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它不只是工程领域从二维图纸到三维设计的变化,BIM将彻底改变工程设计、工程建造、造价管理和运行维护的传统方式。
建筑信息模型BIM是建筑行业革命性的新型平台。该模型利用建模软件,通过数字信息技术把整个建筑信息进行结构化虚拟化数字化智能化,构建一个完整的丰富的有逻辑关系的相互关联的海量建筑信息库,覆盖行业上下游的应用。
为什么以往的工程项目有那么多差错和风险,是因为信息的碎片化,影响工程建设行业信息交流。建筑行业不同于其它行业,有许多规模小、专业化、关联的参与者,却几乎没有纵向与横向的集成,设计、施工和运营等本来是相互关联,实际却是相互隔绝,可以说,建筑行业几乎是个割裂的行业结构,关键是缺少一种共同的交互平台。
BIM的潜在优势十分明显, BIM是建筑信息集散地,既集成各个阶段各个专业各个应用的信息,又提供信息。所有参与项目的关联方既是信息的使用者也是数据的提供方,整合后的系统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和信息共享及重复利用所带来的增值。
2、国外BIM应用
BIM概念由欧特克公司创立,自2002年,国外工程建设行业开始使用BIM一词。
美国的BIM研究与应用在全球遥遥领先,美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于2007年12月发布了美国国家BIM标准,这是里程碑式的。
英国政府对BIM非常重视,明确要求2016年前企业实现3D-BIM的全面协同。
日本,成立国家级国产软件解决方案联盟。
韩国,计划于2016年前,全部公共工程实现BIM应用,制定和发布韩国BIM国家标准。
新加坡,政府成立BIM基金,鼓励企业应用BIM技术。
挪威、丹麦、瑞典和芬兰等北欧国家,也在开发和应用 BIM。
香港,2014年至2015年,政府计划用BIM来优化建筑项目设计。
国外政府对BIM其实只做了二件事:一是制订BIM标准,二是制订BIM实施计划。我认为制订BIM标准比制订BIM实施计划更迫切更重要,因为有了标准,后面的问题都可迎刃而解。BIM的核心是工具软件,而不是概念。
3、国内BIM作用有限
中国政府对BIM的态度非常积极,早在2011年5月10日,住建部制订《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当时搞BIM的人一片欢呼。如此重大利好,却对BIM的技术进步与应用进程没有产生推动作用,当下BIM的应用情况与5年前几乎没有多大区别。这值得反思,政府鼓励和主导的技术为什么最后都没有取好的效果?任何技术必须以需求为导向,经得起市场检验,行政干预没有用处甚至是反作用。
对国内BIM,笔者是参与者研究者实践者甚至是受益者,对其应用前景也是个冷静的理性的观察者。国内BIM的全面应用至少是几年后的事,因为现在时机未到,理念未跟上,技术不成熟。这是我2014年的研判,仍然有效,不幸而言中。
现有的BIM往往只局限于几个面几个点的应用,即碎片化应用,如三维动画、碰撞检查、虚拟施工等,尚未做到信息的集成和集成的应用,而BIM的本质就是集成,碎片化应用与BIM本身是矛盾的。BIM在宏观上就是无所不在的集成与整合,在微观上才是各个具体的应用,且单点的应用与BIM大平台是关联的,而非孤立的。
BIM应用分为不同的层级,包括任务级应用、项目级应用、企业级应用、行业级应用等,但它们绝对不是割裂的,而是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它们之间的应该实现信息无障碍共享与交换,数据无缝链接,而不是一个个信息孤岛,信息在流动与交换中增值,孤立的信息不会产生信息链上的多个价值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