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表述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主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具体措施包括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消化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关键词总结:去产能、去库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表述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主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具体措施包括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消化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等。
解读及2016年预测:我国建筑业产能过剩似乎是不争的事实。建筑市场较强的就业能力和较低的准入门槛、地方政府投资的过热行为以及重复建设是建筑企业过度进入和盲目进入建筑市场的客观诱因。目前,国家产能过剩调控的重点更集中在钢材和水泥这两大与建筑业关系密切的行业。
去产能对建筑业来说不是坏事,对提高建筑行业集中度有帮助,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也会助推行业向更好方向迈进。
供给侧改革的提出,就是对近些年的刺激政策sayNO!而供给侧改革的关键点就是化解产能过剩和消化房地产库存。我国的房地产正从新建、开发、交易为主的市场逐步转向存量房和新建房并重阶段,最终走到以存量房交易为主的时期。2015年以前,城市更多是资本驱动外向型增长。2015年以后,城市进入内向增长模式。这个逻辑下,中国楼市的下一个风口或许是旧城更新。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关键词总结:城市规划、去库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关于化解房地产库存,会议要求:要按照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要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使他们形成在就业地买房或长期租房的预期和需求。
关于城市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提升建设水准,加强城市地下和地上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海绵城市,加快棚户区和危房改造,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推进城市绿色发展,提高建筑标准和工程品质,高度重视做好建筑节能。
解读及2016年预测:楼市去库存可以从供给端层面进行多角度推进。比如提高房屋质量、增加房屋类型或完善周边基础配套设施等。从目前政策取向看,农民工的城镇化过程将与楼市库存消化并行,他们将成为未来购房主力军,政策也会向这个群体进行倾斜。
城市规划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给建筑业带来利好。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依据,所谓城市建设是指政府主体根据规划的内容,有计划地实现能源、交通、通讯、信息网络、园林绿化以及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将城市规划的相关部署切实实现的过程。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建筑行业势必产生利好。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版图将随着人口规模的增加而扩张,需要新建道路、地下管网、公园等基础设施满足城市新增人口的需求。随着地上空间建设体量日渐庞大、密度逐渐饱和,此前粗放式高速增长开始逐步放缓,基建1.0时代慢慢远去,传统式“铁公基”投资力度开始呈现逐年下降态势,基础建设投资重心出现倾斜,提升城市化建设质量相关问题成为新的重点。基建2.0时代来临。在当前行业背景下滑的大背景下,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布局基础设施建设这一领域。而在东部城市群饱和的状态下,西部城市群蕴含无限机遇。
财政部工作会议
关键词总结:营改增、地方债
12月28日,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召开。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指出,明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财政工作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要加大财税、金融、国企、社保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
其中,财税改革方面,全面推开营改增改革,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防范金融风险也是财政部明年工作重点。会议强调,继续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完善预算管理机制,将政府存量债务还本付息纳入年初预算,根据批准的限额编制预算调整方案,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及债务收支情况随同预算公开的常态机制。妥善处理存量债务,各地要切实履行政府债务偿债责任,严格将置换债券资金用于偿还符合条件的政府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