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企和从业者要关注什么?
这个意见发表后,建筑业市场肯定会发生重大变化,建筑企业和从业者要高度关注,组织力量研究其动向和发展,有抱负的企业,还应该请管理咨询公司进行战略规划,否则,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可能不是机会,而是被淘汰出局。
企业组织层面:
1.要关注资质会怎么“优化”。资质是从业的基础,这次意见出台,其实已经明确资质不会取消,而是优化,优化的字面意思是:“采取一定措施使变得优异。为了更加优秀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了在某一方面更加出色而去其糟粕;为了在某方面更优秀而放弃其他不太重要的方面;使某人/某物变得更优秀的方法/技术等”,我个人的理解是政府会保留企业资质,但肯定会继续整合精简,这次估计会在咨询部分,即规划、勘察设计、代理、造价、监理等智力服务领域动大刀,可能会合并大片,这个领域或许会率先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工程施工环节,住建部2014年已经动了小刀,后来有陆续发布了几个文件,取消劳务资质是可能的,劳务资质不会被总包公司当替死鬼,估计安全责任还是会主要落在总包企业上。至于最终政府怎么“优化资质资格管理”,企业务必要高度重视。
2.要关注招投标制度怎么“完善”。接业务是企业生存之基,建企接业务主要通过招投标方式实现竞争。完善的字面意思是:使趋于完美。这就说明,招投标制度国家是充分肯定的,只是细部调整让其趋于完美。确实,建筑业实行招投标制度以后,建造的成本有了很大的下降,企业也因充分竞争能力得到了提升。目前的专家评标制度也比较完善,只是有人说公共资源这块业主权力被剥夺过多。因此本人理解以后大项目可能会对定标程序有所调整,即专家只推荐入围的平行单位,最终定标那一下,可能程序上还是会要求业主确定一下,以便改善目前招投标“围标,运气论,业主推责”的现象。
3.要特别关注工程建设组织模式变化。不关注随时可能会被政策out,这个转变我觉得是刚性的,以后会形成咨询公司和工程公司两大类企业,在咨询公司外围形成大量建筑自由人,在工程公司外围形成大量专业和劳务施工队。
咨询公司:咨询公司主要负责为业主提供方案和全过程工程质量监督,会整合投资咨询、勘察、设计、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各项功能,未来几年这个领域企业政策性重组或会大量发生,咨询公司是今后大量聚集工程领域的高素质人才的场所,监理会不会消失也是看点。咨询领域以轻资产为主,国家会鼓励方案创新,设计创新。个人执业,个人担责主要在这块领域实现,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建筑自由人,他们一旦有项目,既可以成立自己的工作室,也可以随时挂靠咨询企业,这块的挂靠或将合法化,阳光化。企业为降低成本,不一定会长期雇佣某些高价员工,这些高价员工也不一定乐意长期只受一家企业雇佣,临时合伙制会发展起来吗?
工程公司:今后工程公司可能必须拥有细部设计的能力,这些人主要存在于工厂化生产系统中,为工厂生产建筑部件提供加工图,工程公司还需要一部分为现场实施人员提供吊装安装方案的方案设计人员。工程公司主要负责咨询公司方案的执行,接受咨询公司监督,其核心人才会是注册建造师,部件生产、吊装安装方案设计人员,生产作业技工等,而包工头的作用在新的业态下可能会急速下降,因为没有那么多现场支模板、搭脚手架、扎钢筋、捣水泥的人员让你管了。工程总包以大公司为主,但还需要很多的专业和劳务施工队支撑,因为社保成本关系,现在建筑业技工队伍还不稳定,这个《意见》出台会改变专业和劳务施工队临时工、游击队的业态吗?专业和劳务施工队品牌能否出现,值得观察?
工程总包我的理解不是“交钥匙”工程,因为业主也怕承包商为成本降低安全系数,甚至瞎改方案,那是危险的。工程总包主要还会是在实施阶段,咨询公司可能会将一些细部设计放给工程公司,以便工艺和图纸融合,但工程公司可能要接受咨询公司监督的,否则又让你施工,又让你无约束改图是不行的。
4.建筑生产方式会产生重大改变。这次国务院明确建筑业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肯定会花更多的心血来改造提升,现场蚂蚁般的农民工业态估计会因公共资源市场的装配式要求发生根本性改变。装配式建筑的春天肯定是来了,大企业要有制作部件的能力,要根据咨询公司的要求完成建筑部品制作,运输到现场后采用机械化安装。以后预制的卫生间,预制的楼板,预制的水电组合构件会越来越多,这些零部件就像乐高组建一样,想搭什么,就搭什么。
个人层面:
对于个人,以下人员会得到大力发展,大家有选择性的努力吧:
方案设计者(建筑师),专业设计者(勘察设计工程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建造师),安装技术工人,木工、电工、砌筑、钢筋制作技术工人等。
以下人员可能会淘汰大片:
包工头,辅助工,现场钢管支模人员,现场大量捣水泥的辅助工等。
四、几个关键字
首次提出打造“中国建造”品牌(以前提“中国制造”多);
首次提出优化资质资格管理(改变淡化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质的提法);
首次在中央层面提出“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以前提工程总包多)。
总体来看,这次意见的高度和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或许这个行业的革命性改革或进步才开始了,每个企业和个人,都不应小视,尽管中国的天气经常“光打雷,不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