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收益
(1)定价机制
我国市政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主要是政府定价,考虑居民的接受能力所制定的,均需政府对其进行大量补贴,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现在采用PPP模式,就使用者付费模式而言,应充分考虑如下几个因素:
① 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即使用者对于价格的容忍程度。收费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后, 可能会导致使用量的下降;
② 项目公司的目标,即在综合考虑项目的实施成本、项目合作期限、预期使用量等因素的情况下,收费定价能否使项目公司获得合理的收益;
③ 项目本身的目标,即能否实现项目预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④ 参考当地的物价水平,判断定价是否超出使用者可承受的合理范围。
通过多方面考虑各种因素,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既不让项目公司得到超额利润, 也不让项目公司承担亏损。
建筑施工企业在对项目进行财务分析的时候,应该详尽了解项目的资料,通过政府设立的资料库、现场勘查等多方面收集数据,立足于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融资水平等,结合市场环境及国家产业的规划,测算合理的建设成本、经营成本, 再进行投标报价。若建筑施工企业对于PPP项目的财务测算把握不透,可以通过聘请专业的咨询机构,来提供决策帮助, 判断项目是否盈利同时协助建筑施工企业测算一个合理的报价。目前PPP项目中, 多为政府方聘请咨询机构,其实作为社会资本方更需要有一个专业的咨询机构提供PPP项目的咨询服务。
(2)调价机制
PPP项目的特许经营期一般都长达10年至30年,在此期间,市场环境的波动会对直接引起项目运营成本的变化,进而影响项目公司的收益情况。以政府付费模式举例,常见的调价机制包括:
① 公式调整机制。通过设定价格调整公式来建立政府付费价格与某些特定系数之间的联动关系,以反映成本变动等因素对项目价格的影响,当特定系数变动导致根据价格调整公式测算的结果达到约定的调价条件时,将触发调价程序,按约定的幅度自动调整定价。常见的调价系数包括: 消费者物价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劳动力市场指数、利率变动、汇率变动等。调价系数的选择需要根据项目的性质和风险分配方案确定,并应综合考虑该系数能否反映成本变化的真实情况并且具有可操作性等。
② 基准比价机制。定期将项目公司提供服务的定价与同类服务的市场价格进行对比,如发现差异,则项目公司与政府可以协商对政府付费进行调价。
③ 市场测试机制。在PPP项目合同约定的某一特定时间,对项目中某项特定服务在市场范围内重新进行采购,以更好地实现项目的物有所值。通过竞争性采购程序,政府和项目公司将可能会协商更换此部分服务的运营商或调整政府付费等
建筑施工企业应对政府提出的调价机制进行细致的研究测算,分析其是否合理。若等到签订PPP项目协议后,项目运营中才发现调价机制不合理,再调整调价机制几乎不可能,很有可能项目公司自行承担其决策失误造成的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