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 要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雨季到城市来看海 城镇化“内伤”要攻坚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谢良兵  时间:2013-07-25 17:27:54   [报告错误]  [收藏]  [打印]
  核心提示:近年来,继环境污染、堵车等城市病之后,内涝也逐渐成为城市的“高发病”。这让中国新一轮的城镇化蒙上了一层阴影:内涝被认为是城镇化的“内伤”。

  城镇化与内涝

  这份报告中,重点提及了一些新兴的经济开发区和新城市的防洪工程建设严重滞后的问题。而在今年年初国家防总的全国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上,也强调要防止城市向洪水高风险区盲目扩张,防止城市建设挤占河湖水域,防止市政建设截断排水通道等。

  这意味着,城镇化的加速成为中国城市内涝的重要原因。程晓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必须改变现在这种盲目的、非理性的发展模式。“在开发新区的时候,一定要将道路和排水一起完成,不能在路修好后再挖开去做排水。”

  住建部规划司副司长冯忠华在2013中国环博会环境产业高峰论坛上曾表示,以往的城市发展模式过度依赖于空间的外延扩展和无序蔓延,尤其是“重地上,轻地下”的城建思路导致了近年来内涝、洪涝灾情在城市中频频发生。

  城镇化令城市规模越来越大,扩城是全国趋势。据中国人民大学土地政策与制度研究中心主任叶剑平透露,2000—2010年十年间,全国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张了64.45%。城市扩张意味着不透水面积也在增加,同时排水系统等公共设施跟不上扩城步伐。

  程晓陶以北京为例分析说,过去降雨量有60%甚至80%都渗透到地下了,只有20%到40%转成地表径流;而现在,80%以上都转成径流。北京的排水系统一直是按照一到三年一遇的暴雨设计的,这导致降雨量超过设计量,雨水根本排不出去了。

  在一些城市,新建的地下排水系统并不多。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研究室主任谭烈飞说,1953年至1957年,北京新建了下水道251公里,目前使用的一些主要干管基本上都是这段时期修建的。也有专家称,目前北京还存在着100多公里明朝时期的排水管道。

  另一方面,一些城市的自然水系也随着城镇化进程逐渐消失。武汉市水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上世纪80年代以来,被誉为“千湖之城”的武汉,湖泊面积减少了228.9平方公里;近50年来,有近100个湖泊人间“蒸发”。

  程晓陶表示,城镇化中耕地有红线限制,很多城市靠填掉湖泊水塘来开发房地产,结果降水就无处可存了。以武汉为例,若以湖泊平均深度1米来计算,武汉已被填占的湖泊蓄水容量,高达2.3亿立方米,超过2个东湖的容积。

  在这个基础上,城市的地下管网建设又滞后,于是内涝随之而来。

  不过,中国也有正能量的范本。据程晓陶透露,上海浦东新区开发时就是按照先建好地下排水设施再建地上设施的理念去做的,因此这几年的暴雨未能殃及浦东新区。

  程晓陶认为,主干的排水管网建设依然是根本性的措施。

关键词: 城镇化 内涝 汛期 规划
分享到:
[责任编辑:齐锐]
免责声明:本站除了于正文特别标明中装新网原创稿件的内容,其他均来自于网友投稿或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文字、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所发布图片或文字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工作人员予以解决。QQ:2853295619 手机:13520858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