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财政收入压力大之外,地方与中央财政失衡,也是“营改增”难以突围的一个原因。从税种的属性来说,营业税属于地方税收的主要来源,增值税属于共享税,按3∶1的比例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共享。在现行分税制不变的条件下推进“营改增”,必然使地方财政失去了一个保障性税收收入,进一步加剧中央地方财政失衡。近日,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的一份报告表明,重大改革和政策的顶层设计在中央,地方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此外,地方财力很多来源于上级政府转移支付,也使得地方可支配的财力规模存不确定因素。所以,需要设计分税制调整的方案与“营改增”进一步扩围同时进行。
今年年中,有媒体传出金融业等“营改增”方案或将不时公布,但此后却渺无音信。12月中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尚希“现在毫无疑问这项改革推迟了”的表态,则意味着对于未能按期完成改革的确认。
政府方面对这一改革任务的艰难程度有清晰认识。11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强调适时推进“营改增”改革。对比“十二五”期间的“力争完成”,足见宏观经济背景下改革任务的艰难所在。
当下,需要思考的是,“营改增”的攻坚是否有必要推进?答案是肯定的。但以何种手段打破桎梏,何时全面完成,依然存在着分歧。一部分人认为改革应当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排除万难尽快推进;另一部分则主张等待条件成熟再推进,最大程度减少阵痛。改革深水区难度之大,不言而喻。而实际上,“营改增”也仅是当下中国所有改革中的一个缩影、一个表象。
梁红预计,最后四个行业的“营改增”将在明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出席论坛的几位财税专家也认为,“营改增”将是“十三五”期间破题的一个重要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