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包还是总包?一字之差,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却可能是巨大和深远的。总包打交道的是业主、审计、财政、政府官员。而做分包、转包与挂靠,打交道的基本上是总包单位里的人。有的施工企业宁可在政府官员、业主那里低声下气委身求人,也不愿意在同为施工方的人面前矮人一截,这就是企业价值观。
分包、转包、挂靠还有一件事是有些企业无法接受的,那就是项目部挂的不是自己企业的牌子,空中高高飘扬的不是自己企业的旗帜,所有书面资料上那颗鲜红的印章是他人的,甚至不能穿戴印有自己企业LOGE的工作服安全帽(这一点去央企做分包转包特别明显,自已不做工程,当转包老板,还不让人知道自已是这么干的),这对于那些因为想做企业而去赚钱的人来说是无法忍受的;而对于那些为了赚钱而去做企业的人来说,无所谓啦,小意思啦。这也是企业价值观。
我有一位EMBA同学,是药企的股东加高管,他对于有些药企去医院找医生推销药品嗤之以鼻,我告诉他这是企业价值观不同而引发的。他瞪大眼睛盯了我好几秒,说,老毛,你的观点很新颖很独到。我说有什么新颖的,只是你没有好好看书而已。
如果你不想全国四处奔波,可以选择只在一个区域做,给你做地头蛇的机会。但你得当万金油,什么都得会做。因为在一个较小的市场区域内,不太可能单一建筑产品就让你吃饱喝足。你基本上得有什么做什么。但是呢,你必须得不比那些专业公司做得差。而且,你得在不同产品上与专业公司竞争。而且,你必须是在企业资源被分散到各产品线的情况下做的不比人家专业公司差,你说有多难。而且,你让一群工科男一会儿去造桥,一会儿去盖房子,与要了他们的命区别也已经不是很大了(三个“而且”下来你感觉怎么样?)。这就是施工企业只做一个区域市场的难处。
守着一个地方吃这碗饭,还有一个风险,不得不说。当此地域的经济处于周期性低谷的时期,建筑市场的这块饼会变小很多,大家都会吃不饱穿不暖,你得准备棉衣过冬。否则在春天来临前你可能已经被冻死了。就在当下,有些施工企业正在寒冷的冬天里享受着没有棉衣棉被的苦痛。
以上谈下来,看似可以自由选择市场与产品的施工企业经营者,其实可以选择的余地并不大,更谈不上自由选择。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普遍性人才不足导致岗位配置没有那么随心所欲,往往是边干边配。有时候事情做了一大截了,该配的人还不知道在哪呢。所以产品的选择有时候从表面上看好像很随意,实际上是受限于人才因素,有什么人干什么活。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而已。
决定市场和产品的另一大因素是经营模式,为什么?请允许花点笔墨细细道来。
施工企业的经营原本没有什么模式问题,干活给钱,给钱干活,就这么简单。但改革开放几十年却衍生出好多种经营模式。按产业链控制节点多少划分,有企业自营模式(有人称直营),转包经营模式、挂靠经营模式;如果按经营区域可以分为本地化模式和外向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