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扎实有效去产能
【政府工作报告如是说】
要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有效处置“僵尸企业”,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坚决淘汰不达标的落后产能,严控过剩行业新上产能。
【本报解读】
2016年,建材行业不断推动产能优化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未来,建材行业将推出更有力的限制禁止新增产能的项目审查制度,将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规定转换成各地政府可操作、可实施的具体政策,并推进实施。
9
扩大有效投资
【政府工作报告如是说】
引导资金更多投向补短板、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的领域。今年要完成铁路建设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再开工15项重大水利工程,继续加强轨道交通、民用航空、电信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
【本报解读】
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是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所采取的必要调控措施,体现了政府在宏观调控领域的作用。政府为实现目标,继续在基建端发力,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一方面能够稳住经济,另一方面能缓解产能加速过剩的压力。
10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政府工作报告如是说】
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推进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深入实施工业强基、重大装备专项工程,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
【本报解读】
《中国制造2025》再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可见其重要性。根据“十三五”相关规划,中国制造必定经历向中国智造、中国质造的转变。而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互联网+”的快速推进,追赶德国工业4.0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在未来10年都将是主流话题。
11
加大综合管廊建设力度
【政府工作报告如是说】
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再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
【本报解读】
为统筹城市各类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解决路面反复开挖、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中央多次明确要求全面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可见,地下综合管廊对满足民生基本需求和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12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如是说】
启动消除城区重点易涝区段三年行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本报解读】
海绵城市建设,可以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国家将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特许经营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
13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如是说】
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加快陆上经济走廊和海上合作支点建设,构建沿线大通关合作机制。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带动我国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实现优势互补。高质量办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同奏合作共赢新乐章。
【本报解读】
回顾2016年,“一带一路”建设进度与成果超出预期,建筑企业从中收益。今年,国家仍将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外贸回稳向好,优化投资环境,为企业进一步“走出去”提供便利条件。
14
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如是说】
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实现农村稳定可靠供电服务和平原地区机井通电全覆盖。完成3万个行政村通光纤。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供水保证率。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
【本报解读】
今年以来,从中央1号文件到各部委出台的相关政策,无不围绕大力扶持农业农村建设,我国农村道路、供水、污水垃圾处理、供电和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此次,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又给建筑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