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板
商业模式有待完善
国际工程承包已逐步成为货物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的综合载体。企业要适应新的发展趋势,与金融机构加强合作
近年来,尽管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但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增速呈现回升态势。今年前4个月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额487亿美元,同比增长38%。其中,大型项目签约持续增加,已成为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对外承包业务结构也在不断调整。截至2012年底,累计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6556亿美元,业务遍及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道路、桥梁、电站、港口、通讯、石油、化工、冶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目前,轨道交通、电力和电子通讯等领域的业务已占业务总量的一半以上,新能源、高铁等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同时,我国企业正由传统上单纯的工程施工方,向集承包商、运营商、管理商于一身转变,“中国建造”在国际工程市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但要看到的是,基础设施项目资金需求量大、投资风险高、时间周期长、流动性差,需要创新融资模式,完善合作架构。“当前,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领域也出现了新的特征。从融资角度看,开放合作,多渠道多方式筹集建设资金成为业界共识,投融资主体和模式日益多元化。”陈健表示。
当前,国际建筑市场的投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国际资本在工程市场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BT、BOT项目越来越多,而国际工程承包范围也超越了以往单纯的施工和安装,逐步成为货物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的综合载体。国外许多大型工程承包公司融资手段灵活多样,多引入投资商及其他专业合作伙伴共同拓展市场。
“在国际工程市场,单一的企业很难立足。国际化的大公司如西门子等都是涵盖了从项目规划、融资、设计、施工、制造、运营管理等全方位的服务。”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锦章对记者表示,我国企业要想获得较大发展,也要适应这种趋势,要发挥各自优势,进行功能互补,并与金融机构联合,共同研究推动金融服务的创新。同时,政府和行业协会也应发挥作用,推动工程承包企业依靠整体实力进入目标市场,积极探索企业间的联合经营,联手投标,化解和分担市场风险,增强总体竞争能力,避免承包商之间的过度竞争。
趋势
绿色发展 谋求多赢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自身的价值创造和业务发展密不可分。进入目标市场,要遵循中国企业、所在国政府和所在国人民多赢的理念,着力发展绿色基础设施
伴随着业务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对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日益重视。而树立绿色基础设施的理念,遵循大自然的机理和地貌,建设着眼于以生态与环境为系统的基础设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成为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走出去”的新要求。
“从建设角度看,低碳高效型基础设施成为发展方向,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陈健说,注重利用已有设施改善基础设施情况,通过改良和维护来提升现有基础设施功能,避免一味地开建新项目已经成为新的趋势。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锦章表示,中国企业代表中国建筑承包商的形象,进入到目标市场国家,必须要了解、尊重所在国的风土人情,了解所在国的法律。无论是投融资还是工程建设,都要遵循中国企业、所在国政府和所在国人民多赢的理念。中国企业需要转变观念,国外的许多工程不是仅要求能建高精尖建筑就可以了,在设计上还要树立绿色环保理念,注重环保材料的使用和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使工程与当地生态环境相和谐。
2013年初,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发布了《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社会责任报告2011-2012》。报告反映出中国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不再局限于公益慈善领域,大多数企业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自身的价值创造和业务发展密切相关。一些企业主动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发展战略,提出具有显著行业特征和企业特色的社会责任观。大多数企业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供应商权益保护制度,将社会责任要求融入采购和分包合同,并支持东道国的社会和社区发展,积极开展本土招聘和属地化经营,并注重环境保护。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经过十余年的高速发展,不仅业务规模快速扩大,占有了较大的份额,更重要的是树立了‘中国建造’的品牌,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和民生建设领域声名卓著。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已经成为国际建筑工程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具备了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基础。”中国对外承包商会会长刁春和表示,下一步,中国企业要建立全方位的风险管理体系,应对海外运营的风险。商会也将重点引导中国对外承包企业更广泛贯彻与应用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理念。
【相关阅读】