被混合。因为那个地方有位置,会有一些SHOW,可以做一些时装秀的表演或活动。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经过设计之后,人们可以由此走到非常有名的买布的小商店,走出商店后可以看到顶上有一个露天平台,这个平台下面本身是准备建成比较无聊的商务住宅,但是我觉得这个住宅可以做一个屋顶的SHOW——其实在SOHO这种小型的街边表演是非常有活力的。
我想象中:在下面的人可以和在上面的人非常方便的交流,同时可以看到一些LifeShow,这种混杂的状态,其实是捕捉到了场景,或者是SOHO多元存在的精神,而不在于它到底用了什么样的形式或者是什么样的设计风格、状态。
这就是我今天想跟大家交流的,也是我们现在的设计方向——到现场去感受,找到现场的感觉,通过设计师表达出来。
因为是室内的专业,后来我们就给他具体的做了。刚才看到几个小的节点,后来我们又把这些小的节点设计做了继续的深化。这是一个书店,当时有个导演的一部比较惊悚的电影里讨论人性的两面:光明的一面和黑暗的一面。通过这样的设计,人就仿佛从SOHO的白天,慢慢走到了有点邪恶的昏暗,再走出来回到白天,有了这种双重的交互、穿插的体验。
我觉得这就是SOHO,它融合了这么多对立的元素,这么多样化的东西,这样才能表现出来,才能抓住它,我们可以跟它的原来说再见,但是新的形态是在它原来的基础上有了重生。
这就是我需要表现的状态。就像德国哲学家Walter Benjamin所说:When someone walks down a street she produces the street and is, simultaneously, produced by the street……他论述了氛围本身的丰富与复杂性。
这就是我今天主要想跟大家交流的,在我设计实践探讨中,对这一个问题的想法和表达。
第二部分
洪涛装饰的部分精品项目
我是深圳市洪涛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院院长,洪涛装饰是从1985年成立的,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也做了非常多的项目。目前我们的设计院主要集中在酒店、剧场和其他几个领域,都有一些好的作品。
这是宁波文化广场朗豪酒店,2013年已经完成。宁波人是含蓄的,他们温文尔雅的气质是我想重点表现的。所以在做电梯间设计的时候,我是用了很多种白表现:天花是有一点点银白的,再搭配一点点灰,所有设计的出发点是要捕捉在那个场景的感受,包括在卫生间也是,这种气质是宁波的气质。
朗豪这个品牌是香港的,它的中餐是很好吃的。
当时我们接到这个项目的时候,出发点是“重材料”。这张图片就是宁波的手工材料,因为宁波有一些竹、石等,从这些材料出发捕捉到它的特质。这个酒店本来6月份要开始的,但是现在只能再推一推。所以我们在这个酒店的表达中,会对木、石材、瓦、铜都做了研究,到底要怎么表达这些东西?业主给我们的反馈是比较难做,总是说我们做得比较难。我觉得这样的设计,能够融入环境、能够有当地的感觉,这是我们要做设计的基础。
这是我们做的样板房。
这是宁波柏越酒店(PARK HYATT, Ningbo),我们做深化设计的部分,做了三年半。我喜欢这个设计,喜欢在建筑中所表达的那种与世无争的简洁,那么白,那么干净。其实作为中国的度假酒店,在设计出来之前,做得太过当地了一点,但是它是一种非常清新的状态。
我觉得场景的核心是情感,情感因为场景而被体验。
洪涛装饰的剧场项目也可以再分享一下。因为洪涛是上市公司,下属的设计院会有不同的设计团队,他们会在不同的领域做一些深入的研究,这是广州的一个项目,我们是跟他们做配合的。
这是梅溪湖大剧院,所有的这些工艺非常复杂,对我们来说非常有挑战性。
在90年代,洪涛装饰完成了北京长安街17个重大项目。在那个年代,洪涛装饰还完成了其他省市非常多的重点项目,包括上海东方文化艺术中心、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等。
这是在广州大剧院。
这是无锡灵山梵宫。
这是珠海歌剧院。
这是新疆大剧场。
这是宁波大剧院。我们在宁波还有很多项目,我们在各地也有很多的剧院项目。
这是广州白云国际艺术中心。
主持人:非常感谢易沙先生给我们带来的分享。其实易沙先生准备了两个PPT,由于时间原因没有把后面的东西完全展示给各位来宾。我在此向各位来宾和演讲嘉宾表示歉意,因为我们的组织能力还是有限,今天开始的时间往后延长了半个小时,所以给各位嘉宾在演讲的过程中,和时间上都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和压力,很抱歉。
我们来做中国国际空间设计大赛和建筑装饰设计发展论坛,目的是想给广大的设计机构和设计师朋友搭建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让各位设计师朋友都能有机会看到别人在做什么,我们未来的市场是什么,我们有没有可能的机会?这样有利于我们的发展。
我们非常感谢各位来宾对整个设计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也同时感谢各位来宾对我们组织活动的包容。尽管我们有很多不足,大家都还是很包容的。
2018建筑装饰中国设计创新论坛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