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月初开始,湖北省开展建筑施工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其中转让、出租、出借资质证书等行为成为整治重点。记者调查发现,催生这些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省建造师数量不能满足建筑业发展需求。
随着湖北省建筑业产值近几年连跨几个千亿台阶,向万亿产业迈进时,建造师日益成为稀缺资源。
3.1万名建造师只有部分堪用
按规定,每个工程项目,必须聘请一名建造师任项目经理。可是,近几年,我省大量工程项目纷纷上马,而全省一级、二级建造师只有约3.1万名,满足不了实际需求。
“这些人中,约有一部分被外省收编;还有一部分不能干活。”省建筑工程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那些不能干活的建造师,有的是因为年龄原因,有的则是“为考证而考证”的人。去年,全省约有2万多个项目上马,将不能干活的人去除后,堪用的建造师与项目数量不相匹配。
建造师流动性较大,也加剧了人才分布不均衡。待遇优厚的企业和地区对他们更具吸引力。如北京拥有正式建造师5万多人;江苏仅正式一级建造师就有2.9万人。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管理系何亚伯教授认为,建造师紧缺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建筑业的发展,人才需求量大增;另一方面,是由于很多企业过去不够重视人才培养,往往“事到临头才着急”。
证书挂靠成为业内潜规则
建造师的数量和等级,是衡量一家建筑企业资质的重要指标。建设项目实行工程招投标制度,企业如果没有相应资质,就意味着不能参加招投标。为此,一些非正当手段悄悄滋生,最常见的就是出借或挂靠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持证人实际上不参与项目管理,仅挂名项目经理。“建造师证书出借、挂靠,在业内太寻常了,没人感到吃惊。”湖北某建设集团相关负责人说。确实如他所说,记者发现,有网站专门发布建造师证书出借、挂靠信息,并给出了参考价格,每年3万元到5.5万元不等。
由于严重危害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对于出借、挂靠资质等行为,相关部门的处罚很严厉。5月24日,住建部对8名申报一级建造师注册中的弄虚作假者,给予了全国通报、记入信用档案以及一年内不受理其注册申请等处罚。去年,东湖景园发生“9·13”电梯坠落事故,其中的“挂名经理”,受到吊销建造师执业资格、终身不予注册、罚款3万元的严厉处罚。
即便如此,只要资源紧缺导致的利益驱动仍在,违规行为就很难禁绝。
建造师培养需长效机制
“建造师考试的含金量非常高,它是对个人工作经验、理论掌握情况和实用水平的一个综合考量。”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办主任丁力轩说,该校建筑工程专业就业率达到95%,学生毕业前基本都有了去向。但根据规定,该校专科学生,需要工作满6年,其中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满4年才能报考建造师。
除了有工作经验的要求外,考试本身也很难,通过率不高。何亚伯教授介绍,建筑业工作繁忙,很多人无暇给自己充电备考。工作经验丰富的人疏于理论学习,反而很可能考不过。“很多建筑企业都是由小到大,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应该在早期就对人才培养进行长远投入。”何亚伯教授说。
我省部分企业已采取了这样的举措。湖北金青牛建筑工程公司总经理朱果伟称,因为通过招聘找到符合要求的建造师确实不容易,所以公司每年投入几十万元进行自我培训。“去年培训了30来个员工,有6人考到一级建造师资格,应该说效果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