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 要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家装业大起底:水有多深 如何颠覆
来源:i黑马    时间:2015-11-02 09:41:34   [报告错误]  [收藏]  [打印]
  核心提示:“家装浑身都是痛点。”这是对这个行业最贴切的评价。然而,目前互联网正在重塑这个行业。如今行业老大的竞争会有越来越多的搅局者,当然竞争的纬度也将变得全方位。随着背后资本更加深刻地介入,这场卡位战的胜负很快就能见分晓。

  “家装浑身都是痛点。”这是对这个行业最贴切的评价。

  根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住宅装饰装修全年完成工程总产值1.51万亿元,增速10.2%。而2014年我国建材家居产业市场规模超过4万亿元,预计2015年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27万亿元。

  万亿规模的市场却屡遭诟病。统计显示,家居装修行业公众满意度垫底,远低于超市、出租车、通讯和汽车等其他行业。其中47.70%因为偷工减料,39.51%因为材料以次充好,32.61%因为防水处理不好,23.75%因为装修中加价。

  “装修前是个小白,装修后就成了半个专家。”这种说法丝毫不夸张。相比于其他服务业,家装的特性尤为特殊:非标准化、重度决策、低频、产业链漫长。

  一、家装的水有多深?

  “装修行业水很深。”蘑菇装修创始人尚海洋在家装行业呆了10年。水深的形成源于家装漫长的产业链。从大的主体而言,涉及到装修公司、设计师、施工队、监理,在流程上涉及建材购买、测算、绘图、施工、验收,而装修材料更是品类众多,令人眼花缭乱,包括照明、水管、瓷砖、卫浴、橱柜、涂料、家具等等,每个品类下面又衍生出众多品牌。根据蘑菇装修出具的一份装修手册,里面的施工工艺和细节高达300多项。

  漫长的链条之下催生的是行业低效和糟糕的用户体验。

  “从装修公司、工程队、设计师都想从中扒下一层皮。”在尚海洋的记忆中,用户就像一只羔羊,周围全是狼。进入行业十年,形势一直如此。

  尚海洋经历过三次房屋装修,曾开办装修材料团购网站。即便如此经验丰富,他依然有着被坑的“血泪教训”。最为刻骨铭心的记忆发生在第二次装修,当时长相憨厚的工长信誓旦旦地对他说,“你放心,我这次不挣你的钱。我要把你这个打造成样板工程。”后来发现,这个样板价格毫无意义,还有一半的项目和工程未算入其中,实际花费比报价翻了一倍。

  他遭遇的是装修行业最为常见的坑:先漏项,再增项。目前在各大互联网装修平台的主页上,尽管每平米报价各异,但有一点无一例外,没有增减项几乎被所有平台提及。显然,强调越多,积弊也最深。

  装修公司为了吸引用户,通常把报价压得很低,家庭装修本身又是典型的非标准化服务,多数小白用户发现不了其中的猫腻。交钱之后便开始出现一系列问题,包括偷工减料、偷梁换柱、装修公司跑路等等。尚海洋的刷墙面积比原来预估多出一倍。更为夸张的是,5个卫生间给出的是90平米防水预算。

  时隔多年,尚海洋依然记得那位杨姓工长,疲惫不堪的尚海洋当时还问他,你看我对你也不错,你把我的家干成这个样子。“当时报价,你们要比价,那个价钱本来就没有利润。”工长告诉他,钱大部分被装修公司拿走了,“你让我的这帮兄弟们该怎们办? ”

  工长之言未必不实。尚海洋透露,装修公司的毛利润要保证40%,而光在营销上要花费30%,装修公司的净利润只有7%到10%之间,大部分被消耗在无效率的营销和管理之中。“装修花10万,只有5万是用在了房子上面。”

  施工队的猫腻之外,家装设计师同样作为一个痛点存在。尚海洋透露,设计师带用户去线下店购买装修材料,为了多拿提成,考虑更多的往往不是性价比。上海一名设计师证实了类似现象的存在,设计师都是在装修公司旗下生存,“设计师每个月都有固定的销售指标”。他透露,纯设计师的设计费高达300元—2000元每平方米,很少人愿意为100平米的房子支付几万元的设计费,这种业务主要针对样板房或者高端豪宅。

  这种指责在家装公司的设计师看来有些冤枉。“没有那么多黑幕。正常装修公司肯定会推荐一线品牌,小品牌建材很容易出问题。”北京国际高度装修公司设计师杨雪(化名)有些愤懑。她举例称,小品牌的砖烧出来的尺寸和平整度常出现问题,铺完之后容易有高低落差。而她也透露,有某一两项不选择装修公司推荐的也是可以的。

  据杨雪透露,设计费按照每平米100到300元计算,一个方案需要花费两周时间,设计师能从设计费中获得4到6个点的提成。这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不过底薪少得可怜,北京一名总监级设计师的底薪为2000-3000元每月,而助理设计师只有1500-1800元。

  二、互联网能否重构家装?

  业主找到装修公司,装修公司找设计师,设计师选工程部,工程部选择工长,工长在外面组建团队,进行施工。传统家装的装修流程大抵如此。

  互联网在将这一切重塑。

  北京南四环内,蘑菇装修的体验店在家居中心旁单独的一栋楼里,室内面积不大,陈设简单,铺了一块不足两平米的样板砖,两套90平米样板房,一间办公室,仅此而已。在尚海洋看来,这里足以承载互联网家装F2C的概念。这是当下绝大部分家装O2O公司声称的做法,F指的是工厂,C指的是消费者,意为从工厂直接到消费者,消灭所有的中间代理商,通过批量的订单掌控与厂商的话语权。

  F2C的关键是单品极致。坚持有限个性的标准化,只选一线品牌的明星产品,用数量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优惠政策。这种做法保证了单款爆品,避免过多款式带来的空间浪费。类似于599元每平米的互联网整包家装,只提供四款风格,品牌在套餐内做了严格规定。尚海洋坦言,这些项目主要针对的是普通老百姓,有限的个性化,能够满足基本的生活。

  O2O的做法在一步步解构传统的链条。更为致命的是,传统做法下的装修公司、设计师和施工队在平台的流量之下,不得不遵从平台的玩法和规则。一方面,土巴兔重新制定了施工标准,施工材料统一由平台采购,另一端通过大数据给厂家反馈订单数据,提前生产。这样的结果是,无论材料厂商还是装修公司都对平台产生依赖。

  装修公司已经开始做出改变。二十多年来,装修公司的“规矩”都是先收钱再干事,以便用于支付材料和人工成本。事实上,装修公司给工人和材料商的钱都是在事后或者分批次结算。

  以土巴兔为主的家装O2O平台开始提出先装修后付款,借鉴淘宝和支付宝的玩法,户主的资金先放在平台,验收满意后分阶段打入装修公司的账户。而是否满意的标准不再由装修公司的监理做出,改为平台的监理裁决。土巴兔甚至为此增加了监理部,充当户主与装修公司之间的裁判,监理产生的费用由装修公司承担。毫无疑问,这种做法遭到装修公司集体抵制,全部选择从平台退出,而后又不得不再次回归,适应规则的改变。

  土巴兔如此强势的底气是平台积累足够的订单量,没有什么比实在的利益更有控制力。“用户量没有那么大,没有一个人愿意遵循你的商业规则。”土巴兔创始人王国彬透露,土巴兔日均订单超过2万单,峰值达到4万单,超过一家知名装修公司一年的订单量。

  这种规则的改变又延伸出一种新的盈利方式。装修都存在一定的周期,最短的爱空间也需要20天工期。而周期的存在使得户主的钱打入平台之后形成资金池,这种停留催生了通过金融工具获利的可能,平台在其中扮演了类似支付宝的角色,从信息匹配平台到担保交易式O2O平台。

  规则的改变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家装公司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尴尬和多余。土巴兔在连接业主与装修公司之外,已经推出自己的装修套餐,直接连接户主和工长。而诸如爱空间、蘑菇装修等垂直型的整装平台,更是在设计之初就把装修公司列为革命对象。

  它们甚至开始培养自己的产业工人,一方面将设计模块和施工工艺标准化,另一方面与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定向培养装修工人。“谁能让装修工人职业化,谁就能改变整个行业的生态。” 《家居电商周刊》主编穆峰指出,装修工人的素质普遍偏低,而这些人恰恰是将服务落地的关键。


关键词: 家装行业 家装电商 互联网家装 家装O2O
分享到:
[责任编辑:郭笃帅]
免责声明:本站除了于正文特别标明中装新网原创稿件的内容,其他均来自于网友投稿或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文字、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所发布图片或文字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工作人员予以解决。QQ:2853295619 手机:13520858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