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 要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建设单位环评资质节节失守:“买资质跟买白菜一样”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岳家琛 邵启月  时间:2015-08-17 09:50:11   [报告错误]  [收藏]  [打印]
  核心提示:环评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以及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不仅大型化工项目,就连普通公众身边的餐馆、门口施工的地铁建设工程都需要进行环评。

  2挂靠交织网

  “交叉挂靠或许是环评机构资质挂靠的一大显著特征。没资质的向多家有资质的单位借资质,有资质的将资质出借给多家公司。”向春对记者说。

  广州绿网的办公室,一块白板上用线条连接起一边是出借资质的单位表,一边是借用资质的单位表。密密麻麻的线条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挂靠交织网。

  检索结果证实了向春判断。涉嫌资质挂靠的137家环评机构,或将资质出借给274家不同的公司。

  由于每家环评机构资质只能开展特定类别的环评,因而不同资质类别的环评单位也会“互通有无”。检索中发现,泉州市天龙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既涉嫌将资质出借给泉州科蓝环保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又涉嫌借用福建闽科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资质。该公司资质目前已被环保部取消。

  “有的甚至把租借来的资质,再转租给其他人,成为二道贩子。”刘跃表示。

  挂靠的另一个特征是,相较之环科院所和高等院校,私企的挂靠问题更多。在检索出的137家涉嫌资质挂靠的单位中,私企共91家,约为总数的三分之二。

  另外,北京的挂靠情况最为严重,这一情况也在多位业内人士的预料之中。“一方面,北京环评单位的资质种类比较齐全,挂靠可以一步到位;另一方面,北京本地环评项目很少,环评机构却很多,于是大量单位向外出借资质。”一名环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北京资质出借的情况泛滥,已成为行业共识。”

  不仅如此,很多在外地挂靠资质的环评单位,都改头换面以“分公司”“办事处”的名义开展工作,正如上文山东环评公司经理“支招”的那样,用以规避风险。

  于是,很多借用资质的公司,名义上成为了拥有资质公司的“分公司”,并在当地环保部门备案登记。在检索调查中,一些环评公司分支机构的数量,超过甚至数倍于其环评工程师的人数。

  例如江苏绿源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拥有环评师21人,而其分支机构经统计则多达23个。河南蓝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有环评师28个,分支机构则为29个。而更夸张的是浙江商达环保有限公司,有22个分支机构,环评师却仅为7人。

  “就按照每个分支机构只拥有一名环评师做环评来计算,也有分支机构连一个环评师都没有。那么报告由谁来撰写?”张磊质疑。

  3滋生土壤

  “虽然理论上这种情况(指分支机构多、环评师少的现象)是讲不通的,但实际上并不违法。除非可以确定建设单位直接与无资质环评机构签订了环评委托合同,无资质环评企业负责包办环评各项事宜。”广东某地评估中心一名负责组织环评报告专家评审会的官员对记者说。

  “按照要求,环评机构只需在相应地方备案,便可从事环评工作。并没有法律规定公示联络的人员不得是其他公司的人员,或者拥有环评师资质。因而这也是制度上的缺陷,不少环评机构正是钻了这样的空子。”一位从业十年的环评人士说。

  环保部在对环评机构处理通报上,使用更多的是“借用外单位人员违规开展业务”的表述。根据环保部网站公开的信息,仅有2013年10月25日的通报中定性为“环评机构出借资质”。

  代替“挂靠”的表述,还有“盗用”。即无资质的单位未经许可,私自使用了环评机构的资质,从事环评工作,与有资质的环评机构无关。二者的区别在于有资质的单位是否知情。 报道的宁夏瑞博资质挂靠案件(详见2015年3月26日《环评资质倒卖经——第一道污染防线上的“空手道”》)中,宁夏瑞博被认定为盗用资质,而另外几家涉嫌出借资质的环评机构则相安无事。

  “说白了,就是资质单位、管理部门、掮客相互勾结的结果,一旦出了问题,由掮客一人承担,最后大家都没责任了。”广州一位环评从业人员对此表示,这样资质挂靠的情况,伴随着环评制度的发展,一直存在。


关键词: 环评机构 买卖 环评 资质 建设 单位 挂靠
分享到:
[责任编辑:丁艳艳]
免责声明:本站除了于正文特别标明中装新网原创稿件的内容,其他均来自于网友投稿或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文字、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所发布图片或文字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工作人员予以解决。QQ:2853295619 手机:13520858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