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建造师:建造师是舶来品,自从引入中国以后,他有点不伦不类,可能是老板,可能是专业技术人员,也可能是跟建筑业毫不相关的挂证者。因此,在这我就把他单列了。
对于建造师,国家是把这类人定位为施工组织阶段的核心人才来培养的,从多年的实践来看,不知道是走偏了还是弄反了,实施起来问题很多,最新有个传说,住建部已把《注册建造师管理规定》列入修订计划。
4、技术工人:这类人员认定现在问题比较多,很大的数量是在“农民工”的队伍里面,这类人以前属于社会底层,算是“弱势群体”,但这几年来,国家对他们的保护日趋完善,也越来越重视,也有人挂着他们的“羊头”卖自己的“狗肉”。在国务院层面,不管是《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里面还是2017年李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面,都白纸黑字的提到了“大国工匠”的概念,在可预见的外来,机器不能取代的有手艺的工人师傅们,他们的收入和地位都会是越来越好。
总结:2017年年初开始国务院、各级部委出台的“意见”很多,国家对人的各种管理动作很大,建筑业从业者不仅仅要关注住建部,还要留神人社部、财政部等部委,人社部如2017年实现社保全国联网,对挂靠基本是致命的打击,这些人一不小心就可能会在诚信系统上留意外不光彩的一笔。其实挂证在中国是很流行的,很多院士也采用“院士工作站”的名义挂证,只是他们没有几份社保,所以就合法了,但建筑从业者如果有两份以上社保,就可能会被认定为“存在提供虚假材料(社保材料)申请注册的违规行为”,进而被全国通报。另外,职称改革对从业者也会有较大影响,但这个影响基本是正面的,取消英语、计算机等奇葩行为,确实为工地一线有实绩的人提供了方便,但会怎么个评审法,怎么认定实绩,现在还不是很明确,但人社部尹部长已发话了,出台细则应该会很快。财政部也不是省油的灯,现在“金税三期”,“营改增”等重大政策还会持续影响,包工头等人员“个人走账”会越来越难,虚开发票,偷税漏税的风险也会越来越大,省点税,越来越不容易了。最难的是技工领域人才的认定,这类人数量巨大,但其水平不是通过简单的证书能确定的,而且,现在这类证书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同样的证书,几个部门都在发且互不承认的情况也很多,很多被认定的学校也不都是真的请师资在培训,而是通过这个资质制证卖钱。这种特色存在,让国家“努力打造大国工匠”的努力可能形同虚设,技工的成长培训,是企业行为,政府行为还是社会行为?期待2017年有所规范,否则,这些国家的政策落地,又会是被异化为“卖真证,制假证”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