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成为建筑工业化的形象化表述。在这句引人注目的口号之下,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已经成为新的趋势。而建筑工业化究竟意义何在、又该如何发展?
近日在上海举办的“2015年上海国际建筑工业化峰会”上,与会专家认为,制造业的成功经验可用来“再造”建筑业,而“设计、施工一体化”则是建筑工业化转型发展的关键。
“传统‘盖房子’的方式,要一块一块地砌砖、抹灰、刷涂料。” 卓达新材推广研发建设集团总工程师丁成章说,“这需要大量人力,耗时久且效率低,并且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
那么,建筑业能否也实行制造业的流水线生产,“搭积木盖房子”的孩童游戏能否成为现实中的实践?
“建筑工业化,即是通过设计标准化、工厂预制建筑配件、现场机械组装施工和现代化的组织管理,来代替传统建筑业低效率、低水平的手工业生产。”丁成章解释道,“也就是在房屋制造工厂,把墙面、楼面等建筑系统固定到一起,再运送 到施工现场进行吊装,组成完整的建筑。”
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筑工业化的尝试中,装配式建筑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房价、更环保的建造,逐渐显示出了优势。芬兰 佩克集团亚太区副总裁马库斯?高亨介绍道,在芬兰,装配式建筑的实践降低了居民购买住宅的成本。
“1960年,购买一套住宅需要花费73个月的芬兰国内平均工资,而到了1980年,这一数字降低到了56个月。”马库斯?高亨表示,根据佩克集团的测算,预制混凝土的成本也低于现浇33%。
同时,采用精密的制造装备,也可实现建筑的快速、精确制造。“传统工地建造一栋住宅可能要半年以上的时间,而工厂制造一栋模块化住宅只需要不到一个月,现场装配只需要几个小时。”丁成章说。
目前,我国也在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转型发展。2014年7月,住建部即出台《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今年6月,住建部又发布《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为装配式建筑发展设计规范框架。
此外,更少的建筑废料和建筑垃圾,也使得装配式建筑更加“绿色”。全球知名房地产服务运营商戴德梁行日前发布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绿色建筑的总量已达到3.2亿平方米。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副会长张载养表示,绿色建筑是建筑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方向,对切实转变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提高资源能源使用率,推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裴晓介绍,2014年上海装配式建筑的落实量为300万平方米,而今年1—9月的落实量已经追平去年全年。“在2013年,这个数字还只是130多万平方米。”裴晓说。
上海市住建委建筑节能和建筑材料建管处处长陈宁表示,“根据《上海市绿色建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到 2016年,上海外环线以内符合条件的新建民用建筑原则上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
“但中国的住宅制造业仍然存在许多技术障碍,也有很多法律、法规方面的缺失。”丁成章认为,这是我国建筑工业化所面临的困难,也是巨大发展空间。“关键是在理念上要有‘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概念。”
陈宁也表示,建筑工业化发展要特别突破设计、施工“两张皮”的瓶颈,进一步提升建筑品质。此外,“装配式建筑好处很明显,但建设成本也比普通建筑高,因此,从政府层面来看,进一步加大力度落实奖励补贴、税收减免、政策优惠等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