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法与刑法衔接
文件指出,研究推动城乡规划法与刑法衔接,严厉惩处规划建设管理违法行为,强化法律责任追究,提高违法违规成本。
此次出台的文件还将“加强城市规划”放到了各项措施的首位。“充分体现出城市规划的战略性引导和刚性控制作用”,徐泽表示。
将依法治国放到城市治理的语境当中,就意味着要依法依规治理城市。城市建设“规划为先”是人们普遍认同的最为科学、有效的方式。但康俊亮指出,过去一些地方领导对规划的干预过多,导致规划执行力不强,文件提出将城乡规划法与刑法衔接,就是要坚决遏制领导干部随意干预城市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的现象。
此外,徐泽指出,还需要推动多规合一,避免因“规划打架”而导致约束性、执行性不强的问题。
工厂造新房
用类似“搭积木”或者“拼装汽车”的方式建房子,将是未来10年时间内中国城市建设的重要变化。文件中指出,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
康俊亮告诉记者,这种住宅产业化方式其实官方已经推动多年,但阻力比较大。其原因在于一旦全面铺开,相关工种和产业链就被淘汰掉,所以推动有难度。但这种装配式建筑带来的好处不可忽视:不仅能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缩短建造工期,还能提升工程质量。“产业工人不足以及不同建筑质量参差不齐的难题就解决了”。
共享城市
徐泽认为,共享城市理念的提出是此次文件的一大亮点。如:文件规定,城市公园原则上要免费向居民开放。再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到2020年,超大、特大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40%以上。“共享城市的理念来自于新常态背景下,城市发展以质量为主导以及其中对‘以人为本’的体现”,徐泽说。
去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暌违多年后再度召开,城市的“火车头”地位得以明确。专家们认为,此番“路线图”的出台或将引导这个“火车头”重启中国城市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