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 要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BIM是大势所趋,为什么普及如此之难?
来源:茅洪斌新浪博客  作者:茅洪斌  时间:2016-12-02 08:50:25   [报告错误]  [收藏]  [打印]
  核心提示:BIM是建筑业革命性平台和技术,它改变传统的设计、建造和运维模式。本文在更大范围更高层面寻找BIM国内应用率尚低的深层次原因,以全新视角分析国内BIM的路线的偏差,探寻实现BIM应用的有效路径。

  5、BIM应用的路线图

  当下,应根据现有的国情,寻找BIM实现的最短最有效路径,让BIM成为生产力。

  按照茅洪斌的观点,应该回归BIM概念的原点,信息是核心,模型是载体,做好软件是根本。

  不能照搬国外BIM应用模式,因为国情不同。国外除方案设计由设计师设计外,施工图设计由施工单位自行设计或承包商委托给专业公司设计,这样可以减少不同行业之间的隔阂与障碍。而国内设计与施工很多时候是分开的,所以,BIM应用异常艰难。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依靠行政力量推广BIM也不会奏效。

  BIM应用没想象的那么复杂,一是模型,一是信息,三是共享。模型解决可视化问题,信息是解决计算问题,共享是解决应用问题。其实路径和定位是清晰的。瓶颈仍然是软件,软件研发成本太高,软件厂商根本不愿进行大的投入研发BIM产品,急功近利,等别人搞出来后马上山寨,这符合其赢利模式。大家都是这种心态,都在等,最后就没有谁去研发。BIM能有进步吗?

  (1)、BIM源头是设计,理应提供完整的BIM,核心内容仍然是工程量,只要设计BIM有了工程量,BIM的后续应用就会产生增值。BIM之量是BIM之魂。根据研究报告,用户对BIM最青睐认为最有价值的是BIM提供工程量。

  (2)、BIM要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从而产生逼真的身临其境的感觉和激动人心的体验。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具有多感知性、存在感、交互性和自主性等特点。建立建筑信息模型后,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在虚拟建筑中的漫游,进入虚拟建筑中的任何一个空间和角落。将3D建筑场景1:1沉浸式显示在虚拟环境中,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能“身临其境”地多角度、全方位浏览整个项目工程。

  (3)、BIM与物联网融合,所有的模型构件信息不仅是可视的,而且是可以被感知的,从而延伸BIM的应用。物联网是物物互联的网络,是继互联网之后出现的无所不在的更强大的网络。通过两者的融合,实现智能建筑向智慧建造的进化。

  物联网的核心是RFID,RFID是射频识别技术,是物体带有唯一性信息特征的“身份证”。

  有BIM,没有RFID,信息处理功能强大,但信息采集不及时;有RFID,没有BIM,信息采集及时,信息处理不方便;有BIM,有RFID, RFID技术解决信息采集及时性问题,BIM带来的信息处理的高效性共享性,如虎添翼。

  (4)、以BIM为媒介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实现真正的数据共享。即使是某一个点的应用也要与BIM深度融合,在BIM平台上,没有孤立的应用。最终实现BIM自上而下,从点到面,从个人到项目到企业到行业的横向整合,从设计到施工到运维的纵深融合。

关键词: BIM VR 物联网 融合 集成 共享
分享到:
[责任编辑:丁艳艳]
免责声明:本站除了于正文特别标明中装新网原创稿件的内容,其他均来自于网友投稿或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文字、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所发布图片或文字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工作人员予以解决。QQ:2853295619 手机:13520858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