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形势下,传统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已然是大势所趋,这不仅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也是建筑行业本身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发展前景不明朗的态势中,国家出台的“一带一路”、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海绵城市、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等一系列战略,也日益成为2016年建筑行业发展的希望和机遇所在。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原所长罗云毅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介绍说,建筑企业转型的关键在于深刻理解当前中国经济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形势。为拉动经济增长,2015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政策,特别是加大了投资力度,以发挥其对经济增长拉动的“关键”作用,这也为与投资关联度非常紧密的建筑业带来了福音。
“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个刚性的需求,包括对住房、对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服务建设等,都是巨大的需求。”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相关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由房屋建筑领域向基础设施领域转移,是为数众多的勘察设计、建筑企业面临的重要任务。首先,整个“一带一路”战略辐射60多个国家,而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非常落后,从长期来看这个战略的实施为建筑行业带来了商机。其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一个热点,整个建筑行业必须重视和关注这个市场。继续在国内外拓展房屋建设,包括老城区危旧房改造的市场份额,是建筑企业稳定发展的应有之策。最后,加强企业自身的建设能力资源,从相关基础设施市场争取更多的任务量,也是诸多建筑企业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谋求发展——抓住PPP机遇在建设融资中有所作为
建筑企业转型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资源运作过程、能力积蓄的过程,关键是方向准不准。未来的建筑市场竞争是综合能力的竞争,而国内外的建设需求也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发掘。
“过去企业靠关系靠资本竞争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今企业更为关注的是如何从资源型向能力型转变、如何从单一化向综合化和专业化过渡。”中建政研工程建设领域规划咨询专家杨贺龙分析说,在核心能力建设上,很多企业开始关注PPP模式下的核心能力转型,包括组织能力、项目管理能力以及运营管理能力等,都在进一步地提升。要么是成为一个有规模的大型企业,要么是发展成为一个专业化的承包企业,通过专业化来提高利润。
要想适应市场变化,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杨贺龙介绍说,一些建筑企业以前注重的主要是拿项目,希望拿到更多的项目在量上取胜,而很少考虑战略规划和运营模式。在新形势下,建筑企业必须注重战略规划,明确自身的发展基调,必须改变以往靠规模和速度的扩张发展模式,要注重健康、可持续发展,并以此来推动建筑企业各个板块和业务的协同创新发展。
在采访中,一些建筑企业纷纷表示要在2016年抓住PPP的机遇。“PPP项目的知名度远高于一般工程,企业在PPP项目上的成功运作,将会带来良好的品牌效益,这会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诸多好处。”鲲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毛晨阳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建筑企业要有一定的融资能力,同时也要选择好的项目,而选择好的项目非常重要。
“企业的发展必须要注重资本运营,解决好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北京海方格投资咨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顾问、星云资金创始合伙人王树海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介绍说,从2015年开始,国家很多基础设施项目都要求采用PPP模式,这对企业的融资能力、资金整合能力以及资本运作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必须将运作模式由BT模式转向PPP模式,如果还没有关注PPP模式,就意味大量业务要流失。对于建设施工类企业来说,抓住PPP这种模式,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帮助企业持有稳定现金流资产的业务。从投资的角度来看,PPP模式也是一种工具,建筑企业能借助PPP模式来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
在洛政新龙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寒看来,推广PPP模式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强调契约精神,这将推动整个商业环境的改善。现在工程领域存在的拖欠款现象,是真正制约施工企业的老大难问题。而随着PPP模式的推行,政府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实行中长期预算管理,势必将有效地履行契约要求,增强相关部门和行业履约的信用。在这种趋势下,PPP投建一体化模式是建筑企业转型的契机,也是国家治理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提升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