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靠型经营模式往往只需要拥有企业平台和资质平台。其他的价值链节点,包括区域市场开发,项目投标,资金筹措、人材机采购、施工组织、工期质量安全特别是成本控制、直至竣工验收、结算、收款,都可以外包给挂靠者。撇开法律层面,这种经营模式的优缺点泾渭分明。优点是可以将非常有限的企业资源集中于企业法人的维护和资质平台的提升与扩展。挂靠经营模式的施工企业不怕资质多,往往多年连续申报。有些企业拥有多达十几二十几项资质,很多项甚至十几项一级资质。曾有一家背景很牛的大型施工企业员工给我一张名片,背面写着满满的十几项一级资质。我突然想开句玩笑,就跟他说,我敢肯定,你们集团没有一把铁锹一个建筑工人。说完我后悔了,因为听了我的话他脸胀的通红。别人很在意的事是不能拿来开玩笑的。挂靠模式优势是可以迅速将企业平台做大,而且,如果管理的比较好,会有很好的现金流,尽管这些钱绝大部分并不是企业自已的。
吸引更多更大的挂靠老板来挂靠,快速将产值做上去是这种模式的经营诀巧。地方主管部门和税务部门会很喜欢这样的企业,因为当地的GDP上去了,行业产值上去了,税收上去了。这有可能是挂靠这种模式想禁而不易禁掉的原因之一。如果能将现金流做起来,会很快引来金融机构的注意,愿意授信给你。有了政府主管部门和银行的支持,企业如虎添翼,可以创造更大的平台,吸引更大更优质的挂靠者,以此形成良性循环。很多采用此经营模式的施工企业仅用几年时间,就将企业规模做到了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当然,有更多的施工企业死在了或即将死在这种经营模式的路上。原因很简单,因为这种经营模式中大部分产业节点不掌握在企业自己手上,等于把企业命运交给挂靠者手里。而挂靠者往往长于经营项目而短于经营企业(长于经营企业者自已成立公司去了),且与企业在利益上有许多方面是不一致甚至冲突的,如果企业不能有效对挂靠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和管控,项目债务会转移为企业债务,企业会因失血过多很快死去。
总结一下。挂靠经营模式要取得成功,必须吸引优质的挂靠者前来挂靠。并将那些劣质挂靠老板挡在门外;要有效识别出挂靠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源并有能力将其进行有效管控;利用良好的现金流和纳税量取得银行授信和政府支持,形成良性循环。以上几步中任何一步不成功,挂靠经营模式都不可能称为成功。其中最关键的是不能让挂靠老板有意无意地将项目债务转移到公司来,否则公司将面临灭顶之灾。
转包这种经营模式出现的原因是这样的。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这样一批企业,他们会申报到资质,然后用资质能承接到工程项目,可是他们不会干工程(悄悄告诉你,他们之中有些企业从成立至今从来都没有干过一个工程,你信吗?你信不信反正我说了)。有的是懒得去干工程,多累啊。就把工程转包掉了。
转包这种模式比挂靠模式要坏上好多倍。为什么?实际操作中发现,需要找单位挂靠的老板往往是真的自己做工程的。而企业主动找个人将工程转包给他,此人不一定是真的做工程的,他会将工程再转包出去,从中牟利。转包伤害了所有相关方的利益。但这种情况目前很难消除,因为一批根本不干工程根本不知工程为何物,擅长经营关系的人注册了企业并申请到了资质,其中有的企业甚至申请到了多个一级资质。他们往往特别能接到工程,然后转包出去。这些不是本文要说的重点,也不是咱老百姓随便说说有用的。我想说的是,如果非要把工程转包出去,怎么转,怎么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