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势一周大事记
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名单,继2014年底公布在江苏、安徽两省和宁波等62个城市(镇)开展第一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基础上继续扩大试点范围,多个城镇将重点试点农民工市民化。据了解,此次试点内容更具有指向性,包括按照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适当倾斜、根据京津冀协调发展要求适当向京津冀地区倾斜、在长江经济带地区选择若干具备条件的开发区进行城市功能区转型试点,并同时将14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列为城镇化试点。
第一批城镇化试点提出了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探索建立行政管理创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新型管理模式,以及综合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五大任务。在此基础上,此次试点的任务重点在于农民工融入城镇、新生中小城市培育、城市(镇)绿色智能发展、产城融合发展、开发区转型、城市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城市群协同发展机制、带动新农村建设等领域。
第二批试点地区中建制镇试点数量为15个,明显多于第一批的2个建制镇试点。有业内人士指出,我国57座人口百万以上的特大城市集聚了1.66亿人,占全国城镇人口的27%。20万人以下的小城市与小城镇,集聚了全部城镇人口的51%。其中县级单元集聚了全国新增城镇人口的54.3%,是城镇化的重要层级。
今日,在万博研究院与《经济参考报》主办的“供给侧改革圆桌论坛”上,万博研究院院长滕泰表示,中国经济现在受到高融资成本、高税收成本、高新政成本三大供给约束,建议减税3万亿刺激消费和投资,发债3万亿解决资产配置荒问题。
“但是中国经济现在受到三大供给约束,一是高融资成本约束,二是高税收成本约束,三是高行政成本约束。”滕泰表示,2013年谈新供给主义,重点指向高行政成本约束,主张让政府减少行政审批,放松垄断、放松管制。而目前,最有效的措施是下决心扩大减税力度,并用发行国债弥补财政缺口,既刺激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又可以提高社会限制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开启中国经济增长新周期。
滕泰表示,减税三万亿后,由此所造成的财政缺口,完全可以通过发行等量的国债予以弥补。从当前中国较低的赤字率来看,增加发行3万亿左右规模的国债,是完全可行的。“一方面减税刺激消费和投资,另一方面发债3万亿,吸纳社会闲置成本,可以解决现在资产配置荒问题。”
11月14日至16日,土耳其安塔利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向全世界传递了很多重要信息,回应了各方对中国经济的关切:“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继续为各国发展创造机遇”。习主席讲到的“两个来自于”,揭示了中国发展的信心之源和内在逻辑。
“我们的信心,来自于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决心和行动。”
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到了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阶段。全球经济疲弱,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形势严峻,挑战巨大。出台大规模刺激措施,实现短期内更高速度的增长,我们不是没这个能力。但,继续采取高消耗、高投入的模式,对中国难以持续,也会给世界经济带来风险。
有担当,负责任,我们没有选择这样做,而是着力解决经济中的深层次和中长期问题,让中国经济走得更好更稳更远。
值得注意的是,IMF总裁拉加德在回答第一财经记者现场提问时表示,人民币权重为10.92%。此外,美元权重为41.73%,欧元为30.93%,日元为8.33%。在人民币未“入篮”之前,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四种货币的权重分别为百分之45%、36%、10%和9%。
根据IMF,货币权重本身是结合发行人所在国出口和其他国家将该货币作为外汇储备而持有的金额而得出,均以SDR单位表示。根据最新数据,出口和储备相对比重分别为60%和40%。
此前,东方汇理资产管理公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纪沫则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中国出口额约为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从今年3月末的3.73万亿美元降至10月末的3.53万亿美元,因此我们预计人民币的权重可能约为10%,低于IMF此前的预测(14%)。”
“十三五”期间,面对经济矛盾和经济风险增多的挑战,适应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形成经济结构的新动力,需要在重点领域的改革上实现突破性进展。
在“互联网+”的趋势下,“中国制造”正由生产型制造业为主向服务型制造业为主转型。“十三五”期间,将形成制造业的竞争新优势。
在户籍制度改革的推动下,规模城镇化加快向人口城镇化转型。估计到2020年,人口城镇化率有望从现在的不到40%提高到50%左右,从而使人口城镇化率与规模城镇化率的差距从目前的17%缩小到10%左右。
消费结构正处于从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的转型。估计到2020年城镇居民的服务型消费比重将由现在的40%左右提高到50%左右,发达地区有可能达到60%左右。
一位接近决策层的不愿具名的人士告诉记者,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深度调整期和转型期的关键之年,很多问题和矛盾2015年已经显性化,新产业和新方向也有建树,明年经济的基调如何很值得期待。
该人士还表示,几乎没有悬念的是,供给侧改革将会成为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热点之一。11月,高层在多个场合提到这一说法。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元春告诉记者,2015年是中国宏观经济新常态步入新阶段的一年,是全面步入艰难期的一年,也是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分化、微观变异的一年。
中国人民大学最近发布的报告预计,2015年全年GDP实际增速为6.9%,较2014年下滑0.4个百分点;预计2016年GDP实际增速为6.6%,比2015年进一步下滑0.3个百分点。
“个税改革的方案已经初步成型了。”11月26日,一位接近财政部的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财政部近期已经召开了几次关于个税改革的专家研讨会。
“个税改革正在按照既定的时间表推进。”财政部的一位官员也向本报记者证实,该部的确召开过研讨会讨论个税改革的问题,改革的方向也已经很明确,就是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税制度,但一些具体的问题还在探讨之中,比如到底把哪些收入纳入综合征收范围,目前还没有定论。
至于具体的改革方案,上述财政部官员表示自己并没有看到过。上述接近财政部的人士也表示,连参加研讨会的专家也没有看到过方案,但据他所知,该方案确实已经基本成型,明年年初上报国务院的可能性非常大。
眼下,个税改革大幕正徐徐拉开,在多年小修小补之后,终于等来了“大动作”,同时这更是一场多方利益牵扯其中的攻坚战。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数据显示,11月份制造业PMI为49.6%,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创下2012年8月以来新低。
从分项指数来看,新出口订单、积压订单、原材料购进价格、生产活动预期4个指数降幅均超过1个百分点。
“在上个月PMI指数持稳后,11月再次掉头向下表明经济触底过程中存在一定波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员张立群说。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指出,11月官方PMI仍在荣枯线以下,且萎缩呈现加速趋势,加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进一步大幅走低,年末制造业形势非常严峻。“我们认为,目前经济仍在底部运行,企稳还要靠政策效果发力。”他强调。
数据显示,迄今大型企业PMI指数已经连续3个月维持枯荣线之上,复苏趋势良好;相反,中型和小型企业PMI指数继续恶化,在11月分别跌至48.3%和44.8%,创2012年2月有观测值以来的新低。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梳理各地“十三五”规划建议,多个省份自我加压,明确提出要提前实现“双倍增”目标。
重庆明确要求“到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将实现“双倍增”目标的时间足足提前了3年。需要指出的是,近些年重庆经济增速一直位居全国前列,今年前三季度重庆GDP增速为11%,居全国第一。
“2018年为广东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年。”广东提出,到2018年,全省小康指数达到97%以上,力争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为确保提前实现翻番,广东提出“十三五”期间GDP年均增长目标为7%。
江苏、福建、山东等地也明确提出要提前实现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其中,山东还特别提出,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超过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2015年,步入经济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遭遇诸多挑战:从宏观上看,经济增速下滑,地方财政收支也不乐观;从微观上看,传统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仅没有得到好转,反而继续承压;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实体去库存化也面临诸多艰难挑战。好在,经济新动能的效力不断显现,创新创业大潮带来诸多积极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就业稳定,民生稳固,经济增长虽然步履艰难,但结构调整逐步好转,并且动力不减。
这种喜忧参半的经济现状,让2016年的经济工作变得更加的惹人关注。这一年的经济政策如何安排?李克强能否引领中国经济顺利实现二次换挡?这些都取决于即将于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一系列安排和部署。
在这样的时间点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异常忙碌。忙碌间隙,李克强透露的出种种信号,为外界提供了管窥中国下一步宏观经济政策走向的迹象,这个时间节点、这些信号、这些迹象,为我们展望2016年中国经济的政策宏脉提供了清晰的线索。
“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拓展国际经济合作”,这20个字是李克强上述文章的开头便提到2016年的任务,开场提纲挈领,基本已经概述了国务院2016年全年的工作重点。核心关键词是:改革、开放和国际合作。前两个词是从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宝贵经验,现在仍然是不二法门;后面加上一个国际合作,即是着眼当前中国经济与世界的融入程度,也与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事实相契合,新时期推动国际合作,既需要进一步开放,更需要进一步改革。比如,最近备受关注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的动作。
工业经济下行背后是工业化阶段的变化。“十二五”以来,我国工业化进程从中期步入后期。工业化国家的实践表明,这一阶段大都伴随着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甚至中速增长的趋势性变化。我国已从农业大国转变为工业大国,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后期,这些工业品的需求高峰已过,必然会出现产能过剩问题,一个表现就是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连续负增长。可见,我国工业增速下滑是工业化进程推进到新阶段的典型特征,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
工业经济下行背后是制造能力的大幅提升。判断一国经济能否长期稳定发展,不能仅仅看短期工业经济增速变化,更要看其制造能力变化。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推出制造业振兴计划。从近些年中国制造能力的变化看,我国经济前景一片光明。2013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的比重达到20.8%,连续4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
2015年开始,PPP模式在各地全面展开,业内人士称之为PPP元年。这一年来,童再军的生活也可以用“人在旅途”形容。“我今年飞机就飞了77次,不是去讲课,就是去和投资方接洽。不是在飞机上,就是在火车上。”说这话的时候,童再军正好离开成都,他的下一站是杭州。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共同提供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2013年7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要利用特许经营、投资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经营性项目建设与运营。作为新一轮城镇化建设中的重大改革举措,这被认为是PPP模式开启的信号。
PPP已经成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最热的词汇之一。各级地方政府忙着推荐PPP项目,国企、民营企业、银行、律师纷纷解读政策、进行PPP培训,甚至连最早开展PPP模式的英国也专门为中国撰写报告支招。
来自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全国GDP增速达到6.9%,自2009年二季度以来首次跌破7%。虽然早有预期,但经济增速“破七”还是在一定程度上给市场带来了一定的紧张情绪,如何“温和换挡”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
11月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今后五年,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目标,2016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底线是6.5%以上。
“从目前趋势来看,未来五年中国经济潜在增速回落至6%-6.5%是‘大概率事件’。”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直言。
对于处于“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来说,保持一定的速度很关键,但更需着眼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巴曙松认为,鉴于经济进入结构转换期是“十三五”期间最大的特征,未来5年官方稳定经济增长政策会更多寓于改革之中。改革需以市场化为原则,更加重视调整供给面,加快淘汰“僵尸企业”,化解过剩产能。具体到金融改革,将聚焦鼓励金融创新、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等方面,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面对延迟退休引发的热议,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11月20日在回应时指出,人社部正在按照中央要求,对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制定延迟退休年龄方案过程中,会充分考虑社会各界的意见和看法,综合平衡。
12月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6》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报告建议延迟退休可分“两步走”:2017年完成养老金制度并轨,从2018年开始延迟退休年龄,至2045年男性、女性退休年龄同步达到65岁。
对此,李忠透露,总的考虑是,根据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劳动力状况,把握调整的节点和节奏,“小步慢走,渐进到位”,即每年只会延长几个月的退休年龄,同时提前向社会预告,给公众以心理预期。
对于具体方案,《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建议,从2018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至2045年男性、女性退休年龄同步达到65岁,在此之前完成并轨改革,取消女干部和女工人的身份区别,将女性退休年龄统一规定为55岁。
杨铁生是在工信部举办的2015区域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院士专家行”活动中透露上述讯息的。杨铁生说,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工信部将进一步强化绿色理念,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绿色制造体系,将重点推进四项任务:
一是实施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聚焦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金属污染防治实施生产过程清洁化改造,抓好能源利用高效低碳化改造、水资源利用高效化改造和基础工艺绿色化改造,大力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转型。
二是推进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发展。重点实施工业固体废物规模化、高值化利用,强化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推进产业绿色协调链接,发展再制造产业,培育一批再生资源骨干企业和集聚区。
三是推动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示范。突破节能关键技术装备,提升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开发资源综合利用适用技术装备,开展示范应用,组织绿色制造技术产业化专项。
四是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以企业为主体,以标准为引领,以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为重点,以绿色制造服务平台为支撑,建立健全绿色制造标准体系,推行绿色管理,强化试点示范,大力提升绿色制造基础能力,加快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